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圈、共同语言、民族国家、地方性等不同意义上的多元文化已经通过电影文本、电影生产与传播等形成了全球电影多元文化格局,建构既具有权利差异又在诉求平等交流的秩序关系。在这种全球电影多元文化格局中,中国电影文化虽然通过大片战略、跨文化合作等方式参与其中,但中国电影文化的主体性、中国电影文化作为多元文化格局中建构者的主体轮廓和主导诉求依然模糊。中国电影文化应从全球电影文化多元格局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建构战略,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参与多元文化格局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雁 《东南传播》2014,(9):116-118
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为观众奉献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男性形象,有的已成为经典。姜文导演的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单向度的扁形人物形象。文章主要讨论姜文电影中男性形象所包含的多重文化意义以及文化特征。姜文电影中的男性并非一个简单的能指,而是一个多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翟彦妮 《新闻世界》2013,(10):297-298
元电影是关于电影的电影,作为一类具有共有特征的电影集合,它在与电影观众的关系以及与文化的关系方面都存有与其他样式电影不同的传播价值与意义,这种价值与意义既体现于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上,又体现在电影中文化反思方面。  相似文献   

4.
孙闻迪  李倩 《新闻传播》2022,(9):109-111
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对于中国文化认同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电影无论是在制作内容上还是在展现形式上都具有极其特别的民族代表性,展现出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可以意识到,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播不断深化,当下的电影产业已经不仅是在经济意义上发展的产业,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对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手段。如何在文化认同视域下平衡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和全球性,是我们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传播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现状,提出中国电影输出要使“民族性”与“全球性”进行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新的文化产品传播方式和手段,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平台。  相似文献   

5.
崔志康 《新闻传播》2023,(18):23-2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新时代建设过程中将文化走出去作为主要目标。电影属于文化艺术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视觉内容吸引观众目光。中国电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电影传播有助于此类文化发扬和传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文化走出去现状及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当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和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中医文化元素在电影中有着不同形式与程度的表现。人物传记片是中医文化元素最为集中的电影类型;以中医为主要题材的电影中,也有较为鲜明的中医文化印记;服务于电影类型融合策略,中医文化元素对氛围营造、剧情发展及角色塑造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较之专业技术层面的方药、针灸及按摩,中医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印记更易为观众所接受。因其显著的民族特色,电影还是中医跨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周星 《现代传播》2017,(11):67-73
在中国电影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给予中国电影更好的认知命名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当前中国电影的优势,在于适应市场化的路途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其散漫而多样的发展面貌也显示出聚焦性不足等问题,尤其在文化价值和认知标识的发展上,中国电影的醒目特点和区分他国电影的识别度都相对薄弱。这不仅有碍其对外传播,也影响其自身创作发展的主体聚焦性。从传播效应和凝聚主流的角度来看,探索建立"中国电影流派"这一顶层式倡导,从创作和研究双重兼备的角度,对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赫 《传媒》2023,(20):35-37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营造怀旧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乡三部曲”中,音乐和电影实现了美学和思想的视听互洽,并具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批判双重媒介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电影是最能透视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电影都频频融入对方文化,形成了中美电影独特的“文化交融”景观.研究发现,在中美电影的文化交融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两国对异质文化的误读现象:美方电影中常出现对中国深层文化的有意识误读,即运用美国文化的符码系统来编码中国的文化符号,其实质表达的是美国文化的精神意涵;而中方电影面对美国强势文化的单向灌输,渴望在文化的交融中展示中国文化,却容易出现扭曲自身文化、误读美国文化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2.
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元素就作为它的先天基因之一自然而然地嵌入在电影的各类型影像表达中。经过沉淀与提炼,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种能将暴力运用到极致,并将影片触角伸向各大类型片的电影类型——暴力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界定暴力电影的电影类型定义,梳理暴力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暴力电影的美学特征,结合经典暴力电影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的简要分析,探索暴力电影这一亚电影类型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挖掘中国发展这一类型电影的可能性与潜在作者。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电影观众,并在亚、欧、美主要国家集中采样,取得了十多万条统计数据,在广泛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平衡。2012年度调研报告通过数据,描绘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报告不仅是对2011-2012年度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上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的回应,也是对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报告认为:相对美、英、法、日等电影输出大国,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是,外国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在电影故事、电影音乐、电影哲学等方面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电影故事、字幕翻译、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报告对中国电影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五四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先进思想的浓缩和升华。它以救亡图存为原初动机,以促进现代转型,追求民富国强为基本旨归。早期电影对'五四精神'的传播与践行发挥过无可替代的功用,而'五四精神'在引领早期电影的创作走向,提升其思想境界等方面也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既是对'五四精神'的重新体认,也是对电影研究的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15.
邓肯  刘莉 《传媒》2021,(22):56-5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善于借用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魅力电影,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票房纪录.本文通过豆瓣数据爬取与分析,发现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电影与受众连结的桥梁,越来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形成中国电影与传统文化共同繁荣的局面.因此,借助传统文化这个关键因素回望高票房中国电影,可以更加清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红河州彝族创世史诗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不应被局限于文化的角度去剖析其价值与作用。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概括与分析红河州彝族创世史诗的档案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彝族创世史诗档案文化,为红河州彝族创世史诗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都市爱情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究其原因,与它在电影生产的各个方面对全球流行文化的把握有关。因此,文章以华莱坞作为视角,探究都市爱情电影与全球流行文化之间的关联,并借此为华莱坞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具体从四个层面展开:小妞电影与都市爱情电影内容特征之间的关系;明星模式、粉丝文化、电影营销与全球流行文化;电影对都市空间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的建构;中产阶级的想象与"神话"的常识化。  相似文献   

18.
徐春玲 《新闻界》2012,(1):54-56
电影作为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是跨国传播潜力最丰富也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该立足本国文化基础,尊重电影传播规律,柔性塑造国家形象.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增强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责任感,找到中国电影准确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的共同体叙事往往聚焦于民族题材电影,其实中国灾难电影具有众多的共同体元素,却较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灾难电影具有血缘共同体、国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等叙事模式,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些共同体叙事大多是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中国灾难电影共同体叙事的复杂性。中国灾难电影的共同体叙事也存在叙事冲突不足、叙事话语单一以及生态共同体叙事缺乏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