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话语的连贯是个多层次的概念,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因素:形式上的衔接、语用上的连结和认知上的关联。理解话语时应考虑多种因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ICQ话语的连贯有其独特之处,人们在网络交际中应该注意这些特点,实现ICQ话语的连贯,从而迭到有效的网络交际。  相似文献   

2.
法庭调解是一个动态的话语交际过程,充满策略性和目的性。调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主持下就矛盾纠纷进行协商沟通,实现各自利益博弈的最大化,表现出调解话语目的的博弈性。基于真实调解语料,结合目的交际模式,分析法庭调解参与者如何通过调解话语的表达、理解和互动,实现各自调解话语目的表达、领悟和追求,凸显调解话语的博弈本质和话语运作机制,更好地发挥调解话语化纠功能、促进司法公正和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话语中存在着连贯,这种连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着眼于会话中逻辑结构和层次联系分析是话语连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话语逻辑结构出发来描述功能和互动等话语连贯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话语标记无固定形式,位置灵活,功能多样.话语标记具有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说话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必须建立在相关性的基础上.因此,说话人必须遵守关联原则,尽可能使自己的话语与语境相关.人们在对话中还应遵循相互协同的原则,协同能促进话语理解,维持话语连贯.  相似文献   

5.
连贯原本是修辞学中的概念,是使文章获得统一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如今,连贯已发展为篇章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有些研究者从形式衔接的角度来研究连贯现象,试图找到语篇连贯的语内体现,而有些研究者发现语言形式视角的不足,试图从语言外部探索连贯的本质,如会话原则。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话语连贯的认知视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话语连贯的认知解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在对话语标记语的连贯功能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话语标记语如何激活相关认知语境从而促进连贯的实现,从语用--认知视角看,读者首先应该通过对语言形式的解码得到语言意义,然后利用话语标记语激活、凸显相关语境,进而通过对语言意义和相关认知语境的交互作用进行推理实现连贯.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传播有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传播双方在话语互动中生成的,是由知识、价值和传播方式等要素综合作用而达成话语意义理解上的同一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传播双方因知识体系、价值取向以及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话语传播的张力。提炼话语传播对象的日常知识实现“知识共有”,凝聚话语传播对象的个体价值达成“价值共享”,把握话语传播对象的传播方式促进“传播共通”,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传播有效性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突显了语境的重要性,为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从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性解释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也就是说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盐铁论》的话语传播具有鲜明的特征:继承了自《尚书》以来对话体散文的表述特点,又体现了其作为会议记录的话语组织结构的纪实性原则,具有创新性;受当时文坛趋时风尚影响,话语带有鲜明的辞赋体特征,显示了汉代中期的时代特色和话语风格;与会者发言时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而双方在激烈论争中为了取胜对方,往往引经据典,使其话语在文化蕴涵中凸显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10.
课程话语实质是课程领域中的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在课程问题上的本体论和价值观。追溯我国近几十年来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中的话语变迁,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课程研究对课程本质和课程价值的理解脉络。超越封闭的课程理解,达成多元的课程价值认同,实现课程的核心育人价值,是我国新时期课程话语所昭示的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动向。  相似文献   

11.
跨化交际行为活动,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本正是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试图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行为活动,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n students' dedication to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a profession. The premise is tha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bout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reasoning but also about attitudes and aspirations. In fostering ded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relevance seem to be important. The concept of coherence seen as an expression of relevance is introduced and measured by four kinds of interactions: Theory–practice interactio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peer interaction and supervisor–student inte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herence, particularly as theory–practice interaction, peer interaction and supervisor–student inter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dedication to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a profession. Longitudinal survey data – collected from students in colleges for teaching, nursing and social work – a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语篇建构的重要手段,具有语篇连贯功能。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课文为例,从概念隐喻的视角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概念隐喻能有效实现语篇的显性和隐性连贯,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以及概念域之间的互动发展使语篇形成连贯的整体。认为这一分析可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对语篇深层次连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框架理论对语篇连贯的阐释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语篇连贯的背后起作用的是人们复杂的认知机制,读者根据语篇本身和语境等因素构建起容纳语篇各组成部分的框架,从而形成心理连贯。连贯是心智与语篇互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对语篇连贯具有最佳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的语言为例,论述了语境对语篇连贯的重要性。指出,如果话语双方处于同一语境,那么即使没有明显的衔接手段,隐性连贯是存在的;如果话语双方不处于同一语境,即使存在明显确切的衔接手段,仍然无法形成连贯。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通过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连贯与语篇话题等关系的分析,以及对隐喻概念的界定,讨论了隐喻句作为主题句在语篇中是如何实现连贯性的,并且对具体的语篇进行了分析以证明主题隐喻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连贯、修辞、对话和评价方面探讨元话语和语篇互动之间的关系,指出元话语运用是语篇互动的表现,是一种有效的修辞策略。元话语表示作者在所展开的语篇中定位自己和读者,并在特定的语境中构建具有说服力和连贯的语篇。在语篇中作者控制互动关系的表达方式对于修辞效果十分重要。语篇的互动表明语篇由作者与读者或受众共同构建,元话语是体现这种互动的最明显的标记,体现语篇交际的主体间性,动态性和对话性。元话语既是显性也是隐性的评价手段,但本身没有正面和负面评价之分,通常与基本话语的评价共同作用,产生赋值评价意义,并对评价具有调控作用。揭示元话语和语篇互动关系对于二语写作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篇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认知语用过程。从内部结构上看,一个衔接的语篇不是句子的堆砌,而是句子间的接口,每个句子都建立在前句的基础之上。从意义连贯上分析,新旧信息相互衔接,推动语篇的发展.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出发,研究语篇衔接与连贯必然涉及语篇的语境,应该考虑语篇编码的过程,既要分析和总结语篇中出现的所有衔接机制,包括语篇内部的衔接机制和语篇与语境的关系的衔接机制,还要根据对内容的语用推断建立语篇的语境。最后,把衔接与语境联系起来,共同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只有这样,才符合人们实际对语篇解码的过程。本项研究将为语篇分析教学和语篇分析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