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素养是直接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环境和岗位需求相对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通识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通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竞赛课程、环境课程,论述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点,开发高职通识课程的实践。同时,提出对保障高职通识课程顺利实施的初步建议,即全员化的职业素养培育理念,全方位的通识教育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强化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完整人格塑造的教育,它决定着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强弱。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是个人专业技能充分发挥的保障,在进行专业能力培养时,必须用通识教育的方法贯通必备的学科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因此,高职院校应强化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通识教育教学现状,加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十分必要,其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较强职业通用能力和较大自我发展潜力的高职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内涵、现状和必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其目标定位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高校基础素质教育。在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通过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来满足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以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简单模仿或复制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应围绕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等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拓宽教育途径,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贴近企业、行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的普适性功能对高职教育仍然适用,但是高职通识教育短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依据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以及学制、培养目标等因素,通识教育的功能表现为培养学生适应性职业能力、实现教育的人本性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实现技术技能人文层面整合几方面。高职通识教育的价值在于有助于解决工具性与人本需求的关系;有助于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有助于构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汪强  王春梅 《成人教育》2013,33(2):116-117
闲暇教育能使人自主地、快乐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大学图书馆拥有开展闲暇教育的优势和条件,它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闲暇教育意识和闲暇教育实践,促使大学生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制订目标,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能力".本文通过多方调研,指出高职院学生的教育应注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社交能力三方面的培养.并指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从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普适性能力的教学、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关键能力、通过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来培养职业素养、建立基于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就业指导体系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传媒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传媒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结合的具体体现,以培养传媒"全人"为目标。传媒类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必须注意到传媒通识教育与传媒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联"与"外拓",从而从课程体系设置上优化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储备,培养符合社会期望、具有优秀媒介素养及职业精神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在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以陕西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师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研分析。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逐步建构起互相推进的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在高职院校形成"文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高职文秘专业是培养应用型文秘人才的"摇篮",要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培养高职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必要性,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开发教材、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等途径,以实现"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教育职业化发展的同时,通识教育却存在教育效能弱化的问题。一方面,通识教育空间狭窄化,职业教育没能与通识教育形成内在融通性;另一方面,通识教育课程没能形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联系的目标指向,缺乏有效的方法策略。在当前高职通识教育职业化的发展趋向中,有必要建构社群化的课程活动方式,在创新教育策略和方法的过程中提高通识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公共基础课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自我发展素质的"职业人",单纯依靠技术教育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由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错位、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师资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通识教育出现诸多缺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以"育人"为基点,以培养学生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能力为目标,重构通识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必须认真面对和努力解决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充满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职业人"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基于逻辑思维在思维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应以受教育者逻辑思维素质的培养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逻辑通识课程,不断加快逻辑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充分发挥逻辑学科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通识教育已成为提高就业成功率、实现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良性规划的重要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定位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是保证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品德修养、适应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体系应包括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四大要素,并通过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积极参与生活的、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高职院校不仅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职业人,还要开展通识教育培育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使受教育者顺利成长为社会人。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还面临着培养目标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环境单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师生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核心职业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职业能力是从业者从事某项职业必备的核心专业能力,具有岗位性、专业性、精通性等特点。强化核心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高职专业建设的方向。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大批掌握核心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必须明确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训、实习环节,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