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很+N”组合中“很”的作用及其对“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N”组合中“很”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程度量,同时对“N”的性质义强制凸显,促使“N”语义转化、功能游移,最终引申出形容词义项,成为名形兼类词。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很N"的表达层出不穷,特别多用于口语与网络词汇中。本文运用构式语法与构式化理论对"很N"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很N"结构称为构式的认知依据,"很N"构式化的过程、机制及其动因,得出"很N"经历了语义历时演变的结论,并总结了其两种构式义。本研究旨在丰富有关"很N"构式的认知研究,深化对"很N"构式的认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此构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元语用学是对语用学研究自身的考察、审视和反思,是对语用学研究中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建构问题的思考。在语用学发展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对其理论基础、研究对象、语用原则及其解释力等进行反思、审视,有利于语用学的健康发展。然而,从科学分类的角度看,似没有必要建立语用学的元学科,元语用学的相关研究内容可归于语用学本身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结构为"N是N"的表达称为同语式,它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受到了逻辑学、语言学及修辞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针对同语现象,逻辑学家只讨论它们的真值,并不关心它们的意义问题。从逻辑角度讲,同语毫无意义,但从语用方面讲,同语却能传达及其丰富的含义,其含义取决于具体语境。文章尝试从词义角度切入,联系关联理论,在词汇语用学的基础上挖掘"N是N"生成和理解的认知和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很N"构式(很淑女、很中国)中的N与N表示人、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用法有着完全不同的句法特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认为"很N"的产生离不开与其它构式的互动,同时"很"和N组合的机制是"很N"的意义对N的显影进行重新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词汇是按照单音词向复音词的方向发展的,这在语言学界已形成共识;副词的作用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副词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修饰作用,比如“很”,很多时候它只是起到凑成音节的作用,而表程度的作用则相对弱化。文章通过对汉语中的此类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和其他程度词表达确定的程度义相比,“很”的意义很特殊:一是自身的高程度义;二是“很”程度义的弱化。而“不很”除具有低程度义以外,还有其特定的语用意义。它扩展了低级次程度词的话语功能,满足了语言使用者更加细致的表义需要。这种表义上的差异是“不很”独立于“有点儿”而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到外校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5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精心创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很"常常用在状语位置,表示程度增加,但同时也有大量在补语位置的用法,形成"X得很"结构。在语言的历时发展演变中,从先秦时期"很"开始使用,到现在通用的"X得很"的形成,"很"经历了两次语法化过程。在地域的分布上,"X得很"结构从江淮一带逐步扩散,在普通话推广政策的影响下,扩散至全国各地进而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各具方言特色的表达。而现在"X得很"的使用也不仅仅可以表示程度,还蕴含着说话人的强烈的主观情绪,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正>几位青年教师执教《金钱的魔力》,提供的教案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出一辙。共3条:1.字词学习;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目标"如此一致,显然是受了《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应该说,正处于学习成长中的教师,合理借鉴吸取教学参考中的建议本无可厚非,可照单全收则有失明智。因为这样的教学目标,除了每课出现的字词不同、人物有异之外,"学习  相似文献   

12.
~~热心的“很”@俞鑫霞  相似文献   

13.
说“很”     
本文主要探讨程度副词"很"的产生和发展,并初步分析了它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它与形容词"狠"的历史纠葛。  相似文献   

14.
<正>常勇是山西太原市铁路局的一名普通的职工。他因获"中国网事·感动2015"提名而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随着报道的逐步深入,常勇先前所做的好事逐渐为世人所知,如他连续三年将自己每月40元补贴都捐给了家庭更贫困的战友;他一路追赶,将自己拾到的35万元现金归还失主……常勇的善心和义举感动了无数人,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15.
"很A很B"是以"很黄很暴力"为原型形成的流行格式."A"和"B"在音节和词性选择比较自由,"很A很B"可以进行组合式、并列式和拆分式扩展;"很A很B"具有多项意义强化功能,成为一个表达整体概念格式;"很A很B"主要运用于广告、社会评价和标题.  相似文献   

16.
“很A很B”是以“很黄很暴力”为原型形成的流行格式。“A”和“B”在音节和词性选择比较自由,“很A很B”可以进行组合式、并列式和拆分式扩展;“很A很B”具有多项意义强化功能,成为一个表达整体概念格式;“很A很B”主要运用于广告、社会评价和标题。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1: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有一天放学回来对爸爸说自己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表扬并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爸爸听后很高兴说:“你真棒孩子,想要什么奖励?”孩子回答说小汽车,于是爸爸第二天给孩子买了一辆小汽车。  相似文献   

18.
“N的V”结构就是“N的N”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韧 《中国语文》2012,(5):447-457,480
本文认为,把"的"看成是"这本书的出版"中的中心缺乏足够的句法和语义证据。本文希望在沈家煊(2009a)名动包容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在语用范畴上符合向心结构理论,也在句法范畴上符合向心结构理论,整个结构的句法语义中心就是"出版"。通过讨论名词和动词在主宾语和谓语等句法位置上实现组合变化的能力,本文认为汉语名词的句法特征就是"[+N,-V]",而动词的句法特征就是"[+N,+V]"。本文进一步指出,如果接受了词类的包含模式,"能否受‘不’修饰"等语法功能已经不能成为区分动词和名词的分类标准了,因为词类划分策略的变化将会导致词类划分标准的变化,因此在名动包含模式中,提出"这本书的不出版"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此处"出版"就没有名词性。  相似文献   

19.
本试图弄清能进入“很 N”框架中的名词类别,以及这些名词与程度副词“很”组合时,人们的认可度如何。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1)名词是否直接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一语法现象在学术界的表述是怎样的。2)与“很”搭配的名词主要有哪些类,这些搭配有没有层级性?人们的认可度如何?  相似文献   

20.
外宣翻译中国话语体系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现代理论形态。构建中国的外宣翻译话语体系,一是在理论层面上要体现出中国的价值选择,彰显和弘扬汉语及其所代表的几千年汉语言文化;二是在实践层面上能描写外宣翻译现象并能发挥对中国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创新层面上对待西学翻译思想在"拿来"之后体现出有效的融通,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和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同时,可从语用学中汲取理论养分,立足于话语构建、言语环境、言外之意、角色关系等方面对外交语言进行语用翻译分析,使所建构的中国外宣翻译话语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持久生命力,又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