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为近半个世纪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主要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双元”特点、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等几个方面来评述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征,最后结合我国职教现状,提出了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种先进的、比较成功的办学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中的“双元”,意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与动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双元制”  相似文献   

3.
德国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成就不仅归功于名的双元制职业培训,而且归功于职前的技术教育,即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这种劳动技术教育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是职业训练,其目的不是为了达到某种职业成熟,而是作为一种“职前普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的一种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何平 《考试周刊》2010,(29):23-24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一种比较先进成功的办学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体系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透过在德国双元制学校与企业对其设备、管理模式、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的了解,与我国的职业教育比较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采用德国双元制体系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德国“双元制”何去何从钟岩德国“双元制”是该国经济成功的主因之一,无论是在经济起飞时期,还是在经济发达时期,都是这样.因为“双元制”把教育与职业牢牢地连结在一起。所谓“双元制”,又称“职业培训”、‘“徒工培训”.这是法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双元制”是德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先进的办学体制。“双元”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双向”,“双元制”中的“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思维—动手。“双元制”是德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它确保了各个行业及各个地区职业培训较高的质量标准。 在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企业承担,并与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配合,即学员有两个学习地点: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学生通常每周有3—4天在企业培训,1—2天在学校学习。在某些州或在某些职业中,也有将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课程集中进行,即学生三周在企业接受培训,二  相似文献   

7.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一种比较先进成功的办学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中的“双元”,意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与动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这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而透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史文杰 《教育探索》2008,(8):136-137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是德国实施高职高专教育中最独到、最有特色的内容,也是德国的职业教育获锝成功的关键。目前德国有55%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是指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他们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培训工作,学校教学由学校主管,企业培训由企业全面负责。其特点是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对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对我国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进行思考,并通过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的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曾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过巨大贡献,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辩证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高职课程的特点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德国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德国高职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即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又用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德国基本法(宪法)的规定,“双元制”的一端——职业学校属于各州的高教部门管理,而“双元制”的另一端——企业则由政府负责管理。其中由教育科学部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则是企业培训的法律基础。“双元制”采用的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  相似文献   

12.
现在提起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工作者恐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国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借鉴实行了“双元制”后,似乎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的症结到底在那里呢?笔者认为,如果把“双元制”简单地当作一种纯粹的教学模式去模仿,实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是对德国“双元制”极大的误解。首先,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是离不开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土壤,以及历史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主要归功于它特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即“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模式成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整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这对中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有一种国际化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曾经一度引起了中国职业教育理论界的重视,在部分地区甚至试图把它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健全的、高水准的职业教育被公认为德国经济和创新能力长盛不衰的基础。德国经验所体现出的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照。近日,围绕着如何借鉴职业教育的德国经验,职业教育资深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原所长赵志群教授与记者深入进行了交流。记者:一说到职业教育,人们普遍会把德国当作一个标杆和样本,而“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标签。我们怎么理解“双元制”,它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陈钰 《成人教育》2019,39(10):79-84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影响广泛,是各地引为学习的榜样。文章研究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五个关键因素,各参与方密切合作;职业行动能力导向;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高度认可;立足于未来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整个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适应德国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一种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19世纪才开始的。“双元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国普鲁士时代。现代的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仿效的成功的样板。“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多达1500所,覆盖了50万家企业。“双元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都认真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巴符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典型。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也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国的一些大企业建立了独具有特色的企业办学进行职业技术内岗位培训制度。德国创造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确属一流,因此,受到了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普遍青睐,许多学校争相开办了双元制班。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德国的双元制是“阳春白雪”,就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的条件来看,是很难从德国人那里学到“真经”的。有幸的是笔者所在学校在1990年就开办了双元制班。作为该班的教师,笔者下了几年“水”,探了探双元制的“深浅”。下面就双元制式的教学法能否在我国的学校行得通谈点感觉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以一名职教工作者的身份随深圳市人力资源开发赴德培训团,到以“双元制职业教育”著称于世的德国考察。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天,似走马观花,但德国的职业教育观念和做法给人印象深刻,收获颇大。以下谈几点体会:一、德国职业教育观念给我们的启示在我国提起职业教育,人们一般认为仅是职业学校的事,把职业教育当成是低一级的“分流”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很广,既包括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职业学校、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各种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也包括我国社会通称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在职培训与进修、以及…  相似文献   

20.
王明达谈世界不同职教模式之得失本刊讯(特约记者李恩辉)9月25日,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在视察山东省平度市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时,对当前世界上不同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评价。他高度赞扬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认为德国的双元制是最成功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