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各项事业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观统领。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是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科学实践“三维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处理巩固成果与提高质量的关系,落实学生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三维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独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海宁的基础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从国际社会和我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与深刻反思两个方面,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同时,还应从“以人为本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四个维度及其有机统一,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个统筹”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从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发展已由“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建构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的发展观,标志着我党对发展内涵又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到清华进修,听专家讲“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我们懂得“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结合理论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与“教学”,显然,当前的教育现状在相当程度上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精神。我们现行的教育,几乎仅存教学的内涵。由于全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学校教育“育人”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弱化,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教育方针,必须推行素质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才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也才是“科学发展观”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它们之间辩证统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高等学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等方面切实把握“五个统筹”,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协调进步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等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创新的最新成果形成的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历史进步和主体发展的规律,是思考中国社会现实和着眼未来发展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观点,在邓小平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用实践唯物主义思考中国发展问题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实践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发展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和基本内涵,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必然性、科学性和重要性,从而有助于以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科学发展观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更是实践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媒介。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问题,他的发展观是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涉及发展价值、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性质、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中心、发展战略等方面,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发展科学的重要交叉学科,是儿童发展研究新的增长点。成熟理论、技能学习理论、交互式特化作用理论是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目前已形成的三大理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关于神经高级功能的可塑性研究,为终身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关于神经发育的研究,为早期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神经发育异常的研究,为特殊教育以及神经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科学发展观逻辑论证的起点。发展具有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域的意蕴。从传统到科学的发展理路,在发展理论的历史-逻辑轨迹论证过程中,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之发展的可实践性、工具性、现代性和终极关怀等特质;同时挖掘了发展在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方面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本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观点.是对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是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内容。科学的历史观成为邓小平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成为他显示高超的领导才华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历史观的主要特点,包括邓小平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理性认识及其实践因素;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邓小平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着重又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研究发展历史、开辟未来问题,使马克思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加具体化、民族化;以及邓小平对创造性发展历史的理论创见和实际贡献。邓小平的这些有关历史的真知灼见,不但启发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指导我们创造性地发展历史,而且也是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的有力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