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郑鸣主编的记述中国当代著名新闻记者、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先生新闻思想和实践的专著《关于记者:郭超人新闻思考》,2010年6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之后,很快受到了思想文化、新闻传播及诸多相关领域读者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郭超人有着传奇的记者经历与新闻管理的丰富经验,有自己坚定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新闻史上,涌现了许多恪尽责任,追求公信的杰出代表,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从1956年踏上青藏高原开始从事新闻工作,郭超人在44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如《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非洲笔记》和新闻论著《喉舌论》等。这些作品中闪耀着他恪尽责任、追求公信的思想,在中国新闻史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他坚实的脚印。郭超人的新闻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纪事 7月耳目,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宣动委新闻部和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媒介与妇女研讨会”,深入研讨有关妇女宣传问题。 7月5日,夏庇若新闻教育基金奖学金在京颁发。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到中国新闻学院为32位获奖者颁奖。  相似文献   

4.
郭超人同志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杰出记者。今年 6月不幸因病逝世,我们深感悲痛。本文是文汇报老记者黄俭和新华社徐海同志 1984年 4月访问郭超人后写的。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郭超人认为此稿暂时不发为好,作者尊重他的意见,稿子压了下来。   如今斯人已去,我们刊发此文,一方面是悼念郭超人同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让年轻的新闻同行们学习郭超人艰苦采写的精神,把他的优良作风传下去。  相似文献   

5.
“大风起兮云飞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部署下,广袤的西部地区开始昂首阔步进入大规模开放、开发时期。在西部省区迅速建立起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新闻队伍,加强对西部开发宏观战略的报道,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迫在眉睫。 去年10月,按照中宣部要求,新、甘、宁、青、藏、内蒙、云、贵、桂九省区的省级党报、电台、电视台各选送一名年青的新闻业务骨干前来北京中国新闻学院报到,组成“西部省区新  相似文献   

6.
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学学士(1913年)、第一个硕士(1921年)、第一个博士(1934年)的新闻学院,被誉为"新闻学圣殿"。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是迄今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新闻学院。在1908年9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之际,黄宪昭进入该院学习新闻学,是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1912年,黄宪昭顺利毕业,成为第一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而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密苏里新闻学院也宣称:他是"第一位国际留学毕业生"①。在他开启了中国人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之门后,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62人前往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国务院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我重读了郭超人的《喉舌论》 (1998年再版 ),颇有收获。这部书中有几篇文章论述了开发西部地区新闻宝藏的重要性,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做好西部大开发新闻报道具有现实意义。一  西部地区,或者说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新闻资源是不是就相对贫乏,可报道的东西就更少一些?郭超人指出:“我历来认为,在新闻报道工作上,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记者。落后的地区同样充满着新闻。我作为一个记者就是在一个落后的民族地区--西藏成长起来的。西藏经济虽然落后,但新闻资源异常丰富,是一…  相似文献   

8.
为弘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促进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11月19至20日,郭超人新闻作品研讨会在武汉进行。此次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本刊特刊发《名记者郭超人在新闻史上的烙印》和《郭超人故乡寻访记》两篇文章,以表达对郭老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杨丹玫 《新闻前哨》2010,(8):101-101
本刊讯在我国新闻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辞世10周年之际,《回望高峰——郭超人新闻作品研讨会文集》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重新认识西部的新闻资源 西部世界博大精深,像打开的一部卷帙浩繁且永远续写着的巨著。 对于西部地区的新闻报道,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怨天尤人。经济暂时的贫困、落后,并不意味着新闻资源的匾乏。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同志四年前曾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我历来认为,在新闻报道工作上,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记者。先进的地方有新闻,落后的地方也有新闻。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把它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闻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郭超人同志生前曾多次为《新闻战线》撰稿,去年还为本列国庆专辑题词:“满腔热忱书神州新赋全神贯注写世纪华章”,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郭超人同志的逝世,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损失。本期特发表郭超人同志秘书卢什云此文,以表达新闻界和本刊对郭超人同志的怀念和深切哀悼。尽管您是我们尊敬的师长,尽管您是我们爱戴的社长,但我们仍愿像往常那样自然而亲切地称呼您:老郭!每当夜…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赵启正院长,尊敬的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学庆祝新闻学院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这个日子,不仅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重要的,而且对我们党领导开创的新中国教育事业也是重要的。在此,我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莅临庆祝大会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新闻学院的关心和厚爱。此时此刻我还要特别代表学校对新闻学院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50年来在新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感谢新闻学院几代…  相似文献   

13.
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6月1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为了纪念这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本刊特刊出这篇稿件。这篇稿件是作者在1984年4月特为一家新闻专业刊物采写的。在稿件即将刊出时,郭超人接到就任新华社副社长的任命,有很强组织观念的郭超人告知作者,称这一级干部的宣传,须经有关方面批准,希望不发。16年之后,我刊节选刊登这篇稿件,以表示对郭超人同志的怀念。他的精神和作风,令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当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步伐,西进序曲开始奏响之际,我重读了郭超人1998年再版本《喉舌论》,小有收获。这部书中有几篇文章论述了开发西部地区新闻宝藏的重要性,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做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新闻报道,办好西部各省、区报刊,具有现实意义。 基本观点:落后地区同样充满新闻 西部地区,或者说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新闻资源是不是就相对贫乏,可报道的东西就更少一些?作者指出“我历来认为,在新闻报道工作上,没有落后的地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1994,(1)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说新闻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经济改革办法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不久前在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上指出:“新闻工作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新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各自不同的客观规律,因此,新闻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经济改革的办法。”“我们绝不能混淆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纪事(9月10日——12月10日) ○9月12日舆论监督与改革研讨会召开。首都新闻、司法及有关党政机关负责人提出:加强舆论监督,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9月《伊犁晚报》创刊。这是我国创办的第49家城市晚报。○9月14日国家主席杨尚昆为中新社成立40周年题词:“让世界了解中国。”○9月14日《上海英文星报》(SHANHAISTAR)试刊。这是上海筹办出版的一份向国内外发行的英文报。○9月18日复旦新闻学院又聘请一批兼职教授。穆青、郭超人等8名新闻界知名人士成为兼职教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郭超人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1956年,郭超人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到新华社工作后,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西藏,做驻站记者.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产业是现代社会的神经和血液,是一项需要新闻人付出满腔热忱、百倍艰辛甚至热血和生命的事业。这一岗位要求新闻人对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履行的历史使命有一种充分的自觉。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记者是什么?假如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视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中国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指出:新闻工作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中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院50周年。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向人民大学新闻学院50周年华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人大新闻学院50年来为自身的发展奋力拼搏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同时还要祝贺人大新闻学院50年来为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50年来,人大新闻学院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新闻学院,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面旗帜,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己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倪宁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博士生导师,更是兢兢业业,潜心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韧劲、勇于担当的魄力和卓尔不凡的智慧积极投身于新闻教学和学术研究当中,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倪院长,让我们一起聆听倪教授从事新闻研究工作的真知灼见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