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体温调节功能以及呼吸循环等系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湿热环境中运动训练时,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受阻,体温极易升高。体温过高会影响运动能力,使人烦躁、疲劳、食欲不振,严重时可发生中暑、热痉挛等热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一、湿热环境下运动训练对身体机能的影响1.水和电解质。在湿热环境下运动训练,机体的水盐代谢加强。汗液为低渗液,固体成分占0.3%~0.8%,主要为钠盐,还  相似文献   

2.
气温、空气湿度和气流的综合影响,可引起人体过热或体温过高的环境,称为热环境。根据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训练环境视为高温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热适应是指机体在高热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耐受高温和抵抗热损伤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奥运会的比赛已逐渐演化为各国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奥运"也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  相似文献   

3.
热适应训练提高运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97年,Levine等研究表明,"高住低练"较在平原水平环境下的住和练能有效地提高有氧运动能力。这种"高住低练"的训练模式率先提出环境暴露和相关的适应能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众所周知,缺氧和热应激导致的环境适应是最原始和最剧烈的适应方式。实际上,高温环境的热适应较高原环境的高原适应更能从环境改变角度促进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六、热适应 即使是在中等温度下训练也可能对热产生部分适应,但是完全适应只有在多次重复的热环境运动中才能获得,热服习(适应)时机体的生理变化见表。完全适应在热环境中训练5~10天是必需的。开始训练时应减小运动强度(习  相似文献   

5.
军事行动和训练经常在极端环境和高代谢的条件下实施,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负荷大。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决定热应激。这些因素的结合可导致热相关的损伤。热相关的损伤代表着职业上的危险,特别是对于从温和区域迅速部署到热环境中的士兵。传统上,对热的适应被认为是生理上的适应,但是这些损伤应该被设定为可预见和可避免的损伤,通过遵循一些简单的指导、教育和行为上的适应,可有效地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提起夏季很多很多体育教师谈“热”色变。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如果是在南方,高热潮湿,昼夜温差极小,则更是闷热难熬。在炎热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训练,不仅影响教学训练的质量,严重时还会危机学生的生命安全。如何安全的度过夏季,尽可能的减少气温升高带给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夏季课程的质量是体育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有效的预防热疾病,提高夏季教学训练的质量,提高热环境中比赛的成绩,基于对以下问题的理解,譬如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热的产生的机制、体温过高将对机体有何影响?怎样才能尽快适应热环境?在热环境中训练如何进…  相似文献   

7.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晒而引起的急性病。某些运动员在炎热或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耐力训练或比赛易患中暑。连续剧烈运动后,身体疲劳、失眠、失水、缺盐,对热适应能力差及训练水平较低者,也比较容易发生中暑,在相同条件下,儿童少年由于体温调节能力比成人差,更易发生中暑。  相似文献   

8.
<正>炎炎夏日,天气闷热,人们在室外稍作走动就会大汗淋漓,更别说剧烈运动了。但青少年运动员为了维持状态,提升水平,往往要坚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训练或者比赛,此时青少年运动员要承受运动应激以及热应激的联合刺激,将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应激反应,而我们将这种在高温环境中的机体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称为热应激反应。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接受大量  相似文献   

9.
张娟娟 《精武》2011,(5):13-15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热应激和运动应激联合作用导致体温、脑和肌肉局部温度升高并且出现脱水,全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及运动能力。本文综述了热环境运动时机体的生理反应,热环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热环境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人环境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的建议,为的是使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经7~14天暴露于热环境,运动员可产生热适应,但这一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最初,训练课的时间和强度都应低于正常训练水平.例如:如果平时标准的训练课为60分钟高强度练习,那么在热环境中的头几节训练课应改为15~30分钟中等强度的练习.经过7~10节训练课,逐渐恢复至常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夏季的热环境下进行运动训练,剧烈的肌肉活动会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加上高温干燥的作用,导致机体散发体内热量的效率下降,还要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热,体温升高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模拟不同海拔高住低练的应激对大鼠红腓肠肌保护性蛋白热休克蛋白70 的影响。方法:将60 只SD 大鼠按体重随即分为6 组,高 住低练模型是采用在14.5%和12.7%两种低氧浓度模拟高原居住然后常氧以35 m/min×30 min(每3 天递增5 min)训练模型,共4 周。取大鼠红腓肠 肌进行RT- PCR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SP70 的表达。结果:单纯训练、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均能诱导HSP70 表达;与单纯训练组比较,单 纯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组的HSP70 表达增加(P<0.05),其中低氧14.5%和低氧训练12.7%两组表达增加显著(P<0.01)。结论:低氧和训练或低氧训练均诱导热休克蛋白70 表达增加,低氧训练对热休克蛋白70 表达影响比单纯低氧暴露或训练的刺激方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假量训练,就是在训练中以不符合实际的数据给运动员一个信以为真的假象,让运动员在一个超量或缺量的环境中进行训练。例如,在跨栏的完整训练当中,在学生难以确定栏高的情况下,降低栏高,采用比标准低的高度进行训练,并以比实际要高的数据告诉学生,谎称栏高为标准高  相似文献   

14.
热环境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中  蔡赓  许豪文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3):22-25,30
本文综述了热环境中限制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及提高运动能力的一些措施。热环境中限制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包括:肌糖原的快速消耗、脱水、体温过高和输氧能力下降,其中体温过高是主要限制因素;提高热环境中运动能力的措施包括:运动前降低人体温,运动前过量水合,运动中补水、补盐和补糖及热适应等。  相似文献   

15.
热环境下运动中的体温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环境中运动导致循环、体温调节和代谢功能的改变。体温过高是热环境中运动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采取一定的策略减弱热环境运动时中心体温的升高可以提高运动能力。这包括热习服、液体摄入和运动前降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氧耐力训练对运动热应激大鼠肾脏组织NO、NOS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6w的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末次施加热应激,测定大鼠肾脏组织NO、NOS、MDA和SOD含量或活性。结果:(1)运动加热应激使大鼠肾脏组织NO、NOS、iNOS和MDA显著高于安静组和急性运动组,SOD和SOD/MDA显著低于安静组和急性运动组;(2)训练安静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MDA均显著下降,NO、NOS均显著上升;(3)训练后运动热应激大鼠肾脏组织NO、NOS、iNOS、MDA显著下降,SOD显著上升。结论:(1)在热环境下运动,机体NO、NOS和自由基代谢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下降;(2)在常温下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练,可以适当提高机体的耐热性,降低运动热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优秀竞走运动员备战高温环境赛事赛前训练安排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在赛前训练第一阶段以长距离走为主要训练内容,以中距离跑作为补充性耐力训练内容,以此提高其专项耐力水平。赛前第二阶段以中距离、大强度的耐力性竞走为主,以极限强度训练提升其耐受高温环境的专项运动能力,为正式参加比赛提供负荷强度基础。赛前最后一个阶段训练中根据高温高湿、跨昼夜竞赛环境,安排夜间大强度中距离竞走的训练,通过调控训练过程中的饮水量和次数提升优秀竞走运动员身体耐受脱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部分地区和乡镇、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仍相当不足,办学条件艰苦,体育场馆设施严重缺乏。影响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另外受自然因素影响,如雨、露、雪、寒、热等特殊气候环境下,使系统训练无法正常进行。但是,若利用学校教学楼、实验楼等楼梯、台阶进行训练,既开发本校体育资源,也可少许弥补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皮划艇决赛的男子皮划艇组运动员在不同环境(温度、湿度)的夏训情况进行研究,探讨温度和湿度对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影响。方法:分别在辽宁大连和广东肇庆两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环境中执行同一训练计划,并在训练期间进行生理生化以及训练学指标的测试。结果:为期6周的训练,两个组都能基本上完成训练计划的内容,运动员无论生理生化指标上,还是在训练效果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一定相对较高温度、湿度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相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训练不一定产生差异性影响,即在高热、高湿环境进行训练并未对划艇组的训练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跟踪调查、观察、评定的方法,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比赛场地的层次分类,以及影响少儿训练比赛动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少儿运动员的动机层次愈高训练成绩愈稳定;家庭和社会环境与少儿打球的动力强弱、成绩好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