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迷因随着互联网的进步,逐渐发展为网络迷因,通过个体大量的复制模仿行为为短视频热点的生产、传播提供了关注前提。算法推荐机制为其传播提供了活力和推动力,“短视频+电商”模式的发展,使得电商营销广告通过迷因模仿达到病毒式传播以刺激用户购买行为。本文从迷因理论视角,探究短视频电商营销传播机制,为短视频营销广告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以流行语、表情包、热梗等为代表的网络迷因已渗透进各类社交场景,成为现代人日常交流中一种新型交流手段和话语表达方式,不断重构着互联网的数字文化景观。本文主要聚焦于网络迷因的生成机制与连接逻辑,探究网络迷因如何通过身份认同、社会互动、游戏狂欢、情感话语等方面充当数字化的社交工具,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不同个体、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连接与互动,并进一步分析网络迷因火热传播背后潜存的表达能力退化、过度娱乐化等现实风险,为洞察数字时代的新型社交方式以及数字社会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丁倩 《新闻世界》2013,(8):122-124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具有狂欢表征的现象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怡宁  李欣然  董若 《视听》2022,(5):118-122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媒体的推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流行"梗"的创造与传播中.对于"梗"文化及其传播过程,可以尝试性运用迷因理论来解释.以B站(bilibili)为例进行研究发现,B站视频形态的"梗"文化通常具有强势迷因的属性,便于记忆,而个体仪式感与趣缘共同体助推迷因繁衍,促进"梗"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与扩散.互...  相似文献   

5.
马子涵 《东南传播》2023,(8):107-109
文章从迷因理论出发,以“疯四文学”为例,探析其生成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并对该传播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发现,“疯四文学”作为网络迷因,其生成与传播机制包括迷因的模仿与复制、迷因的传播与迷因的变异三个阶段。而该迷因流行的传播动因则包括其符号的简洁性与趣味性、迷因传播节点的固定性、迷因具有的社交货币属性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群体身份认同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宾 《今传媒》2011,(7):37-38
本文以创新扩散理论以及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以无线互联网使用频率较高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连接互联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线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不仅依赖于技术自身的优势,也依赖于使用者自身的能动性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7.
范青 《图书馆界》2022,(6):79-83
概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与困境,并以杭州市高校创业大学生群体为对象,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提出包含信息资源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创客空间服务、网络平台服务的“四位一体”校园“双创”服务模型,并细化该模型下各个模块的具体服务内容,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双创”服务提供思考和借鉴,助力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吴诺曼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115-120
[目的/意义]探索Web 2.0时代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思路和模式。[方法/过程]引入营销学4I模型为指南,以四川大学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为例,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逐一论证4I模型理论对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实践意义。[结果/结论]4I模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营销理论,用于指导当代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可以带来工作思维和方法的创新并取得良好收效。  相似文献   

9.
OPAC与豆瓣融合改进体现FRBR的编目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OPAC的MARC数据的缺陷,介绍OPAC与互联网图书编目系统的融合状况, 提出OPAC与豆瓣融合改进体现FRBR的编目模式构想,创新地提出解决豆瓣的自由分类与OPAC的图书分类数据对接的方法, 改进豆瓣的书目数据组织,创新地提出立体的书目检索模型, 并通过案例验证其能提高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获取竞争对手情报的主要来源之一.建立基于Web的竞争对手情报自动获取系统已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竞争对手情报自动获取系统中,商业机构名的识别是基础,它为竞争对手的标识和进一步情报抽取提供了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机构名识别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商业机构名与其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关联性,通过语义标注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商业机构名识别.我们以互联网上的真实中文网页为数据集对提出的识别算法进行了性能评估,并从召回率、准确率和F指标三个方面与CHMM(基于层叠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机构名识别算法)、MEM(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机构名识别算法)以及SVM(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机构名识别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改善了商业机构名识别效果,并且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迷群受众是当前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受双方日趋平衡,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网络迷群群体在文化实践参与程度上有了极大提高。网络迷群以聚合和流动的个体诉求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场域中参与聚集,运用互动与分享交流和传播信息,生产衍生文本和消费文化产品,并进行身份认同,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迷群群体在大众文化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情境下用户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为规制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引导互联网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人格特质理论,探究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采纳模型在互联网情境下更为重要,互联网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决定互联网用户信息有用性的感知水平,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传播技术如何创新求变,“知沟”假设似乎始终是传播界无法突破的迷障。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知沟假设”拓展到互联网领域产生的“数字鸿沟”现象也已经渗透列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凸现出来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行业的CTI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竞争情报的一个子集,技术竞争情报正成为国内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除了技术竞争情报的相关理论研究之外,企业CTI工作模式也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互联网行业为背景,分析了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以及传统的CTI赫林模型在互联网行业应用中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进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迟强 《编辑之友》2015,(12):46-50
在互联网发展浪潮下,媒介的商业模式研究成为热点.在纸质报纸产业整体衰退态势下,报纸数字化转型成效微弱,数字报纸传统商业模式亟须创新.文章从产品与服务、目标用户、收入模型、价值评估和资源系统5大方面对数字报纸商业模式进行探讨,强调数字报纸必须明确打造这5大优势板块,以促成商业模式的科学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在动漫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媒介的发展延伸了人们感知动漫的能力。漫迷接触漫画的主要形式经历了由纸质媒介到电视媒介再到互联网的变化。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给漫迷提供了海量的动漫信息,也给动漫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传播渠道,而动漫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从一开始杂乱无章的动漫网站、动漫论坛传播,发展为依靠社会性媒体进行传播。本文从动漫传播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动漫在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着重分析动漫信息在新浪微博这一社交媒介的传播模式,阐述动漫文化在社交网络上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还通过教育类APP市场的内向细分和外缘延展,重构了教育的既定内涵。学界对带有市场基因的用户体验的关注亦随之高涨。在用户与移动融媒介交互的U-DPMFC模型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和框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用户体验视角,从设备、平台、媒介、形态和内容等五大层级对"英语流利说"APP这一移动融媒介产品展开分析和评述,以期为同类APP的体验创新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上的疗愈视频日益流行,这类视频不仅带给受众类似"奇怪的满足感"的审美感受,而且引发学界对社交媒体上的审美范畴迷因进行反思.文章用康德美学理论和网络观察法来探讨这些图像的观看与延伸轨迹,试图在类似转发、点赞等假定被动性过程中恢复受众的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判断不仅是社会关系的日常碎片,还是基于互动形成和转化为群体判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范畴迷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享,而是一个由共享观点、实践和处理世界的方式组成的波动聚合体,揭示了审美范畴迷因的贡献者无意中参与了一个检验美学理论原理的哲学项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的“上瘾模型”,是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核心产品逻辑和设计逻辑。传统“上瘾模型”无法全面解释智能时代的互联网产品设计逻辑。本研究将算法纳入上瘾循环的分析,重构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新“上瘾模型”,以使平台不断保持或提高用户黏性。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6月22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演播厅暨零号湾全球路演中心启动开赛。因疫情防控之需,启动仪式在云端进行了直播,全市各高校师生共同在线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