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20世纪化学发展的催化剂:诺贝尔化学奖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化学奖从1901年颁发至今,其中除因世界大战等原因,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1942年没有颁奖外,已有134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国家分布见附表)诺贝尔化学奖已成为公认的化学研究中最突出的成就奖。获奖  相似文献   

4.
宋心琦 《百科知识》2000,(5):15-15,24
本刊第三期刊登的《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化学动力学》一文中谈到,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Zewail)因其在飞秒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本人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飞秒化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有读者来信表示希望进一步了解“飞秒化学”有关知识,本期我们刊发《浅谈飞秒化学》一文,对“飞秒化学”这一学科,以及泽维尔所做的颇富创见的工作给以专门介绍。 “飞秒化学”这个名词的含义不很准确,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个新的化学领域,其实所谓“飞秒化  相似文献   

5.
6.
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理论化学家哈佛大学的马丁卡普拉斯(MartinKarplus)教授、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莱维特(MichelLevitt)教授.和南加州大学的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I)教授。诺贝尔颁奖公告指出,三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研究复杂化学体系的多尺度模型”。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表述。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三位科学家的工作及其重要意义.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提供了两篇介绍性短文.分别面向大众和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本文以这两篇短文涉及的内容为基础.结合理论化学本身的发展趋势,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工作.以及其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夏斌 《百科知识》2003,(2):9-10
所有生物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如何揭开它们的庐山真面目,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成果。获奖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人约翰·芬恩(John B. Fenn,1917-)、日本人田中耕一(Keichi Tanaka,1959-)和瑞士人库尔特·维特里希  相似文献   

8.
9.
《百科知识》2007,(11X):7-9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德国物理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埃特尔的获奖也是自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因“在表面化学中的发现和研究”获得1932年诺贝尔奖后,表面化学领域的第二个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科技信息》2013,(20):14-14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三位科学家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获奖。获奖理由是“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诺尔斯、夏普莱斯和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手性和手性分子碳原子在形成有机分子时,可以通过4根共价键和4个相同  相似文献   

13.
14.
一个优美的使人非信不可的理论,如果它们预见是错误的,或者更糟糕是荒谬的,那这个理论是没有用的。基本粒子物理学家,当他们在20世纪试图用量子场论去描述实验时,他们反复遇到的正是这样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0,(2):79-79
1999年,科学家们认识了干细胞的非凡潜能,未分化的细胞可以发育成任何组织,从而可能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今年晚些时候,两支研究队伍宣布他们可以延长细胞的青年期,保持胚胎细胞可分化的最大潜力。该项技术突破引发了新的研究旋风,也导致了一场道德大辩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及亚利耶·瓦谢尔,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1999年SCI收录期刊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网上最新信息,报道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最新概况,包括:收录的期刊数量,各种可得到的产品,电子期刊及《科学引文索引》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谷第 《百科知识》2012,(23):4-6
我们的身体由难以计数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指挥人类眼、耳、鼻、舌、身的复杂任务呢?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天线——"G蛋白耦联受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1981—1999年学位授予情况$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郑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