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谐音”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手法。它能增强语言的含蓄、风趣、幽默、讽刺等表达效果,许多修辞方式就是利用谐音这个条件得以实现的。语言的丰富多彩,辞格的群葩竞放,就有谐音的一份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汉语谐音的运用及其文化心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的谐音作为一种普遍的民俗、民风现象存在于汉人的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之中,数量之多,应用之广,一直为汉族人所乐道。一种语言中的谐音成分跟该语言的语音结构固然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它还跟一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相联系。弄清楚汉语谐音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汉语交际语言,并在语言运用中表达得体。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是语言存在的一种新的形态,谐音字就是其中一种。谐音是运用字词之间的音相同或及相近(即相谐)的关系,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食品广告中的谐音现象极为丰富,使用频率也很高,谐音字的语言表现形式除了受文字本体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试探店名谐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店名是一种应用语言,既具有语言的一般性质,又有区别于其他应用语言的特征,传达商业信息,同时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文化。目前,店名谐音现象越来越多,本文以南通市为例,搜集众多使用谐音的店名,并尝试分析、探讨产生这些谐音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在汉语中尤其多见,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我们重视这一现象的原因.谐音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产生了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现象.谐音现象对于母语并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很难掌握,所以本文以分析汉语谐音现象特点及应用为出发点,揭示谐音现象的重要性.笔者希望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汉语中的谐音现象,通过谐音现象更好地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的词汇、语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谐音是利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用同音字和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的一种修辞格现象。谐音字画将汉语中的谐音字应用在书画创作中,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笔者结合在海外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经验,发现很多母语非汉语的二语学习者普遍认为同音字和近音字是他们学习汉语时的一大障碍和难点。我有幸结实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中心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教师赵华老师,并从她的《谐音"画"汉字》中得到了诸多启示。本文力求将谐音字画应用到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减轻学习者学习负担、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将文化与语言教学相互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周飞 《小学生导读》2008,(Z2):36-37
谐音,是字、词音同或音近的一种语言现象,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同时表达表面与暗含的两种意思。往往表面意思是次要的,而暗含意思才是主要的,即所谓"言在  相似文献   

8.
谐音是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的谐音现象在修辞、文化和学习记忆等方面有一定的可比性。英汉诗歌都借助谐音押韵增强表达魅力。英汉民族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异同反映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中运用谐音词促进认知记忆,英汉民族皆然  相似文献   

9.
周梅 《楚雄师专学报》2013,(8):34-37,41
汉语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汉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文学作品中。笔者试从汉语语音和汉语语义文化特质两个方面探讨汉语谐音的内部形式基础和转化机制。汉语谐音从形式上看是依据语音来延展的,亦即汉语语音是汉语谐音的形式基础;汉语谐音从内容上看是依据汉语语义的民族文化特质来进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转化的。  相似文献   

10.
潘秀秀 《现代语文》2014,(3):149-151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以汉日语言的谐音表达为切入点,探讨了汉日语言中相近的语言现象所负载的相关文化信息。文章认为,从语言修辞学、语言心理的角度看,汉日语言的谐音表达方式有趋吉避凶、幽默双关等;汉日语言中多谐音词的原因是同音词和近音词多、"言灵思想"、追求幽默感。  相似文献   

11.
谐音是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谐音的产生、发展,促成了谐音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具有浓厚的汉民族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蕴涵。本文就谐音产生的因素做一些探讨。从表面看来,谐音现象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然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又是有必然性的,它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表达技巧,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将拟表达的内容通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呈现.认知语言学视域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按照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谐音中拟表达的内容属于一个"域"(domain),谐音中使用的字词属于另一个"域"(another domain),是一种跨...  相似文献   

13.
侯银梅 《文教资料》2014,(15):27-28
网络语言是为了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而发展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谐音是网络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讨论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分别从网络谐音词的分类、特点、表达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揭阳话是潮汕话中较为古远的一种次方言,有各种变音现象。本文只概括其中几种,即丢音、换音、重叠变音、谐音、合音、讹音。了解这些现象对于我们研究潮汕方言的空音现象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商标的文化特征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标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地域、民族风俗、美学特征,因而中外商标翻译除了必须遵循两种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还应注重研究与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特别是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恰当采取音译法、直译法、音意合璧法、谐音取意法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谐音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亦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谐音,就是指"利用不同词语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音修辞手段".谐音辞格通常用以表达各种感情,获取特殊的修辞效果:或含蓄深沉,或委婉曲折,或风趣诙谐,或生动活泼,或新奇独特,或尖刻辛辣……不一而足.谐音现象在汉语中极为常见,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以语料为基础,就谐音辞格在汉语中的具体运用作较为全面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谐音,是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种语言现象,利用这个条件构成的修辞方式叫谐音双关,它能含蓄有趣地表达思想,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在古今汉语中,这种修辞方式常被广泛地使用着。古代表现爱情题材的诗歌,常常用谐音双关来表达男女双方的爱情,因而形成了委婉曲折、缠绵悱恻的特殊风格。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四句诗叙述一对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游越  周翎 《文教资料》2011,(7):35-36
谐音是一种语言的转码现象,实为同音替代关系。文章以语言文化、认知心理为基础,以信息内容和交际态度为依据,从"本体"与"谐体"间的替代模式来分析谐音的类型,进而探讨谐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汉文化的语音精灵--谐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作为一种语音类聚,广泛存在于多种语言中。由于语音、社会、民族心理等因素,它在汉语中尤为充牣。谐音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谐音修辞,并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20.
趣话谐音     
音同或音近的字词便形成了谐音。汉语中存在着很大数量的谐音词,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