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选入了元末明初的诗文大家刘基的寓言《工之侨献琴》一文。该文文字虽然浅显,但寓意深刻。而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将其寓意归纳为“讽刺世人以优为劣、好假恶真的世风”。我们认为,对《工之侨献琴》一文的寓意,作这样的归纳,似乎有些简单、偏  相似文献   

2.
教完《揠苗助长》行将总结全文时,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老农充满了鄙夷的神色。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寓意。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这是寓言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小学生认识理解能力欠缺,直接要其归纳寓言的寓意则难以胜任;直接由教师讲解寓意则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讲究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一、自我感受。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又多“立于文外”,难以真切感受寓言情境,困而难以感受和理解寓意。为此,教师可让学生充当文中人物,进人文中情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内容,理解寓意。如《田忌赛马》是历史寓言故事,为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我让他们充当田忌、齐威王、孙膑,随时接受我(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四个部分剖论《金瓶梅》寓意:其一,对清人张竹坡《寓意说》进行再认识,肯定其首功,指数其不足;其二,由“符号寓意”入手,指出《金瓶梅》浅层寓意的各种状态;其三,论《金瓶梅》的深层寓意,即事寓、人寓、结构寓等;其四,对从寓意作入视角认识文学作品进行再思辨,指出“文本”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红楼爹》、《儒林外史》沿用民族传统谐音寓意手法,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某一人物或事件的主观评价,它不等同干一般浅俗的文字调仉。《金瓶梅》、《儒林外史》均以人名谐音寓意,标识各种人物的品性或遭际。《红楼爹》突破了单纯的人名寓意的局限,人、事、物、词语皆有寓意,形式多样,手法精妙,寓意深刻,具有标识人物性格、命运,点明创作宗旨.揭示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振华老师:《蚕和蚂蚁》的寓意应该是:通过蚕和蚂蚁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深刻地揭示了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的社会意义有根本性质的差别,批判了让劳动人民“白做工作”的黑暗社会,抒发了对理想中新的社会制度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这样归纳的理由是:其一、童话作者对寓意有明确的说明。叶圣陶先生说:当时写这篇童话,大概是想写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两种工作态度和两种劳动的意义,表示向往新社会的意思。(见《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7期)其二、童话本身提供了归纳寓意的重要线索。文章第四自然段说:“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想,到底会弄明白的。”在文章末尾,蚕终于明白了“另一个世界”里,“真有不是白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漫画这种题型在高考中并不少见。在作文方面,1983年的《挖井》,1996年的《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2007年的全国卷《摔了一跤》,都是要求学生审读漫画立意作文。另外,在语用题当中也经常出现,如2005年湖北卷、天津卷、浙江卷,2006年山东卷、重庆卷、辽宁卷,2007年四川卷都考查了漫画,涉及的题型多为说明漫画内容、归纳漫画寓意或者是给漫画拟标题。为什么这几年会连续考漫画呢?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名作《蜀道难》,发想超旷,感情炽烈,纵横变幻,怪伟奇绝,历代论者无不惊奇错愕,叹为观止。但其主旨,绵绵千余年来,却异说蜂起,莫衷一是。要而言之,可归纳为寓意和别无寓意两派。建国以来,多数论者认为前一说不足信,而采纳后一说。但是争论远没有结束。究其原因,固非一端,然总其要,大致有二:第一,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  相似文献   

9.
寓言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即寓意。寓言的寓意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复琢磨,深入思考,自己悟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受到训练。下面以《寓言二则》(第五册)为例,谈谈怎样在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寓言二则》包括《自相矛盾》和《掩耳盗铃》两个故事。怎样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内容,进而悟出其寓意呢?教学中,可  相似文献   

10.
《离骚》中"求女"一节从古至今纷争不断,关于"求女"寓意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现实寓意和虚幻寓意两大派,现实寓意中的"求君"一说与其他诸说相比,更加符合"求女"的思想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于评点《金瓶梅》之时力主"寓意说"的张竹坡的熏陶沾溉下,清代世情小说《姑妄言》的评点中同样出现了诸多凭借"寓意"为判断准则以解读小说情节建构与思想内蕴的文字。不同于前者之处在于,《姑妄言》与众不同的成书过程使得评点者可以对作品所具寓意作出与作者本意几无暌隔差池的解读,并在这种解读中更加专注于对文本自身的分析;这就使得其在评骘过程中所提出并申明的"寓意说"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其姓名之繁,命名之巧,寓意之深,真是令人赞赏。《红楼梦》的人物命名,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上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基于此认识,本文试图以《红楼梦》中的人名为研究对象,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性格、命运,从六个方面探索其寓意,从而更好地去把握《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部寓意浓厚的象征主义作品,是20世纪欧洲文学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在《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多重象征主义手法,将抽象具体化,赋予老人、孩子和狮子各自不同的象征寓意。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江雪》的主旨历来看法不一。本文试图在学术大家对《江雪》主旨解构的基础上,从知人论世、对话文本、坐标参照、用典寓意和典传后世五个角度探讨《江雪》一诗的达旨。从身世、性格与宦海沉浮知其痴心所待;从言内表层结构晓其言外深层"垂钓"本意;从被贬时之作《渔翁》推其贬后所作《江雪》旨归;从古代用典寓意的传统表现手法,寻求解读"独钓"渊源;从典故的传承,明后代诗人对"垂钓"寓意的认同。最后得出结论:柳宗元《江雪》意在借江雪抒怀达旨,叹怀才之不遇,期帝王之垂爱。  相似文献   

15.
《摆渡》这篇短小精湛的现代寓言,字里行间处处闪射出寓意深刻,文笔巧妙的艺术美的光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寓意深刻,蕴含哲理  相似文献   

16.
《古代英雄的石像》的学习重点有二,其二为:寓言的寓意。从字面上看,此重点有两种解释:一、这是一篇寓言,要求掌握其寓意;二、以全文为前提,文中引用了寓言,要求掌握所引用寓言的寓意.考察全文,第一种理解更符合编者的意图.然而在此之前,人们是普遍把它看作童话的. 本文写于1929年9月,于1931年6月连同作者的其它八个童话作品合集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以后在40至47年间共再版了七次.1959年,中国少儿出版社编印《叶圣陶童话选》时,也选入了这  相似文献   

17.
冷香丸是曹雪芹戏拟的寓意丰富的意象。解读冷香丸的寓意,除了要探究药方本身的象征意义以及热毒症的寓意,还应该联系整部《红楼梦》中的其它相关意象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理解冷香丸的最主要寓意。  相似文献   

18.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19.
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杨柳青年画往往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在《连年有余》中,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细心研究一下,该文折射出的一些现实意义远比其寓意更为广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