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当前必须正确发挥法律和道德在调控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努力使道德建设法制化,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序、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
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法律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两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法律的道德化是指在法律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应把握法律的道德性精神,体现出法律的正义性和公正性。不能“借法行恶”,在违法律作用的初衷。所以掌握好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之间的“度”,可以使社会实现法治,维护正义,保障人权,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3.
法律来源于道德并反映道德的要求。社会中的道德分为基本道德和非基本道德,只有基本道德才需要制定为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使社会成员得以遵守,人类经济生活中的诚实信用正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已有法律制度的不足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使现代信用法律制度的诞生成为必然。中国社会当前的信用危机除了缺乏现代信用法律制度之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背景,尽快制定全国性的信用立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依赖性愈加紧密,正像历史是在合力中前进一样,法律也始终在道德的正负激流冲荡中向前迈进。建构法律与道德的良性关系,发挥道德与法律的互动机制,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争论,但它是在接受了法律与道德存在不言而喻的联系的前提下,更注重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在欧美法哲学家视野中,该话题主要体现在探索法律与道德本体意义上的联系而体现出法律道德性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争论的批判性解读,便于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道德法律化就是道德具有了法律属性,即通过立法将占统治地位的一定道德规范上升为具有国家意志性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或者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其目的是借以保障道德规范的实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文章还探讨了道德法律化的基础,并指出道德法律化并不是将所有道德规范统统法律化  相似文献   

7.
法律虽然从道德中分化出来乃至与道德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由于两都属于社会公共规范体系,所以在很多方面有交叉点和重叠点。法律的前提和基础离不开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对法的解释和实施以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为范围;判决、辩护、推理、程序设定等全部过程都与伦理价值观有一定的联系;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可信度也受道德标准的影响,研究中外历史上法律与道德兼融的思想资料,可以得出如下启示;道德伦理是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都不合伦理规范,因此,对社会成员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与道德伦理教育并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兼融并用。道德伦理的生命在于知行合一,道德伦理道德是对自己言行的约束,不是用来对付别人的;而个人是否遵守道德伦理,需要整个社会的监督,道德强调自觉性,道德教育应避免枯燥的说教方式,应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使道德成为可爱可亲的东西,成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8.
公德养成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出发点高仁兰新形势下的道德建设早为整个社会所关注,而道德建设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励社会成员形成一种社会行为的自觉。这种社会行为的自觉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在法律规定的一切条文成为社会赋予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并且运用这些权利使人们各项...  相似文献   

9.
法律不过是具体的,最低的道德,因而都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特殊的,琐琐碎碎的规则;法律自身没有原则;法律是双道德原则为原则的,法律的原则,如正义,平等,自由等等,并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因此,大体说来,一切社会活动最终便都是对于某种道德的实现,于是虽然一个社会的道德本身,不过是一纸空,是软弱无力的,因而并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但是,一个社会实行何种道德,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优良的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恶劣道德是社会停滞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的两种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着自己相对应的社会基础和特点。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的时候,必须将这两种行为规范放在同一条件下考虑,用法律来促进道德建设,用道德来加强法律的价值基础,两的契合点就是法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同时存在的道德约束的情况下,某些社会准则就应考虑选择道德约束方式,还是选择法律约束方式,本试图从约束成本角度分析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指导、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道德是协调人们行为的唯一手段。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建立,使法律成为统治阶级主要的统治手段,但道德的作用并不因此趋于消灭,而是作为社会调节的一种特殊方式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处于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之中。当今社会.道德和法排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睦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各有作用。道德的主要职能有三:一是调节职能。道德以它特有的原则、规范和范畴,度量着人人的行为,以“评价──命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其道德功能的局限性。道德法律化无论是在我国当代立法还是西方国家立法中都有重要的表现。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和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尽相同,有些社会关系只能依靠道德来调节;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它一般只调节人们的行为;法律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阶段普通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所能接受的程度;对法律的过分依赖可能造成道德的弱化。这些因素使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案,使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重新得到审视。法治作为一种当代社会主流控制模式,必须以深厚的道德底蕴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今年,在我省试点班课程中,开设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既使此类考试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也为学生提高思想素质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了条件。这一课程体现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结合,它可以使道德和法律在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道德和法律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作用。所谓道德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如课堂教学、舆论宣传、榜样示范等)向人们传授道德知识(包括道德原则如集体主义、道德规范如为人民服务等、道德范畴如义务、良心、荣誉等),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强…  相似文献   

16.
公交超载现象反映了法律与道德之间、法律法规之间以及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解决当前"公交超载"现象的出路在于尽快修改现行法律,使新法既照顾到公交车辆的特殊性和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的法定权利,使法律与道德、情理、社会现实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诚信既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法律范畴。在教学上,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课来担负,而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由两门课组成,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独立的课程体系,使教师在教学中对法律和道德的有机联系关注不够,因而,诚信教育存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分离的现状,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缺失的原因之一。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具有密切联系,从渊源上看,法律诚信源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法律化,法律诚信是一种法律制度的运行,需要道德支撑;道德诚信要靠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  相似文献   

18.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社会治理模式,在人类历史上都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法律与道德双管兼施、紧密配合,才能使社会步入协调稳定的发展轨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抓好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我们要将法律与道德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以期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人类社会的权威性准则,它根源于人的本性,正因如此,探索法律的人性基础至为重要,它是法哲学问题的关键。国内学者在此问题上的观点极不统一。笔者认为,道德性就是法律的人性基础。道德是理性人的社会生活之道和应有之德,它被人们认识之后成为一种内心的观念——价值观念,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评价事物的价值。最高的价值观念是正义。道德有着复杂的结构和种类,如作为个人品德的道德,作为制度的道德和作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法律是一种特殊的制度道德,是一个社会在人们的道德共识基础上由公共的权力机构创制出来的行为准则,用以规制人们的行为,建立和维持一种秩序,使之符合人的社会道德本性。  相似文献   

20.
法律道德是维系社会存在和法律的底线,失去它就失去人们守法的心理基础,从而导致法律乃至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崩溃。法律道德价值取向在法律教育中居重要地位.成为维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之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