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正>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深刻地揭示了学、疑、思三者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充分说明了"问"的重要性。"疑"就是质疑,提出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2.
一、何为叩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格言,它揭示了孔子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学思并重。孔子还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里,孔子点明在“学”和“思”中间有个关键的环节“问”。这个“问”是沟通学和思的桥梁;古人还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王筠《教童子法》)。“切问”和“善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问的方式多种,对待问的态度多样,这是教和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关于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孔子的“问”的艺术,《学记…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之说说明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为此,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谈点看法。1、增强教师自身素养,树立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生物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教师的甘露去滋润,才会使艺术之花开得婀娜多姿、绽放异彩,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问题意识,做到时时…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小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既获得知识,又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运兰 《科学教育》2007,13(4):46-47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作为一种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疑,思维才有方向;有疑,学习才有动力;将疑“问”出来、“质”出来的过程,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疑是思之始,有疑而问,乃是非曲直常理。但长期来教学提问不被教师所重视,人们习惯于以讲来“灌”,似乎只有教师“讲”得好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功底,因此,教师讲课成为衡量一堂课教学优劣的主要标准。实施新课程,人们开始积极尝试着以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可疑与问是有学问的,有些老师的提问有时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8.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以,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课堂设疑,既能起到传播知识、巩固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能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深刻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知识的增长,知识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这话强调的是“疑”和“思”的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学”必须建筑在“思”的基础之上 ,而“思”又必须依赖于“疑”,由此可见“疑”的重要作用 .明代学者陈献章对此说得更为透彻 ,他说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 .”陈献章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 ,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只有有了“疑”,才能去分析、探求 ,以至于最后释“疑”.因此 ,成功地创设情景 ,合理设疑、质疑、激疑、释疑 ,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 ,不断给学生思维的契机 …  相似文献   

11.
“学须有疑”、“有疑而问”。“疑,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可大进”。我国古代教育家对“问疑”重要性作了科学的论述。现代有位心理学家也说:“问题是思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各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各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创建特色学校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正在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我省的忻州七中、翼城五中和长治市清华中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了“卡式教学”方法。这三所学校把学、思、疑、问作为填卡的起点;把课堂上“教”与“学”的相互碰撞作为立足点;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落脚点,全力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卡式教学”使这三所学校受益匪浅“,卡式教学”打造出了三所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优秀的教学思想之一,就是主张求疑与反思。孔子说的“每事问”、“疑思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主张的“熟读而精思”以及他概括的“无疑—有疑—解疑”的求索过程,都 是求疑与反思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与疑从来就有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题置疑,就会激起学生求索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思维,培养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获得了知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能针对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大胆创造设计出不同风格、更富实效的课型,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求知,真正做到愿学、乐学、爱学。一、“问”使课堂活起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问”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要珍视学生的提问,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问,敢问是好学的标志,善问…  相似文献   

16.
政治课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创新,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 创造一个充满问题的学习情境 一般的思维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设疑、激疑、解疑,形成有疑——有问——有思——有解的积极思维的过程。要通过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悬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为学患无疑,疑则进”。如在讲“民族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时,可联系现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思是行之端。没有疑问,就无所谓思考,无所谓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在《课标》中,要求“能对课丈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被格外地重视起来,而质疑能力的培养直接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问是课堂教学的蟮本方式之。会问的教师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从学情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的准确把握;会问的教师源于fI身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灵活处理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会问的教师源于在学生无疑处没疑,在学生有疑处不着痕迹地点拨、引导解疑,让学生无疑处生疑,有疑处思疑。可见,“问”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梁燕 《今日教育》2009,(8):30-31
提问源于“学须有疑”“有疑而问”,作为.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历来有不少论述。孔子主张“每事问”,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则认为“大疑则可大进”……  相似文献   

20.
“质疑问难”浅析许兰英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出。”可见,疑是学习进取的关键。有疑了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质疑问难“双边”活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