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本论述了行政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及三之间的辨证关系,就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等问题扼要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法律关系客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传统的观点,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法律现象时,却遇到了问题,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对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法律关系客体应当是法律设定的体现主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客观事物。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法律关系客体不同于法律上的标的,人身可以成为法在系的客体,行为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3.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个国内外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虽然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上能够取得广泛一致,但对其范围却各执一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对概念中三个关键词“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及“指向”的不同理解上。通过深入分析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得出“行为”“利益”都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而义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体育法律关系是体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在学术界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根据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三要素说,通过分析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尝试构建系统性的体育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成人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成人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转型期我国成人教育法律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成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元化;成人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扩大化;成人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具体化。成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我国成人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核心。国家应依法保障成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成人应依法自觉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法理视角来阐释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的“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政策术语演变背后的法理依据,并对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之一的“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法理内涵进行了创新意义上的解读,其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打破了传统法理学使用的法律关系概念的逻辑界限,用法理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的法治关系的概念来分析“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关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主张应当把制定法规则与法律秩序效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性地判断一个主权国家的法治状态,不能仅仅将研究视野停留在制定法规则占优势的传统法理上。本文在分析法治关系概念的建构功能时指出,在涉外法治关系体系中,法治关系的构成要素至少应当分为九个方面,包括法律规则要素、法律关系主体要素、法律关系客体要素、法律关系内容要素(主要是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时空要素、法律关系手段要素、法律关系目的要素、法律关系效力要素和法...  相似文献   

7.
文化事业投入法律关系是文化事业立法的重要调整对象,该法律关系主要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投入者和投入接受者是文化事业投入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投入行为及接受使用投入行为则是文化事业投入关系的客体,适当的权利、义务、责任制度则是文化事业投入法律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为上升到法律关系层面来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法律关系主体应当有四个,即职业院校,相关行业、企业组织,政府及学生;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职业教育行为;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内容应限定在职业培训上的权利和义务.主张我国应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引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行政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等问题扼要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之一,是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得以形成的基础。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出发,分析其与权利客体、权利标的、法律关系标的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看出上述概念是等同的。客体的范围应依传统理论划分为不同类型以发挥区分法律关系及权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更”是上古末期产生的副词,近代汉语中普遍使用。语义因素对“更”语法化过程有很大影响,包括受事(宾语)所指的相同与否及其数量的单一和非一、施事(主语)所指的单一和非一、“更”所修饰成分的范围的扩大、语义指向的变化、语义预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物一意一物”’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个规律可以概括为“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这个基本规律在写作活动基本规律中表现为:“物←→意←→文”之间互逆互动无限循环的矛盾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客体主体化,主体文本化”。“客体主体化,主体文本化”既突出了写作基本规律的特殊性,又体现了一般实践基本规律的普遍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概念被愈发广泛地运用到法律中来,而由此也产生了关于跨国公司在国际法律体系中地位的争论.本文认为,跨国公司本身不能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或客体,但是跨国公司的各关联公司却可能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或客体.在本文中,笔者拟结合跨国公司的渊源、定义标准、组成和类型等方面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色彩是极富情感的视觉因素,写生色彩的组合,能通过生理和心理的感应触动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情感。对比、统一、和谐是色彩美的基本要素。统一即"多"统于"一",或以"一"总"多",是色彩多样性的有序呈现,和谐便是这种统一所达到的效果,是内容与形式相称、主体与客体相融、感性与理性相通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5.
有关“把”字句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几种有关“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的观点评述,指出“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也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补语的主语。它是介词“把”的宾语,和介词“把”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文章对几种有关把字句的语义特征的观点也进行了评述,指出把字句的语义特征是:既有处置,又有致使,把字句的语义经由一个表处置到致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主客二分”哲学为指导的传统法治教育模式主要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灌输性教学模式。传统法治教育范式使大学生法洽意识培养陷入困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培养法治意识的兴趣。以“主体间性”现代哲学为导向的“对话性”法治教育范式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再也不是被教育的对象,而是与老师共同探寻法治知...  相似文献   

17.
以主体为标准,法律可以划分为“私法———社会法———公法”三个领域。作为第三法域的社会法指社团法。它依托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社会领域”,反映着市民社会的团体性特征。社会法中的“社会”特指正式的社会组织。社会法所调整的社会利益也特指社会团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人"是法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传统的中国法律在价值取向上重权力、轻权利;重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轻个人利益,造成现实的中国法制重"物"不重"人",事实上,不仅仅文学艺术在塑造着人,法律也以其特殊的方式塑造与培养着人。法的历史就是不断对"人"的设计、塑造与培育的历史。法学关于人的主要课题可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法律人是法学的研究切片与假设,法律人具有其独特魅力与价值,也有其缺陷需要弥补。从现实的人到现代化的人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反映了从当前到未来社会的一段漫长的过程,与此相应,法学研究目标按其实现程度可分为现实目标和终结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审美制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它较其他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就在于它形成于并且深深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中,人们把它当作“自己的法律”(禁忌)而自觉地遵循并成为对其行动给予暗示和支配的内在的化指令。因此,在“禁忌”意识形态凝视下,审美制度必然通过一整套表意系统保证主体的欲望表达,但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主体混沌欲望渴求得以全部表达的冲动必然要求通过审美变形对禁忌主题进行重新表达,同样进入审美制度的保护性机制中。在这里,日常生活就因包蕴着这两种复杂的欲望表达机制而成为审美制度的具象,因此问题的关键便指向了对“日常生活”化内蕴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归纳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特殊矛盾及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特征,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观点,并从四个角度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