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明晰新型研发机构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文章对1997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以来的新型研发机构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编码分析,形成了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为组织演化路径,以“平台构建支撑-运营发展模式-机构产出与创新”为研究创新层次,以“经验内化-主体协同-运作机制-管理治理”为理论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理论框架,对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的完善及未来研究方向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明晰新型研发机构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文章对1997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以来的新型研发机构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编码分析,形成了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为组织演化路径,以“平台构建支撑-运营发展模式-机构产出与创新”为研究创新层次,以“经验内化-主体协同-运作机制-管理治理”为理论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理论框架,对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的完善及未来研究方向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如何主导创新链发展、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基于创新链理论背景,文章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所为例,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策略,论证了新型研发机构整合创新链、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阶段路径假设,即搭建创新链整合驱动平台、构建创新链整合驱动机制、升级创新链整合驱动系统。文章为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发展和产业技术的创新扩散提供了范本,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产学研”新型合作模式作为协同创新发展的必然产物,已逐渐成为促进产业升级与科技研发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科研机构自造血机能、拓展多领域跨界创新等措施,积极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研究》2016,(1):F0002-F0002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江苏省北部新型创新创业城市——盐城。近年来,学校引领社会创新创业风气之先,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拓展渠道、多措并举,大力“培养具有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与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广泛协同,共建盐城青年创业学院和盐城市创业研究院,通过横向打造“创业教学载体、创业训练载体、创业实验载体、创业实践载体、创业孵化载体、创业研究载体”,纵向推进“创业知识传授、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经验积累、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理论研究”,构建了“载体搭建、制度完备、培训辅导、平台支撑、资源集聚”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实验室为核心的研发与服务机构集聚在特定地域内,形成聚集、共生和协同三重效应,驱动城市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引导实验室经济发展,温州市龙湾区需要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布局创新活动链路、强化科创开放合作、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即营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实验室经济生态,助力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区和浙南科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创业型大学被赋予了更多创业型职能,逐渐成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主力军。随着创业型大学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逐渐深入,机构布局与定位的碎片化、配套资金与资源获取的约束性及建设成果评价的单一性等深层次问题不断涌现。南京工业大学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从微观以项目协同开发为核心、中观以机构协同治理为核心、宏观以形成协同生态为核心三个维度,以双轨运行到多维协同的视角针对相关问题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落地进程、科学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版图、营造新型研发机构激励性监管氛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及实践经验,探讨了借助“协同创新”多项资源,推动高职院校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的途径,重点围绕机制建设、条件优化、人才及团队培育和研发机构的自我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为其它高职院校构建科研平台、实施“协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背景下,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与创新型城市之间形成了新的资源依赖和协同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案例展开研究,考察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创新型政府和创业型企业之间的资源需求与优势,探究由此塑造的“高校-政府-市场”协同互动关系。本研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树立开放融合的理念,建立耦合并进的关系;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开拓创新行动空间;以实践需求为导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形成战略联盟,推动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跨界协同创新是知识创新、技术革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路径选择。在我国大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的进程中,本研究采用三螺旋互信息算法,以我国1998-2013年间发表的SCI论文为基础,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定量测度了我国大学与工业企业、政府研发机构之间跨界协同创新的耦合效应,分析诊断了其潜在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要求,"高校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在给我国高等院校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的同时,也明确地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对高校内部科研机构、基地、平台的有组织的创新能力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同创新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创新要素和单元,围绕"如何推进实体科研平台融入虚拟且松散耦合的协同创新体"和"如何以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实体科研平台自身创新能力并保持良性循环"问题,对高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参与、支撑协同创新系统的开放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案例分析,为高校构建基于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提供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多、分布广泛,产业涵盖精准、聚焦前沿技术。以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既符合国家战略,又契合长三角科技发展实际。一方面,"三省一市"应共同引导支持长三角地区互建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组建长三角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发展联盟、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先行先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高校应坚持创新共建,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共建互建新型研发机构,助力培育壮大长三角科创圈;坚持高位保障,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和人才保障,促进长三角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坚持创新机制,依托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优势学科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切实有效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检索,以2005—2021年作为研究区间,运用LDA主题模型抽取文献中隐藏的主题结构,计算主题强度值,在此基础之上绘制主题热度图和主题强度演化折线图,最后结合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进行主题语义深度挖掘,分析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发现:1.协同创新成为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主题;2.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逐渐从理论维度向应用维度转移;3.生态学理论与模型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研究结论对于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经济时代,为国家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能工巧匠”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针对能工巧匠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不够“、教学团队”产业工匠与学校教师协同度不够和“实践条件”平台支撑度不够三个核心问题,基于“协同学”理论,对培养能工巧匠的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支撑平台进行系统设计,创建了“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能工巧匠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交叉学科的产生是学科发展逻辑、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首批设立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学科,是从传统半导体领域中演进产生的新兴学科。文章提出要以大学科观构建集成电路学科的理论体系,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以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实际问题为方向,搭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的创新创业教育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梳理发展脉络,对比研究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发文数量少,质量不高,专业期刊级别较低。缺乏顶尖院校、研究院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尚未形成核心作者集群。与国情相关的实证研究少而不精,对社会迫切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近两年,国内的研究热点开始发生变化,如结合了大数据、“互联网+”等。未来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将更多强调协同创新和交叉融合,这将极大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为该领域指明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实现大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新型合作关系的主要产物,不仅深化了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还为优化高校科研组织结构,使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从目标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我国当前高校科研组织变革提供诸多启示:革新学术理念,开展跨学科研究;建设新型平台,创新组织运行机制;重视社会影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注重社会贡献,制定科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点平台,是协同理论在提升创新能力领域的应用表现,由此对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以利于创新为核心要求、以开放共享为基本准则、以弹性结构为组织方针等具体要求。为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以实现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从组织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维度着手,构建了独树一帜的建设机制。该机制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以科研创新为建设核心、以鼓励协同为建设要领、以资源优化为建设焦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8-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方法测算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与科技服务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现东部地区“高位”运行、中西部地区不断追赶的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高技术产业与科技服务业间的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皆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科技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推动尚存不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于高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应予以差别化和精细化引导以及应不断完善政府对高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的长效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