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社区作为虚拟共同体成为社区成员情感和经历的纽带,进而生发复杂多样而又别具特色的文化风貌,粉丝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以2017年轰动中国社会的网络事件"鹿晗关晓彤恋情公开"为研究对象,用爬虫工具采集微博平台各个粉丝社区关于此事件的讨论,通过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粉丝社区呈现出的细分文化类型以及它们的文化间冲突与跨文化协商过程。文章发现,中国网络粉丝社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形态,且彼此交融,总体上呈现六组跨文化关系;粉丝社区的跨文化冲突一方面与受日韩影响的粉丝文化和偶像产业滞后的结构性矛盾相关,另一方面又与粉丝社区文化表达强度和技术空间特征相关;粉丝社区的跨文化冲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关系密切,通过面子协商解决粉丝社区中的跨文化冲突成为中国网民的一种实践方式,而整合和第三方控制是其中较为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两者相适应具有跨文化的性质,因而跨文化传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实情况是,一些主流媒体对宗教话题严重过敏,通常采取回避、弱化甚至排斥的态度,从而造成宗教信徒对主流社会的疏离感,无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跨文化适应。本文对宗教文化传播脱敏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提出宗教文化传播与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火影忍者》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杰出作品,其在中国跨文化传播受到中国受众的极力热捧,这与其中蕴含的中日文化相似性以及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国文化适应休戚相关.具体而言,《火影忍者》在中国动漫市场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创作之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成功运用、内容之间蕴含着中日观念体系的相似、中日规范体系的相似这三大因素.《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电影《幸福终点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主人公维克多在纽约国际机场这样一个特殊的封闭空间内的跨文化生活,发现其适应过程符合"U型曲线",并且跨文化适应的各阶段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某些外界因素会加速其适应过程或成为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并以此总结出适应异文化生活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6.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李子柒的走红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她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式生活方式,描绘着一个普通乡村的一年四季,唤起了海内外许多网友内心深处的共鸣.她的成功看似偶然,却也是必然,为我们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转变过去宏大的叙事方式,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日本电视内容的海外传播已有60余年历史。近年来,日本电视内容输出额节节攀升,发展势头良好,有可能超越韩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电视节目输出国。电视内容逐渐成为推动其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日本电视内容在国际传播中根据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受众的需求,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域文化的冲击,使得许多留学生产生了"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和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探究了"跨文化适应"问题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留学生所在国家所处地区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差距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作用显著,说明文化冲击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的适应状况,并影响到其心理健康。此外留学生的思乡情绪对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的社交属性既包含语言的交际功能,又兼具独特的网络对话和参与功能,群体传播为语言提供了更为复杂和多变的语境,放大了符号的联想功能。网络语言发展20年至今,经历了三种形态的演变,社交属性自始至终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功能,而这又为网络语言带来仪式感、想象的共同体、超链接和联想场等独特的群体传播特征。网络语言的快速流行和迅速消亡都离不开社交功能这个根本属性,因此只有靠强大的社交功能才能维持强符号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 Adaptation)是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研究主要关注旅居者(客体)对东道国(主体)的大环境适应,而对适应的双向性和适应环境问题有所忽视。本文通过系列观察,发现了多层面跨文化适应的现象。本文指出,跨文化适应研究不应忽略主体向客体适应的逆反现象。而这种逆反适应现象会在"微观环境"下进行。微观环境的适应与微观环境的建构同步,建构过程中主次不明,双方互动协商,主客地位多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民族、种族、国家等宏观意义上的各种文化模式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人们总是期待别人了解自己,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言行。每个人都这样想,没有任何余地,结果只能是彼此都失望乃至愤怒。有鉴于此,当从自己熟悉的文化圈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化圈时,要了解并理解所在国度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生活习俗。但关于某一文化的主流特征分析只有相对意义,每一种主流文化中会存在众多的亚文化,并且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适应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文化对外传播应走出"依附型"的轨道,积极探索转变传播范式。应立足"全球化的文化大格局""数字化的传播大格局",推进以价值观诉求为核心、以话语创新为支撑、以形象和软实力提升为目标的"对话传播",推进以"互联网+"重构传播要素及模式的"精准传播";应遵循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规律,积极推进以故事为载体的"故事传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提升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北欧犯罪文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逐渐兴起。发展到21世纪,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的“千禧年三部曲”掀起了北欧犯罪文本的全球传播浪潮。关注到这一文化现象,“北欧黑色”作为一种宽泛的术语名词被提出。通过辨识归纳北欧犯罪文本中鲜明突出的区域性风格和魅力独特的叙事特征,“北欧黑色”逐渐成为一种类型创作模式,引起了多国的学习模仿,诸如“凯尔特黑色”“热带黑色”相继出现。从跨文化认同转向类型整合,北欧犯罪文本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被打上类型标签,如何突破话语框架、如何在全球市场中重新组织成为北欧犯罪文本发展传播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出台了成体系、大力度的走出去政策,构建起了内容建设、项目扶持、对外贸易、出版交流、海外布局、渠道拓展等为一体的国际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吟诵是我国古代诗文语言文化宝藏,也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探讨吟诵文化在当今时代下的抢救和传承,需了解吟诵文化的审美、社会遗产、跨文化等传播价值.尽管遇到了种种困境,但是吟诵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载体,将其用于跨文化传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图书出版究其本质是大众传播,编辑过程其实就是一系列的信息传播过程,其典型的模式是:编辑从作者提供的书稿中接受其信息(当然也可以是编辑从社会文化信息中受到启发,策划出各类选题,请作者撰写)进行鉴别、修正,加工成图书;然后,通过书店、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平台向广大读者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文化软实力受到广泛认可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地位也随之凸显。由于对跨文化传播存在认识误区,从而在各文化谱系之间设下了交流障碍。本文从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情绪入手,提出相应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即以虚怀拥抱外来文化,以执着坚守本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