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古发现的龙山文化可分为无黑陶遗存(即早期龙山文化)和有黑陶遗存(如河南龙山文化)两个时期。通过对比分析考古资料与古史传说,提出:无黑陶遗存的早期龙山文化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黑陶遗存的龙山文化是传说中的自颛顼至舜、禹时期。  相似文献   

2.
河南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在河南地区的特殊类型,其早期以陕县庙底沟第二期文化类型为代表,晚期以安阳后岗第二期文化类型为代表。河南龙山文化的陶器,早期以手制为主,一般采用慢轮修口,全部轮制极罕见。在成型工艺方面,罐类多采用将器身和底部分别制成后再进行接合的“接底法”.  相似文献   

3.
地处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早在1931年就由梁思永先生主持挖掘,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龙山文化也被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之后,那片土地复归沉寂。  相似文献   

4.
南聋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30.5皿米。1肠5一57年映西长安客省庄出上。续空高足熟陶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19 .5厘米,门径9.1且朱,足径8巨来。1 957年山东安邱景芝徽出土。燕脚豆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刊.2妞米,口径l弓.4且未,底径12.‘厦米。1955年浙江杭州良堵出土。瓜陶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13.5厘未。1956年山东日照两城傲出土。瓜影■棒新石嚣时代(龙山文化)。离13.9置米,口径8.2一来,足径7.7一来。1955年河南郑州出士。 舡■蟹新石●时代(龙山文化)。商20.7■来.i耄径14.7曩来。1959年山东安邱量芝■出土。 三一股…  相似文献   

5.
河南龙山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夏文化是当前史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或者它的晚期阶段应是夏代初期文化,这种意见引起了很多人的巨大兴趣。但是关于河南龙山文化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意见并不一致,尚在争论之中。为了探索夏代文化,这里仅就河南龙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以及该文化的族属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谬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济南大学学报》2008,18(1):90-90
党明德在《龙山文化的发掘和两汉济南城的西迁》一文中认为: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有两个意义,一是在理论上,它的发掘发现了城子崖文化与安阳殷墟文化的继承关系,大致理清了中国文化自有的系统和来源,从此宣告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破产;二是在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掘中,摸索出了一套田野考古的工作方法,彻底改变了一向由外国学者控制考古的局面,为中国考古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平山积石冢总体年代相当于山东龙山文化早期到中期,个别墓上限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虽然出土有部分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但其文化仍归为小珠山三期文化。从四平山墓地各冢和冢中各墓所处的位置、随葬玉器、黑陶器及陶鬻的多寡等分析,当时已出现社会分层现象。因而,四平山积石冢对于探讨辽东半岛南端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800--2300年,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与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著名的龙山文化,宣告了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作为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济南东郊龙山镇一带,更以善于建窑烧陶而为龙山文化增添了熠熠光辉.沧海桑田五千年.今天,沿济南东郊龙山镇车行数里,济钢耐火材料厂,这座现代化的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平地崛起.秉承祖先能冶善炼之传统,他们取土为源,以火为伴,为一座座现代化熔炉锻造着御火盔甲.  相似文献   

9.
我国奴隶社会肇始于夏,已为不少学者所承认,但夏代奴隶制国家形成的明确标志是什么?说法却仍有歧异。有人列举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些乱葬坑和人祭坑,认为这些现象“反映当时已存在着残酷的阶级压迫”,从而推断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就已是夏文化;有人徵引文献,认为夏“改行传子制度,则正是在政治上由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的明显标志”;有人则十分强调近年在河南登封发现的早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城墙基槽,认为它“规模虽  相似文献   

10.
豫东地区在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原始农业是当时的支柱产业,渔猎业和家禽饲养业在社会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制陶业、冶铜业、烧制石灰业等手工生产劳动已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独立的生产劳动行业。龙山文化晚期,城址的出现和阶级对立萌芽的产生,对于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灰坑和墓葬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礼器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情况,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龙山文化中礼器是存在的;从灰坑这个最常见的遗迹现象来复原古代社会生活是有可能的;聚落形态分析方法在社会组织结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豫北晋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产生的重要区域,在豫北集中发现了4座龙山文化城址.通过考古材料来看,4座城址和王湾三期文化、陶寺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文化内部受前者的影响更大;参考文献材料和学者研究,这几座城址和尧舜时代鲧、禹治水区域较为吻合,结合城址的建造方式和聚落情况来看,这4座城址的主要功能应是防洪.  相似文献   

13.
齐家文化是是仰韶文化结束之后,华夏大地上足以同中原龙山文化形成东西对峙的强大王国。本文根据史书的提示线索,结合新发现的大量玉文化材料,研究认为,齐家玉文化不是直接继承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而是来自中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北方的红山文化。这样,就能够给夏商周探源研究带来重要转向,重估延续六个世纪之久的齐家古国在华夏文明起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答: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两种重要文化。过去学者多主张龙山文化自东向西发展,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两种文化在河南接触,构成了混合文化,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956——1957年,三们峡水库区内陕县庙底沟、三里桥两个遗址的考古发掘,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庙底沟和三里桥都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的三层堆积。庙底沟的仰韶层最为丰富,具有代表性;三里桥的仰韶层和龙山层的文化面貌和庙底沟不同,代表比较进步的形态。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庙底沟的龙山层,即所谓“庙底沟第二期文  相似文献   

15.
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广泛分布,鲁西的北辛文化与磁山文化中后期重合,直接影响了后冈一期文化的崛起。后冈一期文化是东夷文化,在与西来的半坡文化碰撞中退居到雷泽东部地区。庙底沟文化与后冈后期文化在豫北冀南地区融合,成长溶入河南龙山文化,而退居山东地区的后冈文化受庙底沟文化影响,发展为大汶口文化,最后成长为山东龙山文化。从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可发现这一变化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就大禹故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形成了十余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大禹作为黄帝后裔,应为华夏族人而非西羌人,夏部族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地区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同时,近代大多学术大家认为大禹所划九州应为先秦时的“中国”,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而大禹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环嵩山周围发现有大量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文化遗址,为大禹故里在中原、在嵩山脚下的登封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洪洞历山先民聚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洞历山聚落是先民们在我国气候最适宜期生活于黄土残塬区的遗存,由房屋建筑、骨器、石器特点及灰坑中发现的陶片(器)推测,当是龙山文化的晚期,相当于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国家早期形态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龙山文化时期的部族战争和夏禹时期的平治水土起了重大作用。基于这点粗浅认识,本文就该问题试作探讨。 一 考古发现证明:龙山文化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部族迁徙运动,迁徙的主要趋向是各地先民从四面八方向中原这块肥沃的土地汇聚。为了争夺生存空间,遭遇的各部族间展开了剧烈的冲突,于是大规模的部族间的战争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双洎河流域是黄淮接壤地区,史前农业最早可追溯至裴李岗文化时期,经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气候的转变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使这一带成为我国粟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仰韶文化时期始有稻作农业,但一直到龙山文化时期都没有普遍种植。所以,这一带远古人类的膳食结构都是以粟类的小米为主要食粮,稻米仅是弥补部分粮食的不足;家畜饲养已成为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采集和渔猎已退居次要地位。这种多元的膳食结构,为人类体质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于云雁 《历史学习》2007,(11):39-39
1.陶器与瓷器 ①陶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精美的陶器,如半坡文化的红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 ②瓷器:商代工匠在烧制陶器时烧制出原始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