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一书中指出 :“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个主体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精神、心意之类的东西 ,我们叫做主观的事物 ;属于外界的客体 ,也即是物质一类的东西 ,我们叫做客观的事物。这样我们就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分为两大类 ,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 ,任何一件事物都可归入这两类之一 ,不是主观的、精神的 ,就一定是客观的、物质的。”所以 ,从哲学上讲 ,客观是与主观相对称的一个哲学范畴 ,是指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 ,是指认识的一切对象 ,是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它表示在人类意识之外和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东西。有时客观也…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是中学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而且可为学生将来运用地理知识改造世界奠定基础。那么 ,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是要具备客观决定主观 ,存在决定意识的认识能力。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制定出像时间系统、历法、天文观测的方法等许多体系 ,这些都是根据地球的自转、公转制定出来的 ,而绝不是人们毫无根据的臆想。这对于培养学生初步认识世界有很大作用。二是要懂得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道理。我们观察自己周围的自然地理事物…  相似文献   

3.
感性和理性不应被视为认识过程中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认识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们认识过程中以纯粹感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不存在的,以净化的理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没有的。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它充满着复杂矛盾的曲折运动。任何死板、僵化和片面性都会把认识引向唯心主义泥坑。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二者的一致要以客观世界的规律被正确认识为前提.使自然、社会领域的辩证法成为概念的辩证法,即使客观的辩证法成为主观的辩证法。人的认识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经验水平达到理论水平,从而使经验水平的东西得到论证和说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提高的行程,完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规律的具体作用,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永恒运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接近于客观世界.这就是人类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客观≠第一性首先,二者的对立面不同,客观与主观是一对范畴,第一性与第二性是一对范畴。其次,二者的使用条件不同,第一性与第二性只在说明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这个问题上使用,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反之是唯心主义。客观与主观这对范畴有两个使用条件,且在不同条件下,含义略有不同:当把人类的思想作为整体与外部世界相比较时,客观与主观等于物质和意识,即,主观指人的思想、精神、认识,客观指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当把个人的思想认识作为研究对象时,客观指认识的对象,此时,除物质世界之外,客观还包括别人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改造世界,即实践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而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在实践行动中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还十分重视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人类的主观世界,以达到最终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人类文字创造之初,还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字或词是人的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的统一。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有形有  相似文献   

7.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出发点基础。是主张物质派生感觉、精神,从客观到主观,还是主张感觉、精神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这是区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的唯一标准。欧州近代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8.
本首先讨论语义的性质和来源,提出语义“功能说”即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或作用,指出语义本身属于客观存在的语言世界,但其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和人们的主观精神世界。进而讨论语的模糊性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关系。指出语义的模糊性与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的联系都是间接的,与语言世界的联系则是直接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语义形成的社会性以及言语交际的需要,都是语义模糊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阅读常常被看作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在实践中,我也确实发现,当没有课业负担时,学生是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的,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各种类别都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
创造意识是指人们在觉察反映客观世界时不循规蹈矩,而是习惯性地用带有探索创新的精神去反映客观现实。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对智力活动起到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是对认识过程起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通过实践而发生的联系,从而使解决主、客观一致的问题由可能变成现实。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沟通主观和客观并使之达到一致的特殊功能。通过实践,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来;同时,人的主观意识经过实践的中介,又转化、实现为物质的现实。主观和客观是区分反映外部世界的人的意识与意识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一对哲学范畴。主观并不就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指谁在认识,是认识者即认识活动的承担者。这个主体是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中的在思之我,而不是我在之思。我在之思是主观,即认识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理念的统一--对图书馆历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图书馆的产生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理念的统一 图书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积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献资料,二是人们有保存并利用这些文献资料的意识和需求.就其一来说,文献资料反映的是人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研究,是人对自身的认识与研究;也就是说,直接导致图书馆产生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是人们对主观与客观世界认识与研究的积累.其二是人们要求进一步认识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人对自身认识与研究的需求.由此可见,图书馆产生的物质和思想基础,是人类活动与思维的产物,它源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是两者相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浅谈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张会元观察活动是人们感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其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各科教学看,初中化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不属于主观方面的内容也不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只能通过排除主观要件或者影响客观要件来影响定罪。一般情况下,对法律认识错误,不知道刑法规定不是辩护的理由,但不可避免的情况可以除外。  相似文献   

15.
人的精神活动可以依托于一定的物质外壳,将主体创造的精神成果保存下来,并且加以传播。这种外化的精神内容一般被称为客观精神,以区别于依托于主体的主观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构成人的精神世界。本文集中探讨了下列四个问题:一、脱离主体而存在的精神内容,是否构成一种客观存在,这与物质存在有何区别;二、客观精神以何种形式存在,是否存在有不依托于物质载体的客观精神;三、客观精神是如何产生的,溯其源是否只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四、客观精神是否只能藉主观精神才被确认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观与客观作为一对哲学范畴,其含义有着严格而确切的规定,我们不能对它作想当然的解释。主观是指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亦即意识和精神。客观是指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存在。从哲学意义上说,凡是人们的心理。意识、思想、精神活动,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都属于主观范畴。哲学意义上的主观不是单指“某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等等,而是指“人  相似文献   

17.
自由和必然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地发展的。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认识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事情才能办成功。如果不认识规律,违反规律,没有不失败的。哲学上所说的自由和必然是什么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践,只是认识了事物的规律,还不是自由的,只有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至于那些通过书本取得理性知识的人,没有实践经验,对规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而且又不愿意到实践中去学习、去运用,这种人既不能真正认识规律,更不能掌握规律,也就根本谈不到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8.
信念的功能在于使主体把握自身思想和行动的标准和原则。它主要分为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它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观根源,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同时,信念的功能也具有二重性,所以要树立和坚持科学的、正确的信念,而摒弃那些非科学、错误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荀况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异中有同。他们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他们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人都具备两个宇宙,一个是我们睁眼所及的物质世界及其组织秩序,这是“外宇宙”,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强大的精神情感及其组织秩序,这是人独有的“内宇宙”。而“梦”,正是描述人对这两个宇宙的价值整合。可以这样说,梦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诉求,也是精神世界的物质指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