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语言角度对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进行研究,可说是国内这几年近代汉语研究的一个小热点,书中有七、八十条词语用例,可补正向以“源流并重”著称的《汉语大词典》所引的书证。  相似文献   

2.
明清白话小说可为汉语词汇史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本文利用几部白话小说弥补《汉语大词典》中所引书让较晚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对杜甫诗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汉语大词典》有许多副词词条首引书证较实际产生的年代晚,不能呈现汉语词汇历史演变的清晰轨迹,有必要进行补证。为若干词条的有关义项补充了较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中每一条词语都力求列出最早的用例,但事实上,有一部分例子不是所收词的最早出处,本文增补了一些书证,以助《汉语大词典》实现溯源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是可忍”之“忍”当释为“忍心”;“共敝”不当连读;“学之不讲”之“讲”谓讲习,与“习”同义;“发愤”,谓深入探究郁结于胸而未得其解的知识或学问,使烦懑之心得以开启。“荡舟”即“覆舟”,谓力能覆舟。与“用水师冲锋陷阵”无关。“穿窬”之“窬”不通“腧”,说本刘宝楠《论语正义》,实属断其章而取其义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汉语大词典》书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书证问题有三:(一)晚出;(二)漏收;(三)有误。本文就此三类对近40个条目书证征引问题提出订补意见。  相似文献   

8.
明末拟话本小说《型世言》的发现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有些词语,如“日趁日吃”、“踹浑水”、“一味头生性”、“大地”、“黑真气”等确有重新解释的必要。这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大型工具书的编撰起到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的书证成就前所未有,但仍存瑕疵,有的不太精确,有的明显滞后甚至缺失。结合古代文献,指出《大词典》书证存在的问题共33处,可为其今后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代表了目前我国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书证是词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词典》的书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具体指出《汉语大词典》中书证存在的问题,共19处,分为引文有误,书证失序,篇目、卷数疏误,标点疏漏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12.
拟话本小说的忠君悲剧只出现在陆人龙笔下,明末礼崩乐坏,陆人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为“忠君”树型,他在真实叙述一个个忠君悲剧的同时,客观上却解构了“忠君”。我们看到了陆人龙对忠君的血腥与困顿的正视,看到了他理想中对慈悲的坚执,更看到了他对事实上的疏离与脱离的揭示与无奈。于是,我们在一群英雄豪迈决绝的身后,看到了他们的日暮途穷。  相似文献   

13.
相比于三言二拍,《型世言》的研究力度热度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原因除了研究史的时长不及外,主要是我们囿于"人性解放"窠臼,无法对《型世言》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做出应有的肯定,致令研究者的价值评判陷入尴尬境地,由此导致相关研究难以充分展开。其实,只要我们把《型世言》置回明末思想文化场域,就会发现"人性解放"在《型世言》研究中的不适应,同时也可以发现《型世言》忠义主题之于拟话本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5.
陆云龙是晚明东南沿海地区较有影响的评选家、小说家兼书坊主,半儒半商的双重身份使他对金钱的价值以及对当时盛行的拜金主义世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儒家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经济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陆云龙义利观的形成,其义利观鲜明地表现在他对《型世言》的评点之中。  相似文献   

16.
《型世言》和《三言》《二拍》之创作非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一受程朱理学之影响,一受阳明心学之影响。程朱理学、阳明心学非对立之学说,其伦理指向是一致的。《型世言》中体现出的也不是传统的儒家道德规范,而是已经世俗、功利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阳明学说兴起后儒家伦理通俗化的运动,儒家思想在由上层向下层传播时所发生的世俗化转向如蒙书、功过格等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晚明拟话本小说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而《盐铁论》可对其书证晚出作补订。  相似文献   

18.
在"三言"中多次出现了苏轼的形象,冯梦龙笔下的苏轼更世俗,更像一个普通人。这种形象的变化及选择,既与时代风尚、政治文化环境影响有关,也与作者本人的喜好和价值取向相关。作品中的苏轼是明代文人的一个缩影,也是冯梦龙在作品中的替身。  相似文献   

19.
古人最早居于山洞,故对石头充满了感情。在古人心目中,石头是万能的,即所谓“灵石”。古人将石头人格化并赋予之灵性,成为崇祀膜拜的偶象。纵观灵石崇拜,其主要还是源于对山岳信仰与崇拜的观念,而灵石崇拜演绎的人文功能和象征意义也与山岳信仰与崇拜的理念紧密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山地民族对灵石都具有普遍深刻的敬畏与神圣的情感之重要原因。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各民族的传说习俗中都保存着灵石崇拜的情结。  相似文献   

20.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资料.明清时代,多种多样的中国小说被引入朝鲜,很多人利用燕行的机会带回了中国小说,因此,<燕行录>中偶尔也会涉及有关小说的内容.透过这些纪录,可以窥见当时朝鲜知识阶层对中国小说的认知状况,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小说流播情况,并钩沉明清时代<三国志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