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内经济形势迅速发展且迅速改变的当下,主流媒体也必须对经济报道模式进行革新,新时期的主流媒体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以及媒体融合的技术特点,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和创新,在跳出传统媒体经济报道的套路之余,又将区域经济的发展脉络作以清晰的陈述,起到宣传责任意识,展现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将以《经济日报》为研究案例,从经济日报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报道中对主流媒体在经济报道上所需要做出的创新和应当具备的进步要点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曾唯潇 《新闻实践》2005,(12):51-52
对于媒体来讲,积极报道再就业新闻、主动介入援助再就业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赋予的政治责任,也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再就业报道不是静态的主题报道,媒体要因时因事及时调整,才能真正搞好全社会都广泛关注的这个热点报道。 一、再就业报道侧重点的变化及特点 1、报道失业人员的困难处境,呼吁社会给予直接帮助。 自1993年始,随着对原有的  相似文献   

3.
牛媛媛 《新闻世界》2010,(8):177-178
本文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形象呈现、报道内容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青年报》的相关白领报道,分析影响白领媒体形象的因素,提出媒体如何平衡白领报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滕文莉 《今传媒》2016,(2):143-145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需要打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独有的城市文化形象,在精神文化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的实现,需有效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本文从近年来榆林媒体张季鸾相关报道入手,分析了榆林市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过程中媒体建构的具体策略,以期促使榆林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8年夏季奥运会这一全球性媒介事件使中国获得了全球公众的空前关注。如何利用这一事件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在奥运报道中实现对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建构.是我国新闻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在论述国家形象的内涵、国家形象与新闻报道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奥运提出的“科技、人文、绿色”奥运的理念.提出了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奥运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纽约时报》在奥巴马第一次访华期间涉华经济报道为样本,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揭示了西方媒体塑造了怎样的中国经济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阳  蔺彦松 《青年记者》2012,(17):28-29
雷锋媒介形象的演变过程 最初的雷锋媒介形象被塑造成永远忠于毛主席的好战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雷锋媒介形象被塑造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范;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提出,媒体又把雷锋与做好本职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就新闻传播过程而言,建构论的视角认为,新闻传播就是一种操作符号建构现实的过程,而不同时期媒介不同的报道方式以及报道框架的使用,在建构雷锋媒介形象时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严瑶  王珊 《今传媒》2012,(6):41-42
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以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报》这三家报纸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志愿者报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考察媒介呈现的世博志愿者形象,并进一步审视媒体所塑造和构建的当代青年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媒介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传媒发达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的起居生活和重要判断无不以媒介的信息提供为准绳.传媒选择什么人物来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构建人物形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媒介人物形象因此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并具有了无比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正是<媒介与商人--1983~2005〈经济日报〉商人形象话语研究>(彭焕萍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一书作者所阐述的研究缘起和立意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武妍 《新闻窗》2011,(6):30-31
按照青年学者廉思的定义,"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此外,该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业5年内的"80后"大学毕业生为主,是一个"80后"高知群体。该群体是低收入群体,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为主。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新闻以其大众性、娱乐性、情感性以及全球性的特点,成为众多媒体追逐报道的领域。而电视媒体以其集图像、声音、文字、音响等多种符号形式于一体,动感、感染力强等优势,是体育传播尤其是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传播的主力媒介。由于中西传媒体制、受众观念、媒体实力等方面的差别,造成中西方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以中国中央电视台、NBC的北京奥运赛事报道的差异为例,从报道理念、报道角度、报道内容等方面对中西电视媒体体育赛事报道差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不是如老葛朗台那样的贪婪攫取金钱的悭吝鬼,就是像电影《大腕》中所描述的“只买最贵不买最好”那般炫耀性消费的暴发户,或似“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吸血鬼似的为富不仁,总之。文学和新闻中的商人大多是负面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的急速变迁已经把商人阶层推向了历史舞台的前沿,他们无疑是时代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4.
何黎 《新闻实践》2011,(9):31-33
做好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体现中国“软实力”之崛起,是钱江晚报国际新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郭愚 《传媒》2021,(4):47-48
都市报与市民生活较为密切,在抗"疫"报道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笔者以《钱江晚报》为例,分析了其在全媒体抗"疫"报道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为以机制改革为引领,实现全面的移动端转型;注重内容品质,多部门联合打造;突出创新创意,强化IP运营等方面.这些做法中不乏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对都市报全媒体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育赛事等搭建“无国界”平台,通过建构科技发展、气候变化等“无国界”议题并通过社交媒体促进“无国界”传播,是当下破除西方信息“铁幕”、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路径。北京冬奥会作为超级媒介事件,为疫情下的中德互动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交流平台。借助这一“无国界”平台的搭建、无国界议题的建构和社交媒体无国界的“破圈”传播,向不在场的德国公众展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一个足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历来是各级传统主流媒体新闻节目中的重要内容,但经济报道难搞、实际传播效果不佳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绍兴台的生动实践,以广播新闻节目《绍广早新闻》的几个经济报道专栏为例,对当前如何重新建构广播经济报道的传播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勃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源头”,发现线索、记录事件、传播信息。有人说,我们正在进入“全民记者”时代。不可否认,网民的“全民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但所谓“全民记者”,实际上是“新闻线人”的一种形态。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其实停留在个体传播的层面,在海量的信息播报中也免不了鱼龙混杂。缺乏专业把关,带来的结果是网络上小道消息甚至假新闻满天飞。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在对某一地区进行报道和时政评析时的侧重点、态度和方式,都影响着公众舆论对这一地区形象的评价和定位。因此,有人把大众传媒当成地区形象的“促销者”、“催化剂”或“稳定剂”。  相似文献   

20.
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或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进行的新闻报道。对擅长报道社会新闻等软新闻的都市报来说,重大主题报道或是弱项。当都市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时,几乎都把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