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增花 《知识文库》2023,(11):125-127
<正>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中学教育的关键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也应紧跟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当前,历史课程已成为中职公共基础课必修科目,教师应当提升对历史教学的重视,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促进中职学生素质健康发展,为其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1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1.1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普通高中生,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  相似文献   

2.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中职学生具有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中职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不足都妨碍着这种人才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用项目任务的方式将史料收集、阅读、理解、解释和运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发展进程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绵延古今,纵横中外,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本集聚历史与现实中的人类方方面面的事与物的百科全书,是一门很有价值很有趣味值得认真学习的人类文化科学。但是历史学科的价值与中职历史教学现状形成巨大反差,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似乎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没有得到学生、老师、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历史课程的考试更是表现得单一、乏味,以一纸试卷检查一个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从培养学生综合的人文素养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是有失全面性和科学性的。本文从研究建立多样化的中职历史课程考核模式的角度,寻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可以有效培养中职生的民族精神,因此中职历史教师担负着这一艰巨任务与使命。但目前中职历史教学情况不甚理想,其原因有很多,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沉闷等。本文中以中职历史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民族团结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邱惠林 《家教世界》2013,(7X):287-28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中职历史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以PPT课件为主,90后中职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源结构、专业特性及中职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历史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互动平台、移动互联技术"、慕课"四种方式,提高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在就业导向下,更应彰显其实用性、实践性的魅力,发挥其最大的综合性功能。中职语文教材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工具,但现行中职语文教材"就业化"特点不明显,难以承担应有的服务就业的功能。因此,及时开发具有个性化、实用化、适用化的校本教材就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闵学东 《成才之路》2013,(18):12-12
人才源于教育,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由各门学科教育构建的统一体,历史学科恰是其中的一员。因此,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其所需的人才就成为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那么究竟应如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一、转变中职历史教育观是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转变历史教育观的最佳手段。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职校长专业化是技术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教育实践当中,中职校长专业化面临着中职校长的任职方式行政化、教育培训碎片化、目标导向离散化所带来的现实困境。当前,推进中职校长专业化的路径主要是:确立中职校长职业属性,夯实中职校长专业的社会基础;完善培养体系,强化中职校长专业化的学科支撑;改革管理制度,引入公开招聘中职校长的竞争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中职校长职级制,增强中职校长专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学科的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历史知识的是十分宽广的,具体表现在历史贯通古今史实,包罗万象,时间上横跨中华五千年的朝代更迭,空间上包含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等范围,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结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以及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提高中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故事化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一个教学环节,本文首先从初中历史学科故事化存在的问题入手,其次对初中历史化教学原则进行阐述,最后就实现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模式提出己见。一、初中历史学科故事化教学中存在的误区1.没有很好地理解历史学科故事化教学的内涵在历史学科的教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初中历史学科故事化教学内涵。认为历史故事化教学就是讲讲故事而已,教师只管讲故事,学生只管听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中共历史学科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设立后中共历史学科面临的挑战、中共历史学科自身研究中的不足是两个主要问题。深化中共历史研究,必须消化已有的中共历史学研究成果,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设立后中共历史研究的内容,培养中共历史学研究者的创新精神,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发展迅速,学生基数较大。但是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薄弱,给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了困难。中职数学学科在中职学校的基础学科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职学校开展教育的重难点,对教学效率化开展起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开展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课堂,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角度,对开展新常态下中职数学的有效课堂提出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解读应注重学科思维的养成,应彰显历史学科特色。历史化的解读和语文化的解读都是对文本的理解方法之一,学科不一样,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教育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一定时期的教育分层必然是由一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除去传统的中学教育,更多的中高职教育正在不断地涌现,关于现代中职教育,虽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然而在处理一些学科分层问题上,仍旧还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基点,中职教育中语文这一学科该有怎样的定位,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盖棺定论的,中职教育中学生语文的培养力度以及培养方法也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本文就针对这一点,简要分析中职教育中语文的学科定位以及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转型这个大背景,立足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育人目标,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保教并重、“理技并重”的原则,形成“学科课程专业化,专业课程实践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当前培养新型幼儿保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和“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为切入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厘清课程思政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探索中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切入点、创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17版高中历史新课标颁布以来,广大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笔者在2013年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ZJK031),经过多年来反复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炼出了发展历史学科素养的"四化"策略,即主题化、情境化、任务化、活动化。  相似文献   

18.
中职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着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语文是职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服务。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的服务功能,促进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赵爱祥 《考试周刊》2011,(72):18-20
教育变革时代,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中职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是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本文尝试探讨素质教育与中职数学学科的关系,来理解中职素质教育的学科内涵,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着重强调抓好"三基"教学,是培养新时期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而课堂教学则是数学学科素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0.
如今是万众创新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也日益普遍,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只有正确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职音乐教学的实效性。音乐作为现代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帮助学习者陶冶情操,增长学习者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美感。为有效发挥多媒体积极作用,建构数字化、现代化、灵动化中职音乐新课堂,提高中职音乐教学有效性,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及研究,探析多媒体技术的深度应用策略,以求发挥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中职音乐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