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痉挛型脑瘫儿童接受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痉挛型脑瘫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导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我校虽然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开展了运动功能、姿势矫正、沟通交往、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方面一直没有适切的训练项目,致使训练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穿衣服扣不上纽扣、穿鞋系不上鞋带、抓握细小物品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痉挛型脑瘫儿童日常学习生活,为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故把痉挛型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训练确定为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探讨引导式康复训练在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中的价值。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在莆田市儿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的脑瘫儿童162例,按康复训练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儿84例,对照组患儿78例,对治疗组患儿行引导式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康复训练,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差异。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前,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自理动作、言语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得分无明显差别,训练后,两组患儿的上述维度得分均较训练前增高,且治疗组增高更明显。结果表明,引导式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玉琴 《学周刊C版》2019,(5):169-17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经常开展手指游戏不仅寓教于乐,还可以让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4.
评估是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文章聚焦于人机交互技术支持的自闭症儿童评估问题,从知觉、手眼协调、认知表现、关系情感等四个维度,对比了《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简称"修订版C-PEP量表")与人机交互游戏的评估结果,发现:人机交互游戏评估结果能正确反映修订版C-PEP量表的评估结果,且评估更加精准、更能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并做出反应。文章验证了人机交互游戏评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自闭症儿童评估、人机交互游戏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母婴世界》2013,(11):116-117
拼图需要宝宝耐心的操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只要一不协调就不能将色块放在正确的位置。增进操作及手眼协调能力。需要留意的是,电子游戏中,也有很多游戏需要手眼协调,但对比起纸张,荧光屏对眼睛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6.
正"拼图"游戏是一种在平面上组合拼出一个具体的形象,材料简单,经济实惠,是一种很适合托班幼儿玩的游戏。它可以培养观察力、启发智慧、增进操作及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做事耐心、专注的品质,提高挫折忍受度及耐力,帮助其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托班幼儿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逻辑观念等都有帮助。在区域游戏中,我设置了拼图区,投入了拼图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得到发展。一、巧用材料,自制玩具预设:托班区域活动的拼图,要符合托班孩  相似文献   

7.
周杨 《启蒙(3-7岁)》2012,(12):26-27
手眼协调能力是人体运动智能中精细动作能力的一部分,属于身体小肌肉群的能力发展。精细动作能力包括手眼协调、手指的灵活性、手脚协调三部分。在人体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户,手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部分,故有十指连心之说。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可见,提升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对提高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虽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如果平时注意培养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就会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作业疗法训练过程枯燥、患者参与度低、康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将作业疗法协调训练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趣味性、沉浸感、目的导向性,提高作业训练的康复效果。基于作业疗法的上肢协调功能虚拟训练系统使用高精度 5DT 数据手套和电磁位置跟踪系统,分别采集手指弯曲度数据和手臂运动数据,通过 Socket 进行通信,控制游戏虚拟手的弯曲和移动,实现“手张开—抓握”、“二指尖捏”的作业训练。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作业疗法中,极大提高了作业训练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一名在视动协调能力方面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儿童作为被试,在普通感觉统合训练中,结合音乐游戏的干预,增进其视动协调能力。干预前后的数据显示被试在较训练之后各项感觉统合能力均有提高,各项精细动作完成时间都有了明显的缩短。从结果上来看,幼儿的感统失调是可以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来改善的。  相似文献   

10.
蒋娟 《文教资料》2011,(12):159-160
自制玩具是与商品玩具相对的一种玩具,它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此具体分析学前儿童自制玩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搭积木,孩提时代都玩过的平常游戏。它能提高儿童手眼的协调性,增强手的抓握能力,掌握保持物体平衡的技巧,并可以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在自闭症儿童的诸多临床症状中,感统失调尤为普遍和明显,其中,手脚不协调、游戏玩不好是常见的感觉统合功能失常的早期征兆。因而,如何选择有效且可持续的治疗方法来改善自闭症儿童手脚不协调的问题,成为家长特别关心和关注的话题。鉴于此,本文以游戏作为切入点,选取具体的自闭症个体案例,从多个角度探讨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手脚协调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手部具体表现为手指僵硬,不能自由伸展,写字握不住铅笔,穿衣服扣不上纽扣,吃饭拿不住筷子,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脑瘫儿童日常学习生活。"手巧促心灵,心灵推动手巧"。加强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度训练,不但是发展脑瘫儿童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脑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一、作业疗法的概念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学前英汉双语桌面益智游戏指幼儿对教师投放的玩具材料在桌面上进行独立或合作观察、阅读、操作、摆弄、探究、拼插、思考、竞赛、嬉戏、娱乐等游戏形式,以满足幼儿自我挑战、获得成功需要的游戏活动。其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独立能力、有意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规则意识和社会竞争力,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益智意义。幼儿教师需要深入发掘英汉双语桌面益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开心快乐。  相似文献   

15.
在手眼协调训练训练课中创设游戏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助于低视力学生建立看的自信心,增强看的能力,使低视力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训练热情,提高训练实效。  相似文献   

16.
邵群 《现代教育》2014,(5):55-57
幼儿基本体操可以有效地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参与能力和专注力、感知觉、模仿能力、精细和手眼口耳协调、身体协调、感觉统合能力、听力、记忆力、认知理解能力、语言和交流能力,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情感,对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都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一例学龄期脑瘫儿童开展的运动康复训练中,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据此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并分阶段予以实施。训练后,该儿童在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取得明显改善,表明运动疗法在治疗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肢体功能障碍、矫正运动姿势异常、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其社会参与的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聋儿与听力正常儿童智力测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运用H -NTLA量表对 3 -5岁的聋儿与听力正常儿童的智力状况进行了测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学前阶段的聋儿比听力正常儿童智商略低 ,两者无显著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 ,差距逐渐增大。在智力结构方面 ,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 ,聋儿手眼协调、知觉辨别、空间和知觉等能力方面发展较好 ,两者无显著差异 ;而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两者差异较显著。提示教师和家长要对聋儿进行早期教育和后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小刘(化名,文中学生均为化名),女,9岁,中度智障儿童。手指软弱无力,协调能力及灵巧度欠缺,手眼协调能力差。开学初,只能拿勺子就餐,但吃饭时总弄得满桌都是饭粒;会握笔,但握笔姿势不正确。数前概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与圆形。智障生小刘对这些几何图形毫无概念,更谈不上认识与区分。  相似文献   

20.
手指游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游戏形式,不受时间、年龄、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老师可以根据幼儿能力选择相应的游戏内容,通过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多种感官,刺进幼儿手眼和大脑协调。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手指游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能力,同时能强化幼儿的常规练习,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