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纵观中日两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思想对两国的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中国两国教育现代化起步的历史背景及教育思想对两国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两国当代教育的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中德两国的文化背景、社会规范、习俗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作了比较,分析了产生两国语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加强大家对于跨文化交际中中德两国语境的理解和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两国的语言及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中国和挪威两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说明了两国的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组织,比较分析了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最后探讨了挪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1850年,美英两国就巴拿马地峡问题签定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条约是美英两国在中美洲地峡冲突与妥协的产物。条约的签定对两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克莱顿—布尔沃条约》签定时巴拿马地峡的战略地位、美英两国的外交指导思想与实践、条约签定前的谈判过程、条约的具体内容和评析以及条约对两国外交的影响等层面对美英两国在巴拿马地峡争夺中的外交进行初步的论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法国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由于两国有着相似的政治管理制度,对两国的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法两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对两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和教育制度、高校的性质和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和学位制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中法两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比较研究,可以从法国的高等教育中得到一些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在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沉淀了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历史。两国始终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发展主线,通过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奠定了东亚文化的基础,对亚洲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亚洲和平,增强了中韩两国间贸易,为两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飞速发展,但韩国对中国的贸易总是顺差,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分析认为韩国的文化优势,是导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中韩文化的共同点和中国文化的特色,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思想,加大核心价值观建设力度,鼓励文化交流和贸易,借助孔子学院等文化宣传工具,减少中国与韩国贸易逆差,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发展。研究认为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对国际货物贸易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货物贸易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树立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商机,国际商机中有文化的观点,才能使中韩两国成为世界强国,实现两国人民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的节日体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反映中日两国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的异同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节俗的比较研究,归纳出存在于两国节日习俗中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并从节日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思想角度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在发展传承、佛教影响和祖先信仰等决定节日特点的方面上,呈现出主体内容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以及局部的差别性,最终形成了两国相互联系又区别的节俗。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往来。在友好往来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人民也将自己的风俗习惯带到、或教给了对方国家的人民。所以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既有各自独特之处,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拟以色彩和数字为中心,举例分析说明中日两国风俗习惯在这两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和学习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回顾中德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分析二十一世纪中德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分别从三个方面比较了两国音乐教育目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留学生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在社会危机时刻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改革,留学生教育是两国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共同途径之一。分别从两国派遣留学生的情况、两国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上和两国留学生发挥作用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变革.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数学课程的现代化演进的轨迹及其理论基础,认为现代数学课程经历了由人文主义数学课程到实用主义数学课程、再到建构主义数学课程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多元文化数学切入,以多元文化数学素材开发、多元文化数学课程研究、多元文化数学教材研究与多元文化数学教学研究为纬度,评述了多元文化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相关问题。现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与学生的文化相关联,几乎没有使多数学生看到数学与他们本国文化的联系,使学生误认为数学与他们的生活或未来是毫不相干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态度。多元文化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兼顾文化与数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日本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史料的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史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日本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日本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史料的分布及其处理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有: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史的整合应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要从古今中外数学史中依据多种主题选择史料;不要为介绍数学史而引入数学史;还应加强教师的数学史修养.  相似文献   

14.
中美2国数学课程标准中初中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标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选取内容的理念基本相同,都重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客观事实的发现过程;不同之处表现在:编写体例上的不同,包含内容在广度上、深度上的不同,具体目标在呈现方式上的不同,体现在技术整合上的不同,我国课程改革应该注意以下2点:(1)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加大技术整合的力度;(2)适当扩大课程的广度。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职数学教育面临的困境,根据高职数学课程目标,通过分析课程的四种组成成分,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思路,并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活动方式”为切入点,探索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构建高职数学模块教材,并在教材中渗透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内容,实现高职教育“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数学课程”,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践行“三全育人”要求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需要深度挖掘数学知识中隐藏着的德育资源,将价值引领功能阐析出来融入课程建设与教学中。从课程思政遵循的原则、根本、重点和基础4个方面,对数学课程思政有效性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从营造课堂正能量、融入数学文化、揭示辩证法、聚焦高等数学核心素养、开展第二课堂5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模型化方法的使用,螺旋式上升的内容编排方式,注重数学活动,注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这些特色对中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保持传统优势,发展"双基"教学;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广,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变化很大,这必然影响师范院校的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针对目前师范院校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应分技能模块、理论模块、专题模块等三个类别.并提出了教学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学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文章结合鲁东大学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数学类课程,进行了数学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分析,明确了计算机专业数学类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并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离散数学4门课程进行了教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专业培养、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规律,通过对财经类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结合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财经类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