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在大陆和台湾所办的职业教育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华东、华中、华南以及台湾被陷入后,市场一片萧条,日伪为了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因此大肆设立职业学校,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大量的为日伪服务的“忠民”,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日本侵华时期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汉语基本词汇消长的原因,一方面是文化因素的影响,随着文化内部诸因素的改变,一些原先的基本词汇消失了;另一方面是语义因素的影响,随着语义结构层次的变化,同样会产生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一战以后,反对战争,渴望安宁,建立保障和平的国际组织的呼声很高。美国总统威尔逊利用这一倾向,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写进了他的“十四点”。1919年4月,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盟约由一个序言和26个条文所构成,同时被载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奥、匈、保等和约。和约的序言首当其冲将国联的宗旨体现出来:“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盟约的第8条展现了它的反战精神:各会员国“必须将本国军备…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主导型火炮尽管都是前装滑膛炮,但侵华英法联军的火炮技术却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方向发展。英军在陆海战中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法军使用的拿破仑前装线膛铜炮为其特色。线膛炮的性能比滑膛炮要大得多,致使侵略军在与清军对垒时,其炮力发挥充分。欧洲炮制的完善有一个过程。阿炮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是德国的克虏伯炮,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式前装线膛阿炮和德式后装线膛克虏伯炮一直是清人最倾向购买的种类,但由于清人对德国军事的仿效,"炮用克虏伯"的原则逐渐成为其共识。阿炮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加速了清军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苏智良教授:日本对亚洲的侵略战争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战争的责任问题似乎成为了日本与被侵略的亚洲国家之间一个解不开的结。即使是在跨入新世纪的近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关于战争遗留问题的新闻。之所以会这样,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国家法律责任没有得到彻底地清算,战争的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期,美日两国都曾利用中国支付的庚子赔款的余额在华兴办文化事业,其原因和性质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都属于文化侵略的范畴,但由于两国对华文化侵略中侵略性与交流性的侧重点不同,造成侵略效果和客观影响迥异。  相似文献   

7.
越南语基本词汇消长的原因,一方面是语言内在的原因,即有所使用的位置与价值的纷争、音变及基本词汇简缩;另一方面是语言外在的原因,即历史和社会导致一些原先的基本词汇消失了。本文对越南语基本词汇消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汉语基本词汇消长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八·一三”事变。上海失陷。1938年8月13日,日军占领上海一周年,为了向中国人民示威,曾发行纪念币。今年暑假,笔者有幸在家乡(江苏高淳县)一位喜集钱币的赵先生那儿看到一枚当年日军铸造的“征支纪念”一元硬币,该币直径3.85厘米,厚0.25厘米,重25.89克,质地为黄铜制作。正面图文为:东洋战刀和“三八”式步枪交叉铸作在币中间,刀枪上面有日本士兵钢盔。钢盔正面中间刻有一小五角星;币面共有篆书文字17个,上面从右至左为“昭和拾贰叁年”,呈弧形排列;下行文字也从右自左呈弧形排列为“上海派遣军从军”;中行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战争。奴化教育是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殖民教育,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殖民侵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统治、军事镇压和经济侵略而采取的侵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阵营中穷凶极恶、阴险毒辣的一个成员 ,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不但要了解日本是如何侵华的 ,更应清楚日本侵华的特点 ,这对学好近代列强侵华史和借鉴历史都大有裨益。概括说来日本侵华有三大特点。一、疯狂性日本和欧美列强相比侵华的历史不长 ,但就其疯狂程度而言无出其右者。老牌的英法美主要是输出资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以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 ;沙俄以侵吞我边疆领土为主要目的 ;日本则后来者居上 ,既要攫取经济利益又要吞并中国领土 ,最终要灭亡中国。近代日本最早的侵华事件是 1874年侵略我宝…  相似文献   

11.
日美贸易谈判经历了由想说“不”而不敢说“不”,到敢于说“不”的发展过程。今年年初,日美贸易谈判破裂是日本敢于说“不”的实际行动,是日本对战后形成的美日主从关系发起的重大挑战,反映了日美关系的新变化,将会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产生深远影响。敢于说“不”不仅是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的政治表现,也是国际局势的变化使影响和决定各国地位和作用的诸种因素相应变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在本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诸多论著对此均有评述,但对于他们之间争斗的缘由,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为争夺在华权益而勾心斗角的历史,论述较少。而这段历史对当时中国政局又颇有影响。本文对这段历史试加以概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湖南耒阳县深山老林里有一种宝藏,就是地下的无烟煤,质量特优,烧起来无味、无烟,只留下一点白灰。村民用来取暖做饭十分方便,有的就挖煤挑到三十多里外的一个水路码头去卖高价,发点小财。由于交通不便,不可能大规模运出去,也没有外人来大规模开采,所以中国其他地方都未能利用这种煤,几乎很少人知道。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且曾长期把鸦片作为麻醉中国人民意志、削弱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反抗力的软武器。日本帝国主义将这个杀人不见血的软武器与赤裸裸的武力侵略结合在一起,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早在北伐战争时期,蒋就有“三日亡国”论,他认为中日力量悬殊,一旦开战,沿海地区就会陷入日军之手。因此北伐军要刻意避开日军。日军在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蒋对此提出“不抵抗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十分强烈,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他的对日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必有一战”成为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时期日军在中国实行的化学战和生物细菌试验罪行确凿,令人发指。而战争期间昭和天皇有关生化武器研制和使用的言行、天皇侧近的佐证、生化部队人员的供词等资料表明,生化武器的研制和使用,自始至终是在昭和天皇的过问"、关照"和批准下进行的。因此,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的问题上,昭和天皇负有无法逃避的最大罪责。  相似文献   

17.
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看日美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是日美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重要依据。日美安保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到90年代中期再度确认的历程,说明日美关系的核心是战略国盟关系。今天日美继续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图谋控制亚太事务。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看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日美关系由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演变成今天的平等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长期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对日本本国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能够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更加详细的阐发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深入评价日本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9.
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随着侵华战争的逐步扩大,在它侵略势力所及的半壁中国国土之上,自北而南策动和扶植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傀儡政权。兹将其中主要两个傀儡政权的产生过程及其傀儡组织的主要人事,择其大要,简述如下: 满洲帝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的次日,发动侵华战争的急先锋——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即采纳了日本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的主张,以“关参第三八五号电”致陆军大臣南次郎和参谋总部长金谷范三,对吞并东北和拼凑傀儡政权的问题,提出了“消灭现有东北政权,树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权,当为上策”的意见(《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6-17页)。两天后,即九月二十二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少将为此召集了幕僚会议,“确定了一个在目前状况下容易收到效果的”“满蒙  相似文献   

20.
《河西学院学报》2016,(3):72-78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已经确立并开始实施,美国被迫改变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东条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谈判的破裂以及军事准备的完成,加速了战争的到来。因此,日本对于美国经济制裁的武力抗拒是日美开战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