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置于文学门、管理学门或传播学门,难度很大;作为二级学科可置于新设一级学科"文化与信息产业管理"下,也可置于管理学门下的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档案与出版管理"或文学门一级学科"传播学"下.出版学可分为理论、历史与应用出版学三个层次,可设普通出版学、出版史学、图书出版学、杂志出版学、报纸出版学、音像与电子出版学、网络与手机出版学等七个子学科.  相似文献   

2.
张志强 《出版科学》2007,15(3):12-15
本文认为出版学应该而且必须是一级学科.作者援引出版学专业的国外例证,说明在我国可将出版学放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在一级学科出版学下可以设置二级学科,也可以不设置.如果要设置的话,目前暂时可以设置两个:出版理论与历史;出版物生产、经营与管理.此外,在专业学位上应设出版学专业学位,即出版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出版传播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传播学是出版学与传播学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交叉、边缘、应用性的新兴社会科学,同时具备综合整体性、开放发展性、依附互补性的学科特点.其学科地位在与上位学科(出版学、传播学及信息科学等)、分支传播学、分支出版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得以确立.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本身的互动中生发出独特的出版传播研究方法.学习与研究出版传播学有助于出版理论建设并推动出版学学科建设,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传播现象并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有助于解决出版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并提高出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永强 《出版科学》2021,29(1):5-11
新时代为中国出版业提出了新使命,急切需要出版学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下3个问题:(1)出版学升级的时代之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版学急需升级为一级学科,更好地发挥出版的政治、文化和外宣功能;(2)出版学升级的学理之问:新时期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为行业提供理论基础的出版学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3)出版学升级的行业之要:出版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突出,出版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近期,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高校出版专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我国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本、硕、博出版教育培养体系,社会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强烈,但由于出版学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导致专业师资不足,招生、就业面临一定困难,且缺乏系统优质教材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如何完善出版学学科体系、构建多元化出版专业师资队伍、优化出版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丰富出版学知识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出版专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出版学学科体系建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学学科体系建设是出版学专业建设的首要议题.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出版学学科体系的认识至今分歧较大,没能达成共识.文章在分析出版学专业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出版学一级学科的理论构想:出版学.下设三个三级专业:编辑学、印刷学、发行学.  相似文献   

7.
出版学历来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上世纪30年代,我国最早提出了出版学的概念,到50年代,日本人出版了他们自己的《出版学》,60年代韩国人也出版了他们的《出版学》.从三个国家出版学的产生来看,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构成,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培养目标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说,出版学是在众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少数科学技术知识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对其特有的研究对象的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独立地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吴赟 《现代出版》2007,(4):14-18
在当前我国的出版学研究中,经济学分析是一个薄弱环节.与教育经济学、电信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学科相比,出版经济研究已经落后.就出版学学科发展与理论建设而言,较为成熟的出版经济理论体系远未形成,相关的理论研究多停留在学科体系设想和基本范畴研讨阶段.  相似文献   

9.
用于社会     
上期提到出版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所以要将学科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学以致用上.本期则主要强调,就学科范畴归属而言,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由此决定出版学研究成果必须用于社会、造福民众.  相似文献   

10.
近五年来,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从出版及其相关概念内涵、出版学研究对象、出版学学科体系与出版学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此期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的各种认识进行归纳与分析,并阐释了作者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论出版学的学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学并非某一门课程所能概括的单一知识存在,而是由许多个知识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出版学也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科学体系之外的独特知识系统,而是隶属于更大的知识体系之下,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子.因此,我们探讨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实际上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出版学由哪些分支学科构成?出版学与哪些学科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对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会用哲学     
前三期《卷首语》分别对出版学的独立性、应用性,以及社会科学性作了阐述,意在对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及特征做较为完整的概括.从本期开始,我们再来探讨怎样进行出版科学研究,也即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学科研究的问题.会用哲学,指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哲学方法作为出版学方法论的基础,以使出版学研究能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出版学高等教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在理论探索、学科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时至今日,出版学的学科定位依然模糊不清,处境尴尬.本文梳理整合了出版学学科定位的现状,对出版学学界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情况作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出版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紫初 《出版科学》2002,(3):4-11,17
本文从出版概念,出版活动的功能,出版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五个方面,对迄今为止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的各种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与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五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出版产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从出版学建立的直接动因、出版学面临的困境、国内外出版专业课程变化的历史和趋势、其他学科的借鉴以及出版业的需求五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当前出版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本文提出,出版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一般和特殊、理论性和应用性、博和专、立足现在和面向未来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出版学本科教育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出版学始于出版业务研究,是我国的特色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学在研究对象界定、研究范式形成、理论体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学术共同体与学术交流阵地构建等领域取得系列重要成绩,初步完成内外部学科建制化.然而,出版学目前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技术发展和出版业变革等挑战,逐渐显露一级学科缺失、内在动力不足、人才培养供需脱节与国际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亟须提升其在国家学科体系的地位与层级,并推进内在知识体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学科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实现学科建制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出版美学三大基本问题——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为例,对近二十年来出版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文章系统分析了各学者的观点后,得出结论:出版美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美学意义的社会科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的外延是包括编辑、印刷或复制、发行等在内的出版活动,其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崛起,编辑学和出版学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与以往大有不同,编辑和出版各自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其不合理性愈来愈明显。它容易给人们造成认识上的模糊和观念上的分歧,不利于编辑学和出版学本身的发展和学科定位,不利于编辑和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编辑学和出版学不能合二为一,应该还各自学科以本来面目,走各自发展的路子。编辑学界和出版学界要与时俱进,勇于树立"大编辑"、"大出版"的观念,为跨国传播、跨文化传播和我国的传播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出版学学科属性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学拥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国家有关学科目录和一些传统学科的视野中,出版学作为专门之学的不可替代的独立学科地位还经常面临质疑。在各类学科分类体系中,出版学也依然处于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外向延伸。对于出版学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20.
周卓  陈丹 《出版广角》2022,(17):18-23
围绕建设文化强国与出版强国的使命和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推进出版学学科建设为目标,在出版学科共建背景下,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智库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出版学科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发展模式和建设内容,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出版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