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的外宣话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向.文章在战略传播这一视域下,从语境路径出发解读新时代外宣话语的深层结构,解构当代外宣话语的语式、语旨和语场现实,揭示外宣话语新趋向,并从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妮  江作苏 《中国出版》2022,(10):22-25
在话语建构与观念形成的二元互促关系中,话语有着某种先行作用。需要思考从话语体系对新闻学科建构的基础性作用入手,分析新闻学学术规律性和学理性的定位,观照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结合的动向。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新闻实践中的话语构成,及其责任伦理的影响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3.
丁洁 《新闻记者》2018,(6):58-63
"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采用在线定量调查法与网络舆情大数据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特色话语采用拼音外译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从一个侧面研究中国话语在世界的认知走势。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代表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词汇日益为世界民众熟知;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进步带动了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的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类汉语拼音词汇数量高居榜单之首。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新时代跨文明交往指明了方向。跨文明叙事的构建,需要区分“冲击”与“冲突”、“差异”与“差距”、“先行”与“先进”三组关键词的辩证关系,明确跨文明中利益、方向、标准三个维度的概念与意涵,还需要建立在反思传播秩序失衡、技术变革挑战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李玉洁 《现代传播》2019,(10):63-66
对自然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生态环境危机就其根源和本质来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因此从政治哲学角度来考察环境传播及其话语实践创新具有深意.当前环境危机的根源,是话语思想的“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征服自然、经济理性、资本逻辑、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与生态环境的不可兼容性,环境危机的解决要求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向追求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与逻辑构建起来的绿色政治哲学.而依赖“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一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价值导向建立起来的传统环境传播也需要反思、重释乃至新构.突破“危机学科”思维定位与“风险、冲突、抗争”的话语范式,拓展至一个超越环境问题本身的更大的认知维度和外在语境,在新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从话语思想、话语价值、话语形态、话语修辞、话语传播多个维度追求话语实践创新,以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共存的“多元价值平衡与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6.
樊小玲 《现代传播》2019,(10):72-76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载体,汉语教科书是构建和实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场域,也是实现中外社会良性互动的场域.若从话语实践角度对汉语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传播进行再思考,可对汉语教科书的话语实践进行三个维度的划分,在不同维度中探究汉语教科书中“中国”自我身份确立的话语模式、“中国”社会关系定位的话语路径、“中国”在全球语境中再现自我价值观念的话语结构以及对“自我”与“他者”价值体系关系进行重构的话语方式,进而探讨在形塑语境、构筑新的地缘文化过程中构建“‘世界中的中国’形象”的可能性路径.如此,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研究便有了在研究视角、方法与路径上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王小英 《现代传播》2017,(11):84-90
人类用语词来建构概念框架,并以此来塑造对世界的认知。"丝绸之路"的语言学命名及其在传播中不断拓展的话语实践使得这一名称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可,形成认知共同框架,这也正是在全球化生产—传播的语境中诸多国家竞相运用该符号的深层原因。中国围绕"丝绸之路"倡议的"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也是基于共同认知框架而来的话语实践。在传播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共享概念集群的作用,并寻求在国际传播中将非共享概念提升为高共享度概念的方法,在这方面皮尔斯的符号传播思想提供了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内外传播媒介变革的大格局中,做好对外传播,既需要融通叙事的平台与方式,又要创新叙事的故事和话语,凝聚共识,引导国际舆论。我国近年来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创新,主要体现在叙事传播平台、叙事传播话语、叙事传播内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连接成分语义和用法近似的原则,在汉语连接成分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新闻语言事实,从时间顺序连接成分上寻找和建立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的语体识别标记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博发布突发事件,常需借助话语策略,提高话语权威和可信度。微博主要通过@、引言和附上链接网址等技术手段,诉诸官方话语权威、亲历者的经验权威、权威人士的社会权威及正义感权威等话语路径,建构权威。在话语路径方面,官方微博在借助正义感权威,表达正义谴责肇事者的同时,常整合各方面因素理性地判断和表达,综合运用多种话语权威。草根微博主要关注亲历者经验权威,有意远离官方性的话语权威,理性地引用多种权威的能力也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本文剖析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对国内外批判性信息素养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当前基于学术话语体系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框架,以期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框架内容以学术话语体系为语境,设计为认知、反思、参与三个模块,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旨在引导高校学生深入认识现代科研环境和学术话语体系,培养学生批判性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并合理参与学术研究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引领”二字界定主题出版“走出去”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关系是认识和实践的新表达。引领原因是方向一致的必然性、目标一致的战略性、路径一致的必要性。引领内容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和话语结构上的需要。引领路径是主题出版“走出去”在话语、传播和国际话语权上的创新突破。引领内容的逻辑点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需要,引领路径的逻辑点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创新突破,后者满足前者需要,二者结合昭示引领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靓  李明轩 《传媒》2024,(4):57-59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期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话语,其走向国际舞台并获得广泛认同需要构建完备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首先,从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和世界意义的角度,确定其价值内涵以奠定共识的基础;其次,通过对当前国际舆论环境的分析,确定以对话、互鉴为指导理念的话语对接;再次,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话语创新实践,结合相关理论提取出相应的创新特质;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在表述体系上,提出要以平台思维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郭强 《东南传播》2023,(6):24-27
短视频参与下的乡村话语要素区别于一般话语构成要素,具备个性化、碎片化及普适性等特点。通过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中用好短视频这种乡村话语构建的全新手段,是对国家话语体系的一种全新补充。该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短视频内容及技术为切入点,从认知、时空、载体、形象等角度出发,采用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乡村振兴语境下乡村话语体系中不同元素的一般特性与规律,为建设美丽乡村、讲好中国故事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对城乡网民的新闻传播状况并不平衡.乡村空间的村民文化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都是限制新媒体话语传播的因素.通过建立知识新闻框架和对农知识新闻话语的调整来拓展新媒体乡村空间的大众传播,最终提升乡村空间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2022,(19):4-4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9月23日上午,庆祝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为王'是我国近20年媒介实践的一个重要意指概念。在文本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内容为王'言说的四种话语模式:媒介经营话语、媒介竞争话语、媒介经验话语、媒介政治话语,并进而分析话语模式的交织与冲突;解释在政治、商业、技术多重张力下'内容为王'话语变迁的演进逻辑。认为'内容为王'的意指实践既随着媒介商业化转型和技术发展的语境变化而具有多义性和历时性,又嵌入社会权力和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中而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李宇 《青年记者》2021,(6):15-17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和竞争格局下,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环境更为复杂。为此,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定位、模式和路径,创造性地构建全新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提升对外传播话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在以“国家”为主体和内涵的传播活动中,口语传播一直是其主要形态之一.在积极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加强对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现象、规律的研究,既是理论需求,更是实践的迫切需求.文章将着重从修辞学、语言学、话语学等视角就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的形式、主体、特征、问题及对策等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拓展国家传播的范畴与深度,提升我国国家话语传播主体的口语能力与话语权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媛 《图书馆》2022,(1):40-44
地方文献作为记录乡村的重要载体,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发挥文献价值功能,是适应新时期发展,历久弥新的探索。本文从地方文献特点范围、文献类型出发,探讨了地方文献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功能,包括文化传承与保护、文化赋能与增值、乡村记录与推介,并提出了地方文献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设策略:拓展地方文献时代特色、突出内容建设实用性、发挥县级图书馆核心作用、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强研究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