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王漱蔚 《今传媒》2014,(7):126-127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前景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加速了国内媒介融合的步伐。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为不同的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具有跨媒体能力的全能型记者目前在我国十分匮乏。在此背景下,电视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电视媒介的记者除了应该拥有专业基本素养之外还应掌握多种媒体技能,要力图成为全能型记者,唯此,才能在竞争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2.
严功军 《现代传播》2019,(11):23-26
万物互联与全面智能,媒介泛化与技术促逼,使得当前的媒介融合发生了本质变化,也导致了融合实践诸多的现实问题。媒介融合需要从"媒介、技术、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认识论转向,才能获取系统理性知识,走出思维困境,制定科学策略。这种认识论反思,因为其宏观、本质的阐释与社会交往革命耦合,不仅有利于大众传媒融合的理性抉择,对于其他社会领域变革,也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跨媒体时代,一切以技术为基础的改变都不是孤立地发生在某一个媒体内部,而是一个媒体融合的过程。电视作为主流媒介,自然也受到了媒介融合的冲击。对电视技术的认知,决定着电视节目的制作形态、运作方式及传播效果。技术事件造就了新的电视理念从而深刻影响其  相似文献   

4.
吴荻 《新闻世界》2011,(12):122-12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功能的强化,媒介融合成为传统的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文从媒介融合这个大环境出发,探讨了电视媒介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对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的探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为作者近期演讲的记录稿,对目前制约我国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诸多因素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其中包括:全覆盖、可占有、快繁殖的内容分发渠道的缺乏、缺少可购买的第三方实时数据社会提供者、从内容为王到理解为王的转换障碍、被选择被评价的自我角色定位障碍、社交媒体传播新方式对复合型竞争能力的新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孙玮 《新闻记者》2018,(6):4-11
本文综合存在现象学、主体理论、后人类思想等理论,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提出,在经历了技术融合、场景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社会形态融合等阶段,媒介融合正在迈向主体层面的融合——技术与人的融合,这造就了新型主体"赛博人"。作为交流系统的城市,正是赛博人的传播实践最为活跃的场域。移动网络的节点主体之赛博人,将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交织互嵌,成为后人类时代的元媒介,重造了社会系统,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媒介时代下,多媒体竞争加快了传媒企业的聚合,扩大了节目的碎片化。本文通过电视媒介应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营销策略分析,对媒介融合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卢容 《编辑学刊》2016,(2):98-102
媒介融合既是数字图书馆的缔造者和推动者,也为它在技术、资金、人才、资源、版权、受众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困境和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要想谋求发展,必须在宏观的国家、行业协会和微观的图书馆自身两个层面上统合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根据自身条件,综合采用适当的对策方案,才能使不同处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彭正媛 《新闻世界》2012,(7):100-101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媒介的融合,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形式和愈加激烈的传媒竞争,报刊媒体纷纷走在了媒介融合之路的前列,而电视媒体却起步较晚,在视频优势资源不再独享,媒体格局巨变之下,如何认清业已变化了的媒介生态环境,在全媒体时代重新定位自己,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电视媒介技术融合道路,是电视媒体应对挑战、开拓发展的首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语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该如何融合发展,显然仍然存大很多的求知数.本文以"电视+"为主体,从互联网与电视的基因比较分析切入,试图破解媒介融合的现实之困;透过媒介融合的逆向思维,探索"电视+"主动拥抱"互联网+"的路径;研究以电视作为融合中心粘聚,探寻以"电视+"为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保惠 《新闻界》2013,(5):66-69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融合趋势日益显现,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作者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亟待变革以应对传播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教育改革应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不断生成新的传播形式,微博方兴未艾,微信已悄然兴起。微博与微信两者均具有移动和有线互联的性质,实现了跨媒体平台的沟通,微博兼顾了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三个范围内的互联,微信目前还局限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传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介形态、媒介内容、媒介生产的界限,然而又有所不同,在新闻发布方式上,微博新闻主要是用户自生成内容,微信新闻主要是网站推送;微信以虚拟场域人际互动为主,而微博兼具社交媒体和twitter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妤慧 《出版广角》2019,(13):64-66
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化,VR技术也得到极大程度的应用和发展.在图书出版领域,VR技术与图书开始融合,其应用范围也愈发广泛,VR图书从一个概念转向应用.在实践领域,经过近三年的发展,VR图书产业样态已具雏形,主要表现为儿童图书、科普类图书、旅游图书以及中高等教育图书等多种应用方向.这些VR图书产品不只是出版物本身的变革,还包括相关的展示场景、传播方式以及人的变革,VR图书的出版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视阈下的3G手机电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面对手机电视3G时代带来的诸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从媒介融合角度对3G手机电视媒体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把握3G手机电视信息传播规律,推进3G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电视媒体概念的阐述及相互关系,从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几方面论述了新数字媒体环境下,新数字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介的融合。首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介本身的变革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从结构化到面向对象的转变;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变。其次,从电视节目形态的板块化、实时性、互动性、非专业化四个特征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黄劲草 《中国出版》2022,(S1):95-99
至少在2018年秋天时,我的确已经厌倦谈及“媒介融合”“增强现实”这类复合词了。原因是在那之前的两三年间,类似的概念影响了身边的诸多出版实践,而在对那些实践的观察中,我看见那些模糊了前提与边界的概念性美好方向与泥泞的传统出版实践之间有着怎样的鸿沟。新的媒介形式在不断拓展内容表达边界时,那些具备经典编辑价值的内容依然被新兴媒介所渴求,这种情形让传统出版从业者愿意相信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握手,会彼此承诺踏上属于“我们”的旅程。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彭增军 《新闻记者》2022,(10):53-59
与工业时代有序的累进式发展不同,科技进步如今进入一个爆发式且往往是颠覆性的阶段,犹如一本刚印好的日历,还没等翻开就已经跨年。因此,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近乎妄言。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人类社会已越来越媒介化。所谓社会的媒介化,简单来讲,即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全方位介入和渗透。这个媒介化过程夸张一点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诞生,而古登堡印刷机的普及则使媒介化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人们的生活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媒体等丰富多样的新兴媒体,并不断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媒体地位受到挑战,但是随着多种媒体的不断相互融合,电视媒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电视媒体要想持续发展,就要了解自身的发展弊端,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转变思路,探索新途径,为传统电视媒体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传统电视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王峰 《声屏世界》2017,(9):11-13
本文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媒体的未来进行了展望.首先是对媒介融合这个无法忽视的大环境进行解析;之后指出了移动终端这个强劲对手对于电视媒体产业的威胁;最后从硬件融合、媒介身份转换、立足内容、媒体责任四个方面对电视媒体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