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小说的特质之一是它内涵的博大精深,与此相应,其结构的构建就显得愈发重要。在以往的长篇创作中,结构的设置大多依附于情节的因果链条,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统摄全篇,结构线与情节线大致吻合。情节的纷繁复杂与多维的线索可能造成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文明中,水和陆地都分别隐喻了疯癫与理性,颠覆与稳定.在1980年后的中国,伴随着乡土中国迅疾的现代性旅程,"水"与前现代中国激荡出惊心动魄的疯癫浪花.新时期3篇与"水"有关的小说--<小鲍庄>、<古船>和<米>--记载了知识分子"大水"(现代性)当前,从热切呼唤到冷峻思索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作家是社会文化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对于人的存在状态的审美关怀与把握,往往表现为持有的救世忧思和使命感。上世纪80年代,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俄当代作家张炜与艾特玛托夫,在面对社会变迁、面对人性恶的迷狂与拯救并企图摆脱这一尴尬境地时,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有互相交错的两大结构:一是形而上的宿命结构,掌控着全书的情节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是形而下的写实结构,具体叙述描写情节和人物。写实结构的构成和功能,有两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主要层面:人物关系结构是以宝玉为中心形成的类似于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以其与宝玉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在作品中的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而故事情节结构则表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情节的变化演进。其骨干是三个互有联系的主要情节线索,而其演进的过程形成了几大情节单元。而每个情节线索和情节单元都经历了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全书的总情节走向其宿命结局,呈现出群峰连绵奔簇的样态。  相似文献   

5.
作家是社会文化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对于人的存在状态的审美关怀与把握,往往表现为特有的救世忧思和使命感。上世纪80年代,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俄当代作家张炜与艾特玛托夫,在面对社会变迁、面对人性恶的迷狂与拯救并企图摆脱这一尴尬境地时,共同选择了传统文化下劝善的人道主义救赎,《古船》与《断头台》便是这种探索的表现。一、血腥序曲——人性失乐园,异化的原罪人性异化是历史的必然,往  相似文献   

6.
浅谈《古船》的结尾罗淑玲张炜的《古船》是新时期一部被誉为“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它以北方农村一个乡镇──洼狸镇为中心展开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建国后近四十年的历史,对以洼狸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复杂的心理历程和文化积淀作了多方面的揭示,具有深沉而...  相似文献   

7.
新编的第三册高中语文课本增选了《诗经》中《邶风·静女》一诗,根据教材的注疏。将该文直译如下: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上等候着我。(你)藏在那里不露面,急得(我)挠头直徘徊。娴静的姑娘多么漂亮,送给我一根红管,红管红润闪亮亮,我喜爱漂亮的它。从郊外的田野采一束茅草芽送给我,它实在美丽不同寻常。不是茅草芽本身美丽,是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赠给我的。(括号内的文字为笔者根据教材编者的理解补充的。)这一首诗写了三件事:约会,赠管,馈荑。那么,这三件事发生的先  相似文献   

8.
一、《易经》也是一部教育宝典 如果说《易经》是占筮书、哲学书、历史书、礼书、天文书等,人们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并无新意。近年来,柯云路阐发的《易经》还是一部气功书的见解,随着他的专著《人类神秘现象破译》的发行,亦传播极广。倘若说《易经》也是一部教育书,恐怕不少人会不以为然的,认为这是牵强附会或胡联系。的确,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很少谈到《易经》。但是,《易经》这部超凡人圣的先秦典籍,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的联系,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很值得研究、挖掘。  相似文献   

9.
《古船》与《百年孤独》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改革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面对西方,面对世界,我们将作何种选择?这是现代中国人的困惑,当然也是中国文学的困惑。已经有先驱者们在作着尝试,已经有些作家有所选择。于是出现了《变形记》似的《我是谁》和《蓝盖子》,《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你别无选择》,《麦田里的守望者》式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出现了荒诞魔幻、黑色幽  相似文献   

10.
吴晗的《谈骨气》开篇点题:“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继而引用孟子的话,揭示了“骨气”的内涵,接着紧扣论点,举例证明,显得材料翔实,例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以此为目的的"感知·领悟·创造"阅读教学,针对现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流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感知·领悟·创造"是阅读过程的三个层面,它们逐级提高,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碧螺春>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调查采访了解有关荼的知识,课上实践焙茶,体会茶文化的魅力,感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3.
《长城》(六年制第十二册1课)是一篇写景状物的看图学文。本课共有两幅彩图,一幅是长城的远景,另一幅是长城的近景。对照图中景物,课文描述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说明雄伟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观察《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观察,弄清图中的景物: 1.作者站在什么地方按什么顺序观看长城?  相似文献   

14.
《古船》是一部记录家族、争斗、苦难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小说。该论文旨于对《古船》中的人物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借助语文课本中优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观潮》(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教学时应紧紧把握意境,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欣赏美的韵味,激发美的情致,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火烧云》安排在六年制小语第十册第四组课文里,教学这篇阅读课文时,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自学,教者着重把好以下“三关”:一、设标学生自学课文,首先得明确学习目标。教者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设标。1.理解语言文字。由课后生字表可知识  相似文献   

17.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古船》的叙述者构建在叙事主体中回溯了文革时期洼狸镇的怪诞往事,并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侧面加深叙述,分层地演绎出那段历史的真相,和线性叙述的叙事主体紧密交融。小说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各自立场的回忆揭示洼狸镇镇史中的残酷真相,突出中国近代乡镇的历史风貌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西门豹》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历史故事讲的是两千多年前,我国一位姓西门,名豹的人为民除害兴利的事.这个故事以他的名字作题.教学本课文,可以按“调查”、“除害”、“开渠”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