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春天没有鸟语花香,并因此让人类警惕杀虫剂和化学药品污染可能改变人类和自然生态的命运。近50年后人们的担心更多了,例如,虫媒的减少使得人类可能拥有“没有蜜蜂的春天”。而在以蜜蜂为代表的传粉昆虫大量减少背后的更大忧虑是,人类赖于裹腹生存的食粮会不会大幅减少,全球的粮食危机会不会因此而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     
我国科学家研制机器蜂 蜜蜂给人的印象恐怕除了“采花”酿蜜之外别无它用,但现在,世界上许多生物研究所和科学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关注这种不起眼的动物。专家们已经利用仿生学原理制造出了一只“机器蜂”。 在清华大学仿生学研究实验室,记者看到了这只机器蜂实物模型。除了个头要大几倍,机器蜂与普通蜜蜂长相酷似,翅膀是一个由特殊材料制  相似文献   

3.
李耕拓 《百科知识》2013,(19):26-27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虫媒花和传粉动物之间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虫媒花一般通过鲜艳的色彩或芬芳的气味、甘甜的花蜜来引诱传粉动物;传粉动物为取食花蜜和花粉而光顾这些花,它们在取食过程中帮助虫媒花完成了传粉。能够传粉的昆虫很多,常见的有蜜蜂、胡蜂、熊蜂、马蜂、甲虫、苍  相似文献   

4.
最近从中青少年央电视台看到一个关于青少年发明创造的访谈节目。一名初中女孩,看到书上说,“蜜蜂飞翔嗡嗡之声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女孩好奇,想看看书上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她把蜜蜂的翅剪了,蜜蜂仍然能发出嗡嗡之声。女孩奇怪,没有了翅膀,那么声音从何而来?女孩捉住蜜蜂细细观察,发现蜜蜂腹部有两个小孔,“声音是不是从这而发出的?”女孩用针把这两个小孔捅破,蜜蜂尽管在蚊帐中飞翔,从此再也发不出“嗡嗡”声来了。女孩把这一新发现写成一篇小论文,参加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获得大奖,专家评价说:“研究方法科学。”嘉宾主持人科普作家叶永烈说:“她推翻了书本上蜜蜂翅膀振动发声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春风拂面,百花争艳,又到了蜜蜂飞舞的时节。作为自然界主要的传粉昆虫,蜜蜂授粉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近年来,由于蜜蜂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生态安全面临重重危机。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拯救蜜蜂,保护蜜蜂。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众》2010,(4):14-15
蜜蜂和马蜂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蜜蜂为人类提供蜂蜜,为植物传粉;马蜂则是捕食害虫的能手。不过这两种蜂类如果不小心碰到一起,那可是会引起一场大战的!  相似文献   

7.
J.H. 《科学中国》1989,(10):71-71
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会跳迪斯科舞的蜜蜂来欺骗真正的蜜蜂。它每秒钟振动翅膀250次。它每秒钟来回摇摆臀部15次。它在蜂箱内壁上作整齐的8字形的爬动。它甚至会从口内吐出糖水。但它并不是真正会跳舞的蜜蜂,而是欧洲科学家们制造的一种机器蜂。普林斯顿大学的James L.Gould说,这是对蜜蜂研究的一次“真正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许多同志看了《科学大众》1962年7月号“从一窝蜜蜂只有一个蜂王说起”之后,来信问起这个问题。有的同志特别要求我在《科学大众》上解答一下。据我所知,蜜蜂的“女王物质”虽然已能人工合成,但还没有大量合成;在高等动物身上作为不育药剂的试验还没有人做过。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5,(9):42-42
蜜蜂用舞蹈向同伴描绘到达食物所在地的路线,这一著名理论受到不少人的怀疑。法国科学家表示,人们已通过各种实验再一次验证,蜜蜂的确是用舞蹈来“说话”。  相似文献   

10.
彭文 《百科知识》2003,(7):17-18
麻省理工学院移动机器人实验室里有一个“蚂蚁场”:在一个长4米,宽3米的台面上,一群小小的“蚂蚁”在爬来爬去寻找食物,它们相互交往,行为与蚂蚁无异,一切都没有什么异乎寻常之处,但这些蚂蚁是用金属和塑料做成的,它们不是用腿爬行,而是由电动轮子驱动。每个机器蚂蚁装有一个微处理器,其程序是模仿蚂蚁群体中的真蚂蚁的行为编制的。这些机器蚂蚁被分派了任务——诸如寻找食物(由黄铜标记作为食物)或者玩捉迷藏等游戏。真蚂蚁通过复杂的社会交互作用和协作实现目标,机器蚂蚁则利用红外光束共享行动计划和信息,模仿真蚂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智商水母     
除了没有带毒的触手之外,这些机器水母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游荡,这些自适应机器水母在水池中一边游荡,一边与同伴进行通信,以免在水底发生碰撞。这种名为AquaJelly的机器水母是由德国Festo工业自动控制公司研制的,目的是试验多机器人协作的可能性。AquaJelly用8个柔性“触手”推动身体游动,除了看上去很漂亮和能到处游动外,它还能做很多工作。  相似文献   

12.
徐娜 《科学大众》2014,(11):28-29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蜜蜂、蝴蝶等为花朵授粉的昆虫越来越少了。蜜蜂都去哪儿了?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少可能的原因。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蜜蜂的消失可能与空气污染有极大的关系,是越来越污浊的空气把蜜蜂“熏走”了。  相似文献   

13.
蜂业被誉为“农业腾飞之翼”,蜜蜂授粉带来的生态效益要比蜂产品本身效益多达百倍,这种巨大作用却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我国养蜂业面临的困境令人担忧。专家提出,近年来养蜂业依靠的洋槐、野坝子等蜜源植物被大量砍伐,致使原本是大宗商品蜜的蜜种成为稀有蜜种“;锐劲特”等对蜜蜂具有高毒的农药在大田广泛使用,致使大量蜜蜂成群死亡。对此,人们仅认识到是经济损失,而没有意识到给农业和生态所带来的灾难。专家提醒说,蜜蜂的减少和蜜源植物的大量砍伐,已给全世界生态敲响了警钟。国际顶级刊物《自然》和《科学》相继报道类似的消息,当年爱…  相似文献   

14.
稻田能用机器耕作吗?这是广大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将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事实上,现在就可以回答:稻田是能够用机器耕作的。我们知道,用机器耕作是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苏联和一般人民民主国家的绝大多数稻田,就是用机器耕作的,从耕地、播种一直到收割、脱粒,都广泛地使用了机器。我国也有一些种植水稻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早就使用了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那末,”一定有人要问,“稻田里净是水,土壤又烂又陷,人走下去都要陷下好深,机器既笨又重,下去以後,不会深深地陷在泥土里吗?”  相似文献   

15.
幽默     
机器和智商某公司制造了一台测试智商的机器。然后找来了一个本科生,一个硕士生和一个博士生来检验。本科生把头放了进去,机器发出了一阵悦耳的音乐,说道:“恭喜你!你的智商是150!你是个天才!”硕士生把头伸了进去,机器平淡地说道:“你的智商是100,你是个人才。”最后博士生把头也伸了进去,机器叽里咕噜地响了一阵后说道:“不许往机器里乱丢石头!”。博士生气愤极了,他找到管理员要求看程序的源代码,管理员满足了他的要求。博士生认真地检查并修改了程序,直到他满意为止。这一回博士生谨慎多了,他没有直接把头伸了进去,而是先找了一块石头摆…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动物用自己的“语言”互相交流。但是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是如何进行沟通的呢?其实鱼类也会“说话”,它们在同类之间可以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有的还很动听,如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叫声。鱼语从何而来 鱼类是怎样讲话的呢?最早人们认为鱼类“说话”是靠专门的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发声器官,事实上,鱼儿是没有声带的。“鱼语”由鱼体的某些器官发出的,有的鱼是通过脊椎骨与脊椎骨…  相似文献   

17.
没有地图,也没有指南针,让你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然后让你直线返回,返回后还要求你不用嘴巴把陌生地方的方位和距离讲清楚……你具有这样的智慧吗?如果没有,那就来请教蜜蜂“侦察兵”吧!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发展汽车工业还是其它重型工业,都离不开其“母工业”——装备工业。装备工业的水平决定了其他工业的水平,装备工业是重工业的皇后,没有装备工业,如同一群蜜蜂没有蜂王,一群蚂蚁没有蚁后。深圳的重工业必须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源头在装备工业。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洲等许多地区的养蜂者们发现,一向顾家的蜜蜂们离家而去,撇下了没有成年的幼蜂和蜂后。离家出走的蜜蜂们再也没有回来过,致使美国依靠授粉的农业大受影响。在这些蜜蜂身上到  相似文献   

20.
王正君 《百科知识》2011,(19):49-49
一提到蜜蜂,许多人都会对它的独门利器——螯刺畏惧不已。很多人都有被其狠狠蛰过的经历。尤其是少不更事时,见到在花丛中飞舞的蜜蜂,忍不住与其握手,而蜜蜂往往会错意,误以为要伤害它,遂将“螯刺”狠狠扎进人的皮肤中。由于螯刺连接着蜜蜂的内脏部位,在蜜蜂脱离时,螯刺连同其内脏一同脱落,蜜蜂以生命为代价捍卫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