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丽臣 《声屏世界》2016,(11):31-33
悬浮剧指剧情严重脱离现实的国产现实题材剧,虽备受争议,却能够热播并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但是悬浮剧存在脱离现实逻辑、价值取向错位、内容同质化、人物脸谱化等诸多问题,猎奇和煽情的核心审美是无法常久的。因此,悬浮剧必须回归现实,改革创新,正确导向,强化制作,并辅之以监管部门的调控。唯有如此,国产电视剧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更新 《视听》2016,(12):49-51
近两年泰国电视剧在题材类型、叙事技巧和制作技术上的进步,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经典爱情剧突破传统悲情路线,增加轻松幽默的喜剧成分,改变了观众的欣赏趣味;以青春伤痕故事为主题的校园剧,及翻拍自韩国、日本经典的偶像剧均反响不俗,受到年轻观众群体的持续追捧。泰剧创新虽然任重道远,但偶尔刮来的清新之风却也能让观众心情舒爽。  相似文献   

3.
吉曼 《今传媒》2012,(6):80-81
《北京爱情故事》是一部不仅讲述爱情故事,还包括一代人共同成长经历的故事,一部对青春和情感进行反思的青春题材剧。讲述三个人的家境、性格各不相同的青年男女面对爱情、事业的人生态度和抉择。通过几个年青人在北京的奋斗故事,穿插着商战、爱情等元素表现了年青一代对残酷青春深刻的反思。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商业剧,也不是大家印象中简单的爱情剧。该剧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开掘上具有较为独特的审美内涵。笔者将从三方面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1年《失恋三十三天》上映创造小成本青春爱情电影奇迹,至此之后,以《致青春》、《何以笙箫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青春爱情片便一直活跃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在这些电影中,有些好评不断,创造票房神话;有些则被网友痛批,被称为"烂片"。那么,当今国产青春爱情片的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将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即《致青春》)为例,从内容核心、文化消费以及存在问题三方面,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5.
《Skam》作为一个低成本的青春教育剧,凭借口口相传,成为一部受到全球热捧的好剧,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本文从情节叙事、人物塑造以及内容叙事三方面分析青春教育剧《Skam》的叙事特点,希望给国产青春剧带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谦 《视听界》2010,(6):64-67
中国本土青春偶像电视剧(以下简称"偶像剧")的大量出现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通常被视为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开山之作。对青春偶像剧比较公认的界定是"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这个定义较为符合青春偶像剧的创作实际,但若考虑到本世纪初大量出现的民国青春偶像剧,那么将"主要场景为现代"修正为"精神主旨为现代"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7.
孙友欣 《东南传播》2010,(8):138-140
大学生校园DV剧是大学生自己创作、编演,展示校园生活和青春文化的影像作品。产生于当前视觉文化的语境中,产生于科技进步带来的阅读、创作方式改变的传播环境中。校园DV剧的传播内容多是展示大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和心灵历程,主要表现为爱情的追寻与反思,青春的迷茫等。校园DV剧呈现出影像的多元性、篇幅精短等特征。网络空间、大学生电影节等成为大学生校园DV剧传播的重要渠道。相比于青春校园电影,大学生校园DV剧仍有许多局限,但是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柳卓楠 《东南传播》2018,(1):109-111
近几年,国产电视剧迎来了IP狂潮,随着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IP剧开始呈现泛滥趋势,古装电视剧作为国产IP剧的一大领地,更是乱象频出,质量良莠不齐。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使得古装电视剧在制作、内容、价值观上均出现问题,"小鲜肉""天价片酬""抄袭泛滥""版权纷争"等问题使得影视行业弥漫不正之风,本文将重点分析国产古装IP剧现存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发展之策,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风云1911》(以下简称"风")演绎的是中华民族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段时期神州大地上重大历史事件迭出,人物传奇纷纭,《风》剧在叙写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革命进步的真谛。但《风》剧的特别之处在于,剧中个体生命的情感并没有被宏大叙事的壮阔旅程所淹没,而是得到了重点关注和有力表达。这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感人至深。《风》剧通过抒写该时代背景下蔡振声与郭景文两大家族之间的悲欢离合,及由其衍生的家国情、友情、爱情、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伊始,《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与《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这两部国产网络互动剧相继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从竞争激烈的网剧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互动剧以数字游戏的奇观重新定义人们"观看"的姿态,而这一现象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康斯坦茨学派所高举的"接受美学"旗帜遥遥呼应。因而,本文将以这两部网络互动剧为例,试图从叙事方式、互动机制、IP产业三个方面探析我国网络互动剧的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11.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青春剧,是指集数不多(30集以内)、大量启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剧种。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日本,起源于漫画。目前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来自韩国和台湾。  相似文献   

12.
明代无名氏杂剧主要分为民间戏剧和宫廷戏剧两大类,民间戏剧的题材以武打历史剧和神仙道化剧为主,体现了民间百姓喜欢热闹、喜庆的特色;历史剧的众多还与明代的历史小说、说书艺术兴盛有关;言情剧则反映出明代民间较为宽松的爱情婚姻观念。在艺术上,民间戏剧重叙事,情节较为曲折;语言通俗;在剧作的结构上,多为一本四折加一或二楔子,间有五折;剧后多有说明角色服装道具的"穿关"。宫廷教坊剧的内容以道教神仙故事为主,剧情较为简单,多为皇家的庆典演出,多颂圣之语。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创作的人文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其他文化事业一样,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电视剧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是由于电视剧能够为制作机构和传播媒体创造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在数量剧增的同时,也在风格样式上呈现出空前的多元景象:时装剧、古装剧、青春剧、少儿剧、都市言情剧、家庭伦理剧、涉外剧、涉案剧、武侠剧、反腐剧……层出不穷的品种名目繁多,几乎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面对如此之多的数量和品牌,不少观众仍在抱怨无剧可看:“按了一晚上遥控器,没什么可看的。”这样的反馈,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林依雪 《东南传播》2023,(9):141-144
近年来,以“时间循环”为吸引点的国产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循环结构下,时间不再是单纯地持续和流动,而是呈现出一种“无时间”的纯粹状态,这种主题的剧集正在逐渐走向类型化,同时也呈现出国产剧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在国产影视剧持续发展之际,对于国产剧“时间循环”叙事模式的研究,从叙事架构模式、叙事故事设定模式、角色塑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探索其创作原理、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还原循环叙事的建构过程,探究国产剧的创新和突破之道。  相似文献   

15.
陈琳 《视听》2016,(6):87-88
戏里讲述平凡爱情,戏外引发追剧狂潮。《父母爱情》自2014年播出以来,先后被各大卫视转播,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甚至形成"举家追剧"的收视效应,如醍醐灌顶,为这个物质繁华、情感空虚的社会上了一堂朴实生动的婚恋教育课。  相似文献   

16.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4,(2):7-9
2014年2月25日的百度视频搜索排行显示,第1名《来自星星的你》.第2名《乡村爱情圆舞曲》,第3名《大丈夫》,第4名《爱情公寓4》。在当日搜索排行的前15名中.只有《纸牌屋》位列第12位.其他美剧在当日搜索排行中毫无存在感。美剧和韩剧在国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势。国产剧的发展可圈可点,最近的《乡村爱情圆舞曲》和《爱情公寓4》都已经做成了成功的系列剧。而韩剧.除了《来自星星的你》大红大紫外.其他剧的排名都比较靠后。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纵观近两年各大卫视竞争激烈、重新洗牌之局面,天津卫视以所向披靡之势崭露头角、独领风骚。剧目上:从"台网联动"代表《心术》获卫视收视冠军,又有后续各精彩大剧隆重钜献;王牌节目上:《非你莫属》、《爱情保卫战》继续领跑;战略目标上:挺进卫视前三的誓言——天津卫视报以全媒体卫视领军人,继续风景这边独好!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外销的国产电视剧多为古装剧,而从2002年起,外销剧开始“弃古择今”,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越南等对国产时装剧表现出浓厚兴趣,《粉红女郎》《空镜子》《永不瞑目》《青春的童话》等电视剧在这些地区出现良好销售势头,就连《黑洞》《忠诚》等反腐题材戏也颇受青睐,《白领公寓》在韩国受到广泛好评,越南老百姓中甚至出现了热衷谈论中国电视剧中的好男人、好女人的话题。(摘自东方网)外销国产剧“弃古择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个案,分析了我国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的现实背景、具体表现及对国产主旋律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年轻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呈现:将"奋斗青春"主题有机融入到"建设祖国"大主题;题材的选择:奋斗青春的"个人故事"折射"中国梦"大情怀;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丰满的"奋斗青年形象"比传统的"高大全形象"更打动人。  相似文献   

20.
李琳郁 《东南传播》2021,(9):136-138
甜宠剧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电视剧类型,特点在于甜而不虐,内容轻松愉快.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观照甜宠剧流行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甜宠剧弥补了观众童年时期亲密关系的缺失;2.甜宠剧表现了当前观众对男女社会性别的期待;3.观看甜宠剧成为当下青年群体拒斥现实矛盾,宣泄焦虑的重要方式.同时,甜宠剧的流行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生活产生一些影响.一方面,甜宠剧是对传统青春偶像剧的一种革新与超越,另一方面甜宠剧的流行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譬如提高观众对于爱情的心理预期、造成新一轮的情感和物质焦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