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报热”、“周末版热”、“星期刊热”和“扩版热”促成了报纸专刊的异军突起。报纸专刊,要讲求知识性、服务性和实用性,但同时还应加强它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2.
3.
4.
在报纸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已是纯新闻和传统的副刊无法承担的,于是便有了专刊。各种专刊有其独特的一面,它立足报纸的优势,吸收杂志的营养。和一般杂志相比,它更具有新闻性,而和报纸新闻版相比,则显得更集中、深刻、独到、实用,在篇幅运用、新闻深度、新闻文化含量等方面,可做更大的文章。报纸专刊的这一杂交优势决定了报纸专刊的基本特征:新、专、独、深、实。  相似文献   

5.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专刊以其能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要,而在各级报纸中有着明确、牢固的地位。它不同于报纸的新闻版,却是新闻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它不同于文艺副刊,却可以通过借鉴其语言、表现手法等将文学的营养拿来,加强自己。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报纸分工细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趋势。其标志是一些实力派报纸纷纷推出了名目繁多的新闻专刊,以经济类的新闻专刊为例,就有财经、金融、证券等更细的分工,此外还有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科教文卫新闻、娱乐新闻等等。虽然名称各异,但都是以承载新闻为主要任务的报纸专刊。从性质上讲,新闻专刊实际上就是分类新闻专版。 从发展上看,分类新闻走热是报纸继扩版之后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应该说。这一变化是报纸扩大新闻信息量,克服杂志化倾向,更好地服务于受众而进行的一种新尝试。这种新尝试既是媒体激烈竞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党报零售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党报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在零售方面显得先天不足,但实践证明,如果采编部门努力策划,善于抓国际国内及地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报道,发行部门积极与之相互配合,党报在发行上还是能探索出一些零售渠道,拓展出一定的零售空间的。既然是零售,就必须有卖点,党报也不例外。党报,主要是党委机关报,寻找卖点的空间比晚报、都市报小得多,但只要采编部门加强策划,仍能推出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有了卖点,发行部门主动出击,就能实现党报的批量零售。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发现党报有以下几种零售策略可以运用。推出节日个性化专刊、联合专刊以推动销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有限的读者市场分一杯羹,各家报纸绞尽脑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报纸版面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其中把专版内容细分,办好办活专版成为许多报纸占领渎者市场的经验之一。那么何为专版?专版要不要有新闻性?围绕着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办专版十几年的亲身体会,谈一下如何办好专版。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专刊现象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专刊,是我国报纸发展出现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以《经济日报》为例,过去只有“理论周刊”、“今日视点”、“汽车天地周刊”、“信息时空周刊”、“证券周刊”、“财经报道”等,持之以恒的也不过10种左右。2002年一下推出“中国人居”、“中华儒商”、“品质平台周刊”、“环球崇富”、“县域经济周刊”、“开发导报”、“城市纵横”、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4,(2):23-23
科学,准确的定位,是报纸成功的前提,也是报纸专刊保持生命力的基础。其关键,就是要瞄准报纸的服务对象——读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8.
项晓宁 《传媒观察》2002,(11):36-37
在传统的新闻“眼镜”中,深度报道应该是一种费时费力写就的大块文章,洋洋洒洒的文字中充满了理性的思考,这是一种适合读者在书桌边正襟危坐、费时费力阅读的东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数字时代,在追求阅读休闲和信息传播速率的市场背景下,传统的深度报道有改进的必要。 有没有一种阅读起来轻松愉快,而且适合报业竞争需要的另类深度报道?报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有。在这里我把它称为“有嚼头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潘世新  杨柳 《新闻前哨》2009,(10):94-95
报纸专刊是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综合性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传统的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的版面。内容上,它涉及科技、教育、旅游、消费等各个方面,多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气息浓郁,注重知识服务,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20.
报社推荐我参加国家环保总局地球奖评选,翻着厚厚一大摞剪报册才发现,自己这五六年记者生涯,真正持之以恒关注思考的,还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的,环境报道不是给个别领导贴金,也少有迎来送往,搞不好还会给自己惹上不小的麻烦。但这恰恰是这类报道的价值所在。不关注问题的记者不是称职的记者。不关注社会群体整体利益和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记者不是完整的、有良知的经济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