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高效学习是教育领域中强调的话题,想要创造高效课堂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和同学共同努力。本文以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来探讨建立高效课堂的新途径,通过教学方式转化来改变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理解程度,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本身创造力,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2.
罗琴  马娟 《成人教育》2004,(12):39-40
良好的创造氛围是培养创造欲念和创造状态的摇篮,是发展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创造氛围可以通过影响创造者的情感、思维、创造精神等发挥作用。寻找创造的集体氛围、突破心理围墙、保证心理安全是营造创造氛围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3.
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是国家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关键。创造力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关键词之一,在大学教育领域应用比较少。本文以情景学习理论为依据,从创造力产生的条件、教学环境创设和学生学习方法角度,探索本科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要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最优化的家庭心理氛围。心理氛围是指能促进孩子产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丰富创造情感,启迪创造想象的诸多因素的总和。实践证明,生活在良好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其智商一般都高于在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生活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部分关于创造力的测量都是存在局限性的,并且评价的标准也是缺乏公正和客观的。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力的构成,创造的过程属于直觉思维过程还是理性思维过程,如何将创造力进行客观地量化等,并由此对教育领域创造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团体创造力中的认知风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风格是个体创造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团体创造力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团体创造力的因素极其复杂,在评价个体认知风格的基础上评价团体认知风格对团体创造力作用的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团体创造力的团体认知风格并不能由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个人认知风格的简单相加来决定,而只能用团体认知风格构成的创造氛围指标因素来诠释。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对于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创造性的培养、创追性想象、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四个部分进行探讨,并对创造力的培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创造力与成人相比,显然缺乏足够的科学价值,不过,中学生创造力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他们的创造意识更强烈,创造思维更敏捷,创造热情更高,所以,发展中学生创造力非常重要。只有这个阶段发展好了,个体才能获得并具有真正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9.
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音乐活动的启蒙者在教学中要营造创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日益增多,并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趋势。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外在创造力方面的几种主要研究途径的介绍,让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工作者能有一个较好的借鉴作用,以期对学生的创造力研究和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徐芳 《英语教师》2022,(4):187-189
阐述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创造教育的定义和特点。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例,从民主化、悬念化、多样化三个方面探究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制造悬念,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最高体现。创造力的发展决定了个体潜能的发挥,大学教育应全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着重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创造语言氛围;利用提问加强双边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李婧 《文教资料》2007,(23):191-192
在新课改后的音乐教学中,笔者主张通过知识的积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刘艳 《文教资料》2008,(18):140-141
在新课改后的音乐教学中,笔者主张通过知识的积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同时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速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世界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对创造力的研究和培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重视。因此,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使之在各专业的教育中实施、渗透,是非常必要也是势在必行的。具体到艺术教育领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具有特殊意义。现代艺术教育的根本核心,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创造型人才,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达到艺术鉴赏力、艺术表现力、艺术创造力的同步提高。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艺术教育更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为宗旨…  相似文献   

16.
电化教学在创造教育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挫折意识及健康情感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创设创造的“软环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善于肯定学生,以充分的民主营造创造的氛围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往往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没有自由、和谐、平等、愉悦的集体氛围便不能激发学生最佳创造思维,营造一个充分民主的氛围对学生作文创造力的诞生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要对学生写作的能力持肯定的态度。即使学生遇到了困难,或者学生不适应,不合作,不吭气,教师仍然不气馁。要表现出对学生真诚的期待和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一种发自内心的殷切期望,从而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创造之…  相似文献   

18.
创造力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展创造或创造力研究时,需要充分研究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内容,即研究“具有创造性的人”“创造的本质和过程”“创造出的成果”“影响创造的障碍”“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创造力的提高”六个方面。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科学教材的开发和应用要“基于科学启蒙,基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虽然很难为创造力与创新给出精确的定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难直观地体验到其存在。创造力、创新与体制化的教育间存在一个悖论:常规性的创造力和创新往往离不开对既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然而,局限于既有知识的刻板规训又往往会抑制非常规性的创造力和革命性的创新。因此,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特征,在不同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想象力、陶冶其审美情趣、呵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激情,继而培养其独立精神、理性地反思和批判意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摆脱这一悖论。中美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的创造和创新活力匮乏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症结所在,或许就是阶段性教育制度设计理念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里自由,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宽松的环境中迸发出来。如一位教师,在他的教学中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没好的想法可以再想,不同意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想法可以提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