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教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发挥了学校教学互动、学研相交的功能优势,又充分展现了政府、企业等外部环境主体的产业运行实体作用,以产教融合、研用互促实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网2012年—2022年的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学者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多维综述视角,在深度解读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概念内涵、逻辑进程的同时,系统阐释了主要包括基于理论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生成逻辑与发展历程、组织属性与内核要素、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改革路径与风险防范以及基于实践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经验。基于此,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问题研究的未来走向,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展望,以期为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今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大多是从国家、省(市)和高校层面研究发展战略的,鲜见有从高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一学院(或学系,以下统称学院)层面研究发展战略的成果(独立学院除外)。一方面,学院发展战略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发展战略规划及其实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所在高校发展战略的成败;另一方面,增强学院在高校办...  相似文献   

3.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国有产权资本与不同所有制属性资本混合注入,具有服务明确产业的综合性功能,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实行市场化治理模式的高职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当前,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发展面临法律地位不明、行政干预过强、利益制衡缺失、办学效益低下、合作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国家法律层面健全相关法规,在社会环境层面营造有利环境,在政府政策层面配套激励政策,在学院运作层面建立"共同体"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高校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国内建立的72所高校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形成动因、存在价值和如何建设等问题构建了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的基本分析框架。首先从社会发展要求、国家战略驱动、高校自身改革等层面分析其形成的动力因素;其次依据高校肩负的三大基本职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维度审视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的多重价值;最后从"必然与偶然""共性与个性""肯定与否定"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展开哲学思考,旨在进一步明晰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5.
段明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28-35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数字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突破口,职业教育进入了数字化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出台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产业、行业等外界发展倒逼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众多国家已获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理性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探索目前影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素,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环境、课程体系等,进而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企业行业层面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制定数字化转型制度与规范、开拓更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企业行业产教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项重大行动,其目标是服务和引领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对于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和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在探索中稳步推进,在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能否最终实现。本文针对首批50所现代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10个主要共性问题,分别从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各主体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及其它共性问题三部分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企业、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地方高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地方高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量表,并对H大学产业学院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目前地方高校产业学院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且受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程度较大。总体来看,地方高校产业学院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建议合理确定产业学院的绩效考核周期,开发智能化的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模型,推进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产业学院的演变历程来看,我国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其功能与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然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定位认识不清、缺乏“产业”元素、合作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现代产业学院的定位与建设理念,创新企业、行业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组织机制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提高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的适配度,并形成促进它们之间有效联动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这一模式发展的阶段性与多样性层面探讨了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科学规划学校与学院的治理结构、合理构建职能部门与学院的管理架构、和谐理顺行政权与学术权的运行关系等方面,对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我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邹羚 《时代教育》2012,(17):9-10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可更快地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有利局面。本文从办学层面提出了建立政府、企业、学院三重联动机制,即政府层面建立促进保障机制,企业层面建立内在需求机制,学校层面建立适应及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良好的合作网络架构,为确保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工学结合全面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学院与农村产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打造以乡村振兴学院为引擎,以农村产业为支撑,政府、高校和企业三元协同、三产共进、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明确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各自的社会生态位,有助于地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打造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及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解决产教脱节问题的创举,对于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主动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尚处探索阶段,仍有许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分别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及理念、主要建设任务、参与建设主体分析、学院主要职能确定、学院组织结构设计、学院运行机制建立和学院建设成效评价等七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高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产业学院,既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落地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各地掀起兴办产业学院的热潮。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指导,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缺乏配套法律支持,企业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从三螺旋理论出发,分析产业学院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对促进产业学院建设规范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指在特定区域内所有社会生活中所创造和逐渐积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发展与政府、文化企业、创意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众传媒和文化中介等多重主体紧密相连。区域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体系和模型具有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多样性、非线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政府、产品、企业、产业和区域五个层面来实现二者的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以来,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在总结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基础上,从政府、中国科学院及分院、研究所三大层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不足,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我国的产业创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的行政化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高校的体制行政化、高校与政府的吏制统一化、高校领导班子的来源行政化、高校组织运行的模式行政化和高校文化生态的"官本位"化等五个方面。这种现象不仅有悖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不利于促进高校的个性化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战略发展。这种行政化现象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从社会文化方面来说,其根源在于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两大方面。高校"去行政化"要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和制度层面入手,进一步减政放权,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积极弘扬学术自由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地方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对接,纷纷成立产业学院。本文着重针对在产业学院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二级学院行政办公的职能转型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行政办公职能转型的意义、现状以及转型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职校企合作不同层面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职学院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在政府、企业、高职学院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阐述了其内在的根源。并从三个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