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性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都是模型。模型思想,就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面对新课程背景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新要求,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数学模型有一个感知、建构、运用和深化的过程. 一、通过生活情境感知数学模型 感知就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觉到某种数学模型的存在.任何数学模型在生活中都应该能找到,至少在生活中有相似的情况存在.数学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情境,只有引入生活情境,才能使数学模型的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它是用数学语言模拟现实的一种模型,即把一个实际问题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成数学语言,近似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也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也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数学模型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有:铺垫教学中预设"模型启发";新知探索中融入"模型建构";习题训练中孕伏"模型提炼".  相似文献   

6.
数学模型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再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时,所得出的关于实际问题的描述。数学模型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几何图形,也可以是方程式、函数解析式等。实际问题越复杂,相应的数学模型也越复杂。数学模型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而且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思想方法和模式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包含其中。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即数学,数学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许多的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合理建模转化为数学问题.拐角问题灵活性强、思维跨度大,学生对这类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这类问题的求解往往会给学生留下很多的疑问与困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技、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数学应用题在高考中的出现已是大势所趋,北京和上海的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应用问题,不仅反映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且还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理论、思想、方法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的抽象,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要把现实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数学建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是把真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 “方程”就是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方程”模型就是从生活实际原型或创设的现实情境出发,剔除非本质的元素,提炼出有效因子,用数学符号表示出等量关系,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相似文献   

11.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不同于一般的模型,它是用数学语言模拟现实的一种模型,即把一个实际问题中某些事情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成数学语言,近似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变化的过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数学模型(建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模型的有效建构,是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模型的建构,问题是关键。本文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模、在比较思辨中建构模型、在还原生活中拓展模型”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的意义 数学模型是依据实际问题的特征或数量关系,借助字母、运算符号、图形等特殊符号,采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而暂时放弃实际问题的背景及意义,从中抽象出纯粹的数量关系,转换成相应的纯数学问题,这种转化的过程称之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应反映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数学模型是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学学科的桥梁,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既是将生活实际“数学化”的过程,又是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训练的过程。文章认为创设生活情境为建模的基础,抽象事物本质为建模的关键,渗透数学思想是建模的灵魂,解决实际问题是建模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的地位至关重要,若数学模型无法顺利建立,则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要素就难以深入、顺利地发展.树立建模意识是建模思维培养的起始点.在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下,数学建模意识分别是显性和隐性的.无论是建构数学概念或规律,还是建立一个解题模型,关键是在发现与提出问题之后,能够借助相关的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知识建构或问题解决的思路.如果这一思路能够成功解决当前的问题且具有迁移性,那么数学模型就基本成型.当学生有显著的数学模型应用意识时,就是数学建模素养得以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6.
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现实材料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引导其将建构的模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提升学生研究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该运算定律一直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文...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本身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1.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数学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是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分成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种,它们适用于不同特点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数学模型是三大数学思想之一,是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通过模型的建构表达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要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以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抽样统计思想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模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开展模型建构教学是"数学模式观"的基本体现,是落实"四基四能"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途径。一、模型建构是从"双基"走向"四基"的有效桥梁数学模型一般指脱离了事物的具体特性,用数学语言、符号或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