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G+AI"技术群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牵引数字文化产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转变,以新业态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G+AI"技术群推动下的数字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呈现数据化与智能化的特点,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行业升维,还推动了新兴文化产业的不断革新,引领新一轮文化消费.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要全力支撑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准线,坚持优秀文化内容供给,打造全新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培育多元共生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分、文化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升生产要素水平,完善市场支撑体系;尽快建立指标体系,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人民对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文化产品需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补齐文化产业的短板,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地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供需关系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仍然凸显。进入新时期,欲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在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现代与传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个性创新与协同发展、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等几对重要关系,在文化引领、业态升级、文化供给、人才建设和环境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柳斌杰 《出版广角》2016,(13):18-19
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发展的根基,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用好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机会,进一步调整结构,创新发展,使中国文化产业在新常态下一枝独秀、享誉全球。  相似文献   

6.
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只有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技术创新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诉求,其发展要深化"市场主体""产品与服务""创新生态系统""运营环境""创新驱动"等内涵,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路径,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责任、信用.  相似文献   

7.
版权保护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存在着两个方向的力量,它能够通过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从而激励创新,增加文化产品的供给,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也可以因提高了文化产品价格而减少文化产品的需求、设置了思想交流的屏障影响了创新,从而对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8.
加快文化科技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卿 《出版科学》2012,(4):9-12
文化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为:通过催生文化新业态,拓展文化产业边界;通过促进文化产品或服务创新,提升文化吸引力;通过拓展传播路径,增强文化辐射力。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努力是实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于洋  殷晓峰 《传媒》2021,(22):49-52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紧抓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拓展节目形态,革新节目传播策略,开启了节日晚会高质量、多元化、全覆盖的新探索.本文从精神内涵创新、节目形态与艺术表达创新、节目传播策略与文化产业创新三个维度对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并展望未来文化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供求关系的网络文化产业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创造需求是文化产业的独特规律。这一基于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理念的论断,不仅可以从文化产业供给与需求的现状得到印证,还可以从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所隐藏的危机得到反证。创意创造供给是文化产业的运行机理。创意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和创意企业供给曲线的图示足以诠释这一机理。因此,除科学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有效供给外,化解无效供给、提升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质量、反对非法供给、确保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等对于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民 《出版广角》2019,(10):21-24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主题,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有出版企业要在练就过硬文化内功,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切实推动融合发展三个方面着重用力,提升社会效益水平,践行所负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姚喆 《中国出版》2013,(8):36-38
近年来中国的版权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视野来审视,中国的版权产业既有差距,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版权始终与创新相依相存,重视版权就是鼓励创新与创造。将版权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去实施,既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卢青 《新闻爱好者》2022,(3):106-108
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时代赋予陶瓷文化产业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河南陶瓷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创意水平不高、创新人才不足等制约因素.通过对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发展路径的研究,以期能够助力文化传播的裂变,提升河南陶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提出,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及VR文化产业均在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VR内容供给的必要性和供给现状,结合VR技术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特征优势,提出了增加VR内容供给、创新应用开发和评估、推荐VR文化应用、降低VR体验门槛四项建议和策略,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力。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驱动下,国家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服务模式,以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美国和英国国家图书馆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服务模式和特点,然后通过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文化产业对国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最后提出我国国家图书馆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包括打造专业服务品牌和提供系统的专业信息服务来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同时探索文创产品开发中心服务模式带动业界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模式创新。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16.
刘宗勇 《新闻世界》2011,(10):184-185
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文化的进步来源于文化的创新,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也是我们打造文化强市的动力与源泉。本文在阐释文化产业创新、文化强市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特别是原巢湖市的实际,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新对打造文化强市以实现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进而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以交叉共融理论视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第二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探析以交叉融合方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绩效评估机制的治理流程上引发创新思考;考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出场的现实语境与发力点,从“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双重维度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郭晨 《新闻爱好者》2012,(16):69-70
在文化产业越来越热的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客观、冷静、理性、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富裕程度并不能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一些文化资源多的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业绩并不突出,而一些没有多少文化资源的地方却凭借文化创意创造了一流的文化产业实绩。本文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复建这一现象入手,对比美国和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视角的不同,来揭示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宋俊华 《文化遗产》2016,(4):57-64,158
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核心难题。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源头上创新非遗保护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非遗供给的保守、僵化及与需求的错位,导致了非遗生产与供给活力不足、流通不畅,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导致了非遗保护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态势。因此,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非遗供给的结构、内容与机制,把非遗保护纳入社区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文化供给体系中,创新非遗保护机制,激发非遗生产活力,打通供给与需求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是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