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试行)在测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说话”语音面貌“质”与“量”的界定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为减少评分误差,应给予“系统性的错误”统一的科学的解释,对“方言色彩”则可按显露程度的不同分级量化记录,而第四档“量”的规定宜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9年新的测试评分细则已经开始实施,笔者发现,和国家语委2003年出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相比,我省的测试评分细则在“有关概念的解释”方面更为精准,评分标准更为细化,还与时俱进地增添了计算机辅助测试规程评分标准、调整了“说话”项的评分细则,这些都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在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国家级语言测试,目前此项工作已大部分由计算机完成,只一名测试员参与第四大题的评分,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测试正在逐渐变成测试员“辅助”测试。现以2018、2019、2020年泸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测试站的测试数据为依据,筛选出偏差复审的成绩,提取第四题“命题说话”的评分细节进行分析。分别进行了三年复审率比对,2019、2020年复审数据计算机与测试员评分差、计算机与复审员评分差、复审成绩等级变化比对,异常偏差复审语料50例语音面貌描述和第三次测评比对、讨论,并辅以测试员评分问卷调查表,多维度地对“人机”模式测试第四题的信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一测试模式测试成绩基本可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朗读项的评分标准与旧大纲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正确解读“视程度”是科学把握评分标准的关键.朗读项四项评分“视程度”,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评分,而是模糊性评分,是一种科学的评分方法,其实质是重视“语感”的作用.“视程度”概念的提出建立在测试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水平测试“语言面貌”项的评分,向来是测试员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它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因而测试差异往往与此有关。笔者在测试实践中总结出等级对应评分法,用主观长期测试“磨合”而成的客观结晶——三级六等的等级观念来对应地给语言定“貌”,有效地抑制了测试中的主观随意和飘忽育目。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项“语音面貌”归档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应试人的普通话等级。测试实践证明要准确地对“语音面貌”进行归档,就必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分办法。先对应试人的“语音失误”进行分类记录,然后根据其成系统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的种类,判定“方音成分”的轻重程度。这样就可以根据对量的分析,作出定性的,也比较合乎实际的判断,使“语音面貌”的归档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林绮琴 《广西教育》2012,(38):39-40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相似文献   

8.
“方言语调”是普通话测试中的一个评分尺度 ,由于测试大纲尚未对其做出明确定义 ,测试员往往不得要领。普通话测试是检测方言向普通话的过渡程序 ,测试实践当中方言语调的评定就是方音遗留痕迹的程度 ,因此本文认为用“方音特征”来代替“方言语调”更易于把握  相似文献   

9.
关于PSC"说话"项测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后,普通话水平“说话”项测试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无文字凭借”的限定落空,口语范畴的“说话”多呈现书面语特点、“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成为评分最随意的一项等等。这些现象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影响了测评信度。为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必须对“说话”项测试问题作进一步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对“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漏风量测试实施过程中如何界定低、中、高压风道系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规范”推荐的测试办法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漏风量测试的新方法,该方法在东莞玉兰大剧院空调工程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法律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争议与分歧,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我国内地学者提出了有组织犯罪集团说、获取利益的非法组织说、特殊群体说、邪恶势力说、帮会和秘密结社说、结构严密的犯罪组织说、地缘组织说和《刑法》释义说,我国大陆、台湾、澳门、香港等四个不同的法律地区对“黑社会组织”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解读各种有代表性的“黑社会组织”的概念,了解概念问所存在的争议与分歧,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或一点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受到学界的公认,但在应用文创作的得失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际上,从应用文创作格式化与规范化的要求上来看,王世贞的创作不仅量繁质高,也中矩合度,甚至还能在规范中求变化,并透露出复古派文章向晚明性灵小品文过渡的气息,实为王世贞文章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北阳原法院推出的"试验离婚"实质反映了社会对别居制度的现实需求.国外许多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都对别居制度进行了立法.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只将分居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对别居制度的内容没有相关的规定.别居制度的建立对满足现实需求,解决现实中的系列问题以及适应法律全球化的趋势,都十分必要.对别居制度的立法构想包括:别居制度应独立成章;明确别居的含义和存在方式;明确别居与离婚的关系;别居制度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作为高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思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旅游政策与法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辨别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文章试从案例教学法的渊源、基本特征和具体使用措施着手,具体研究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政策与法规》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文"是西周贵族创造的典章制度、礼仪规范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符号体系的概称。中国古代有一个"文"的传统,其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绚烂多姿,举世罕值其匹。这一"文"之传统即由"周文"发端,嗣后相续相禅、延绵至今,从未断绝。春秋之时王纲解纽、"周文疲弊",并不意味着这一"文"之传统的断绝与衰微,相反这正是其新发展、大繁荣的契机。从"文"的历史传承角度看,"周文"是诸子百家之母体。严格说来,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文学史",但有着无比丰富的"文"之历史,而且对一切诗文的研究都只有在这一"文"的语境中进行,方庶几近之。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存在着培养机制不健全、双创意识薄弱、数量不足等问题,提出要从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复合型教师培训费用;高职院校构建发展规划与培训保障体系,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建立校企共同体;教师自身加强“复合”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融入“双创”环境等方面,促进高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颁布,对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无疑是利好消息。对比《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征求意见稿与正式公布稿的文本内容,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所区别,具体表现在规范表述、修订表述、增补表述三个方面。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公布稿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促使我们在正式公布稿的实施和未来修订中,需要进一步厘清学术委员会权力的内涵与边界、理顺学术治理结构的内部关系、强化学术权力的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仁爱”与“兼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既要制定和谐的国家典章制度,又要建立处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和谐原理、原则。孔子以“仁者、爱人”为指导原则;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出发,认为和谐是治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原理、原则。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依法执政之“法”的理解是诠释依法执政内涵的关键,然而我国对它的传统理解导致了难以克服的矛盾。目前法学界关于法的种种理论表明,法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可以拓宽依法执政之“法”的内容及形式,在严格依据宪法、法律执政的前提下,在法律没有规定的事务上,可以依据中共党内法规办事。当然,必须做到:1.正确界定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及其制定权限;2.规范党内法规制定的程序,保障党内法规规制对象对党内法规制定过程的参与;3.完善对党内法规的监督机制,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