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用均值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一般都能按照均值定理的3个要求:“一正、二定、三相等”来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然而,我们在领略到它的方便快捷之后,不禁产生困惑:“一正”、“三相等”都好理解,为什么要规定“二定”?为什么函数式中含变量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是定值,才能使用该定理?或者只有a+b,ab有一个为定值才能用该公式?当然不是,该定理使用只有在求最值的时候,才需要注意“二定”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求最值时,要考虑“二定”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同学们一般都能用均值不等式求一个变量的最值,这只需按照“一正、二定、三等”六字诀即可搞定.但是,对于一些二元或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即使比较简单,同学们也往往望而生畏.笔者的体会是,同学们不必拘泥于“定值”二字,而应尝试用均值不等式去“化积”、“化和”,从而把这个非定值的积或和约分,进而突破“瓶颈”,使问题获解.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有关定理求最值时,要把握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都是正数;二定——积或和是定值;三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各种似是而非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应用均值定理求最值,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正值、定值、等号成立。在有的题目中,不能直接使用均值定理,主要是因为应用定理后,和或积不是定值(常数),所以必须要将题目先进行一些适当变形,常用变形方法介绍如下。1.求和的最值,常将和中某一项进行拆项,以便使积出现常数。  相似文献   

5.
高中《代数》下册P9例3给出了两个很有用的最值定理.但“和”或“积”为定值,“=”不成立时,该定理就不适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两个定理。  相似文献   

6.
均值不等式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本定理,应用十分广泛,如应用于不等式大小的比较、求函数的最值、不等式证明等.均值不等式的应用,要把握三个成立的条件,即"一正(各项或各因式都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各项或各因式都能取得相等的值)".  相似文献   

7.
我们熟知,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和(积)为定值。本文就题设未给出和(积)为定值的条件下,如何凑出定值求出最值.谈四种常用的变凑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题中,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是最为常见、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但是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要正:各项或各因式必须为正数;二可定:必须满足"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要凑出"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式子结构,如果找不出"定值"的条件用这个定理,求最值就会出错;三能等:要保证等号确能成立,如果等号不能成立,那么求出的仍不是最值。  相似文献   

9.
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将函数变形为两项的和(或积)的形式,然后用均值不等式求出最值.但在应用均值不等式解题时必须验证: 一正:各项的值均为正; 二定:各项的和或(积)为定值; 三相等:取等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是不等式一章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在不等式的证明、求函数的最值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应用这个定理求最值时,要求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3个条件,即变量是正数、和或积是定值、等号成立.应用这个定理的关键步骤是通过变形将积或和变为定值.但同学们在应用时常常出现错解,下面通过分析错解的原因来强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以下三点:(1)“正”指均值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b∈R~ ,即a,b为正数;(2)“定”指用均值不等式时需要通过补项、拆项、平衡系数等方法凑成和(或积)为定值;(3)“等”指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  相似文献   

12.
均值定理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方法,但需具备“正、定、等”条件,当这些条件不完全具备时不能直接使用,常需对函数式作“添、裂、配、凑”变形,使其完全满足条件后方可用之,对变形能力的要求较高。然而有些题由于解析式自然,形态根本凑不出定值,或虽凑出定值而等号又不能成立,对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觉得很难用甚至不能用均值定理而感到棘手.  相似文献   

13.
用均值不等式求三角函数最值时,“各数相等”及“和(或积)为定值”是两个需要刻意凑出的条件.从何处入手,怎样拆项,如何凑出定值且使等号成立,又能使解答过程简捷明快,这确实既“活”又“巧”.对此问题,现利用待定系数法探析.  相似文献   

14.
用均值定理求最值必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而用它求最大(小)值或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构造出几个正数的和或积为定值,且使等号成立.如何构造成为成功解题的关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构造中数字“1”的作用不容忽视,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或证明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运用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一正(各项的值为正)、二定(各项的和或积为定值)、三相等(取等号的条件).但在题设中未给出和(积)为定值的条件下,如何凑出定值使等号成立,却深感困难,为此,本文举例说明构造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的常用技巧.  相似文献   

16.
我们熟知,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和(积)为定值。本文就题设未给出和(积)为定值的条件下,如何凑出定值求出最值,谈四种常用的变凑方式.  相似文献   

17.
均值不等式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效工具,掌握一些常见的变形技巧,可以更好地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一、拆项为了创设使用不等式的条件,有时需将一些项拆为多项之积或和,从而达到凑积或和为定值的目的.为了使等号成立,一般遵循"平均分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利用和积不等式“(a b)/2≥(ab)~(1/2)”求最值时,我们熟知有如下定理: 定理一若两个正变数a、b之积a b=P是定值,则当a=b时,其和S=a b有最小值, S最小值=2P~(1/2)。初学者在应用本定理解题时,有一个常犯的错误:他们往往只考虑“ab=P为定值”的先决条件,而忽视“a=b”这另一个先决条件,致使造成不少有关问题的错解。  相似文献   

19.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尤其在各个正数的和不是定值时或等号不能成立时,我们可以利用带参数的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读者不难通过下面几道  相似文献   

20.
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一种常用的求最值的方法,但在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同时注意三个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是指各项必须为正,“二定”是指各项的乘积或各项之和为定值,“三相等”是指各项可取到相等的值。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导致解题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