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媛媛  刘昶 《现代传播》2019,(11):92-97
在所有影视类型中只有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获得了"三分靠内容,七分靠后期"的超高评价,因此探究后期制作的美学特质对于研究综艺节目的话语运动,乃至借由后期制作实现的整个传媒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综艺节目的话语运动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由于技术缺位,后期制作话语基本被埋没;随着综艺节目类型不断成熟,其纪实性和故事性的双重质性助推了"后期至上"的权力反转,后期制作在叙事性和表现性上设计了新的语言,创造了这一时期在综艺史上的重要价值;之后,后期制作过度导致了话语贬值、真实瓦解,"后期隐身"应运而生,"隐身"是后期制作以一种不外显的方式隐藏在内容和情感中,有味无痕地施以影响。综艺话语的未来形态也将继续淡化痕迹,并在深度上继续开掘,在意境上更添韵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综艺节目,呈雨后春笋般的态势出现在公众面前,其发展趋势也蒸蒸日上。《极限挑战》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度飙升,成为80、90后一代最受热捧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之一。真人秀如此备受青睐,花字幕(以下简称花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下真人秀节目后期制作团队尽全力开展后期包装方案,"花字"便是武器之一。对于花字及其三个基本类型、花字的五大基本功能、花字在当下如何进行创新和创造等,都亟需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帅 《出版广角》2018,(4):76-78
在"慢综艺"节目走红的现实背景下,节奏因素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文章认为节奏是综艺节目的重要元素,有主观节奏和客观节奏之分,节奏决定了综艺节目的"快"与"慢".节奏从主体运动、画面剪辑、画面色彩、声音四个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与其他元素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一档综艺节目的呈现方式.优秀的"慢综艺"节目必定体现在对节奏的精准把控上.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呈现出了爆发式井喷的景观,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以展示软性欢愉的综艺节目之林中,最近两年,三类别样的"硬"主题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不少代表性节目颇具现象级节目的资质,这不仅使得中国电视综艺的性格更为完整,也深刻地建构了社会文化生态。由是,呈现强健的军旅类综艺节目、探问神性的科学类综艺节目、记录现实的医患类综艺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综艺大时代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马瑞 《新闻世界》2014,(8):46-47
专业化的综艺频道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系列频道中收视靠后,原创节目则依靠《开心吧》等搞笑哑剧抢占市场份额。这样的节目其内容和风格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综艺频道的立足之本。作为综艺频道,开发自己的原创综艺节目才是长远之道。本文分析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现状,提出了综艺节目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综艺节目专业化道路如何推进。  相似文献   

6.
蔡雯婷 《新闻传播》2018,(15):52-53
近日,《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火热上映,"慢综艺"节目再次回归观众的视线。回顾2017年,众多内容注重生活情感、形式轻松缓慢的综艺节目频现荧屏,"慢综艺"作为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成功打破了竞技类综艺长期霸屏的局面,为受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节目体验。本文将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向往的生活》的节目特点,挖掘其热播原因,并对"慢综艺"节目未来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在2016年的井喷式增长之后,2017年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市场逐渐走向平稳和成熟,本文借由数据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从产业、节目、市场、动向等多个维度对于2017年上半年的网络综艺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探讨。随着网络综艺节目生产逐渐走向集中化,内容类型更加年轻和多元,优秀且高质的节目案例涌现出来,"综N代"的增多亦意味着部分网络综艺正在逐渐走向IP化,但与此同时网络综艺节目亦暴露出了内容过于杂糅、原创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宜芳 《东南传播》2015,(6):98-100
近年来,国内对于韩国电视综艺的热度持续走高,我国也已成为了韩产综艺节目的进口大国。历经了"模仿—引进—共同制作"的三个阶段,韩国综艺的确给予了国产综艺制作众多启示。而本文就以韩国名品综艺《Running Man》为例,基于游戏、出演者、剧情、文化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综艺节目的可借鉴之处。并试图从韩国电视综艺的发展趋势出发探析中国综艺节目的走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婧 《东南传播》2021,(7):104-108
本研究探讨了我国网络综艺真人秀节目中的受众体验与娱乐教育说服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70位研究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观众在观看网络综艺真人秀时会同时获得"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性体验"以及"审美性体验"这四种受众体验,其中,"教育体验"是最强烈的受众体验;第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受众体验均与娱乐教育说服效果之间呈现正相关,即受众体验越强烈,接受娱乐教育的说服效果也越好.基于此,本研究对我国娱乐综艺节目的 创新和发展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新的娱乐元素,以期给观众带来更多元更丰富的受众体验;第二,综艺节目中嘉宾的选择要贴合节目主题,并积极给社会传递正能量;第三,综艺节目的 内容设置中应该适当加强娱乐教育内容的比例,以便带给受众更多的教育体验,同时提升节目的 娱乐教育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为直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争相试水,期望实现新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网络视频直播+综艺节目"的概念入手,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层面分析其传播特征,提出定制综艺、素人综艺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18,(10):6-7
李冬梅:就目前来看,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节目在客观上存在着竞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茁壮成长的网络综艺不断争夺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各种资源,由此形成的"鲶鱼效应"更是使电视人不得不寻求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两者的合作互补可以促进电视综艺节目整体的良性发展.节目内容资源领域的竞合带来节目类型的多样性,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竞合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受众资源领域的竞合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广告资源领域的竞合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选择.较之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更加重视细分受众市场,注重实时、垂直、体验和交互,可以凭借可观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研发获得高人气和高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网络综艺节目在媒介技术领域、人力资源领域、受众市场领域等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实践.在"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创新驱动,在借鉴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5日晚10点,台湾中天综合台开播一档名为《奇怪十点钟》的综艺性谈话节目,开播三天收视率至0.7%,超过此台自定节目收视及格线(0.5%);之后每周有超过500万人次观看,收视率在1.2%到1.3%之间。为了节目便于记忆,更富娱乐效果,取主持人名字"蔡康永"和"徐熙娣"的中间一字,更名为《康熙来了》。2005年两名主持人荣获最佳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2006年该节目入围第41届台湾金钟奖最佳娱乐综艺节目。可见,《康熙来了》为"一切为笑果"的台湾综艺娱乐节目注入了强心剂。这里从主持人和后期制作两个方面来探讨《康熙来了》的娱乐效果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电视综艺晚会、游戏、博彩、选秀等几种主导类型的变化和更替出发,将"类型运动"作为30年来综艺节目最本质和直观的发展特征,对其运动的方向与轨迹、特征与能量进行理论阐释,分析综艺节目类型运动过程的内部因素,包括范式的延续与创新、解构与重构,来自文本内部的形式张力、主导者的创作冲动、接受者的类型期待等促使综艺节目不断演化的内部能量,以及类型运动所带来的节目元素移植与越界、节目形态的克隆与本土化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音乐类综艺节目从重综艺效果逐渐向音乐本身回归,音乐类型和风格日益多元化,音乐的精神与魄力得到释放,呈现出良好的创新发展态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出发,总结梳理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从深耕节目题材的垂直细分、构建节目内容的"沉浸体验"、促进节目传播的跨界融合三个维度,分析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综艺节目录、制、播遭到停摆,在疫情期间全民居家的背景下,传统综艺节目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打破了传统录制剪辑播出的制作流程,协同录制的"云综艺"不断发展,"云综艺"作为新媒体新技术支持下的综艺节目,打破了传统的节目制作模式,革新了固有的传播方式,本文以"云综艺"为主题,对其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李浩 《声屏世界》2013,(4):114+113
借势原创热,大力发展56出品2013年,56网会继续强化原创+娱乐的内容特色,大力发展"56出品"自制综艺节目,在节目内容、传播形式上继续创新。"56出品"现有的自制综艺类节目包括《微播江湖》、《音乐下午茶》、《56娱乐快报》、《人人那些事》、《大笑一方》等,节目类型涉及娱乐资讯、音乐、脱口秀等,均面向互联网上16-25岁的年轻受众群体,多档节目都在过去  相似文献   

17.
罗幸  杜洋 《传媒》2018,(4):55-56
江苏综艺频道(以下简称"江苏综艺")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的下属专业电视频道之一.多年来,江苏综艺打造专业团队追踪娱乐潮流、满足客户定制服务,为观众推出了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打造出了《震撼一条龙》《一转成双》《缘来不晚》等品牌节目.作为频道的常青树,《震撼一条龙》可谓是江苏综艺"突围"的重要表现,节目通过栏目项目化、内容定制化,"流水线"生产、"民星化"互动,新技术抓热点、差异化塑造品牌的方式,为地面频道的"突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石丹 《传媒》2018,(9):41-42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微综艺,是一种在综艺节目与短视频火爆背景下出现的综艺节目新形式。微综艺出现后,凭借自身的优势,表现出不俗的引流能力,引起各大平台、MCN机构、综艺制作公司的重视,逐渐形成行业融合新趋势。本文对这种新的节目形式进行剖析,明确其定义、类型,分析其优势以及发展隐忧,以期对今后综艺节目的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