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班走在路上,不经意地问孩子:“今天语文课上举了几次手?”孩子兴高采烈地回答:“42次!老师问了42个问题,每一次我都举手了。”我愕然。这看起来好似一个笑话,但也反映出语文课堂的“满堂问”弊端: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教师连续发问,学生或仓促应答,或置之不理……这些问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并引向深入,其结果是听任对话在肤浅的水平上一味滑行,眼睁睁地看着课堂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2.
周彬 《湖北教育》2007,(11):41-41
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和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课后,我问那位孩子:"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他说:"就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3.
邻家的孩子在背完《愚公移山》后,问妈妈:"愚公干吗要搬山呀?"妈妈回答:"大山挡在他家的门口,走路得绕很大的弯,搬走了大山,子子孙孙就可以走直路了."孩子奇怪地问:"那他干吗不搬家呀?"妈妈赶紧说:"可别到外面瞎说去,'愚公移山'是伟人号召的."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活动中,洋洋和小宇两个孩子因争抢体育器械吵了起来,所有孩子都跟着起哄.最后洋洋把小宇推倒在地,小宇大哭起来.洋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仅说了声"对不起",便溜之大吉了.我找到洋洋,他疑惑地问:"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他怎么还哭啊?"小家伙居然用一句"对不起"代替了应负的责任.后来,我特意留心观察,竟发现了不少类似的事件."对不起"这个文明用语被部分调皮的孩子使用得变了味.  相似文献   

5.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为她20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青少年问题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死结,您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让他再走近洗碗池?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  相似文献   

6.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养成习惯了吗?"孩子说:"还养成习惯了呢,又回到原来那个样子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站着发言,老师也不再对站着的同学喊'请坐下发言'了."  相似文献   

7.
一位8岁孩子问妈妈:"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在回答时进行了一个巧妙的设计.首先,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吃了一点后马上问:"这是什么味道呀?"妈妈告诉化:"这是食物的苦味呀."孩子似乎有所理解.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没有像过去一样从医生那儿买来止咳糖浆,而是特地准备了一些带苦味的中药水给孩子喝,孩子张口服了一点后忙说:"好苦,我不要吃了."  相似文献   

8.
一、认真反思已有的阅读习惯 我们很少给予孩子问"为什么要阅读"的机会,更常见的操作,是把《语文课程标准》上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该是145万字以上之类的要求量化,按学段划分,再由语文老师认真地执行于每一天,比如每天的家庭作业本上"课外阅读30分钟"的惯例叮嘱.如果问一个正捧着课外书的孩子:"为什么读这本书?"他极有...  相似文献   

9.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家长多,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父母越是能干,孩子反而越平常;父母表现一般,孩子却十分优秀.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例1:孩子A,高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现在坚决不愿意上学了.与其沟通的时候,孩子说:"我爸爸太聪明了,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爸爸总能知道答案,他总是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简直笨死了!'" 例2:孩子B,遇到不会念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这位妈妈没有像例1中的爸爸那样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字都不会念?"而是换了一种说法:"这个字还不简单,来,妈妈告诉你."现在,孩子的妈妈发愁的是孩子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别人,自己从来不先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上五年级了,连续两年承担了班级午餐的分饭菜工作,工作可谓全心全意.多少次我问他:"儿子,给同学们分饭菜累不累?"孩子总是笑嘻嘻地说:"妈妈,不累的,这点累算什么!"他已把为同学服务当成了一种乐趣.可是今天放学回来,孩子一脸的不高兴.我问他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正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幼儿园都喜欢让孩子播报新闻什么的?"我说:"是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朋友接着问:"可是为了提高一个孩子的能力,要牺牲那么多孩子的时间划得来吗?"原来这位朋友是某幼儿园的家委,经常被请到幼儿园当义工,她发现每次播报的时候,下面的孩子总是显得很不耐烦,吵吵嚷嚷,也没几个正经在听。听她这么一描述,我  相似文献   

12.
镜头1: 在一次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在下笔之前不停地张望、等待,直到一个孩子问:"老师,可以拿笔画了吗?"老师说:"好,现在可以开始画了."这时,孩子们像接到圣旨一般,齐刷刷地开始画画了.  相似文献   

13.
孩子越长越大,遇到与孩子同龄的家长,通常彼此张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你家孩子现在在上什么"班"?是啊,在这个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没被家长拎着赶着上过十几种班的,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实际上谁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14.
游戏活动时,高明明的家长请假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要有几天不能上幼儿园.小朋友听到了,纷纷问:"‘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去世’就是人死了,因为是家里的亲人,说死了不好听,所以用‘去世’这个词."又有孩子问:"高明明的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这一下,小朋友议论开了,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15.
案例1:某市闹市区有一所小学,每天接送孩子的汽车排成了长龙.有一个高年级孩子,接连三天在傍晚放学后迟迟不出校门.爸爸有些纳闷,第三天就问孩子:"怎么都是你最后出来?"孩子开口说:"人家爸爸妈妈都开着奔驰、奥迪什么的,你开着破'普桑',我哪有脸早出来."  相似文献   

16.
特别推荐     
老师不肯说母亲:"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会的地方要问老师。"孩子:"我问过了,可老师不肯说。"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父母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如何"问",还是有点讲究和艺术的。变"好问"为"问好"有一些"好问"的父母:孩子写封信,要问是写给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学校里某门功课做次小测验,要问排在第几名,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孩子这里问不出,还要向孩子的老师问,向孩子的同学打听。这种"好问"主观上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但问得过多  相似文献   

18.
练习"分离"     
正Preface从依赖到分离,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他的生命力涌动时,会自然呈现的内在需求。做妈妈的,恐怕需要不断地克服内心的不安全感与隐隐的失落。在网上做亲子教育咨询时,有个妈妈来问我:"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搂着我的脖子才能睡着。现在我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参加同学聚会,一个女同学聊到她每天都要陪孩子去补习,回来还要陪读到夜里12点。我问她:"那你的孩子成绩是否越来越糟、越来越退步?"她很惊讶地说:"你怎么会知道?"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问她:"你的教育水平有比老师高吗?"她说:"当然没有呀!""这就是了,父母的水平并不比老师高,却每天将孩子教到12点才上床,你想,孩子第二天去上学难道不会打瞌睡吗?"  相似文献   

20.
[案例] --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孩子上学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就成了我的日课.有一次,孩子拿着他的《语文配套练习》来问我一个题目.题中问"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排第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找来了有关生肖的一本书,让孩子认真阅读其中一篇名为《十二生肖排位的传说》的文章.孩子基本能知其大意,把"鼠"排第一的原因做了以下概括:人们都称鼠为"老"鼠,论大属它最大,所以排名第一.我认为孩子找的原因不错,免不了夸奖几句,孩子也高兴地拿着作业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