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我的宗教,我为它而痴迷。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创办一所让学生永远怀念的学校。对语文来说,一篇文章、一幅油画、一曲交响乐、一部电影可以是教材,一个关于社会的、人生的题目也可以是教材,因为学生需要广阔的知识。——王泽钊  相似文献   

2.
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已近10年,从旧的人教版到新的上教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会了如何更加合理的使用教材.也可以说是让我学会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一个过程。新教材带给我的感受是让学生思考的多了,让学生动手的多了.而让学生掌握的繁难的概念理论少了。针对教材的改变,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年级课本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文章,不仅可以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材料,更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模仿的范本,而且结合说话课教材的安排,教师还能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由词到句再到篇的指导。这样,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更为学生接受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使教材得到充分的运用。一、游戏法这里提到的游戏并不是通常所指的游戏活动,而是指教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如同做游戏一样投入其中感受到乐趣的写作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方法便是让学生扮演被观察的事物。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时,我有意识地让学…  相似文献   

4.
表扬的尴尬     
杨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说她是我的骄傲,是我在班里树立的一个典型,是我对其他同学进行正面教育的教材。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在继承老教材的基础上,知识上更突出新、精,事例的列举更贴近学生知识水平与生活,教材的处理更为人性化、科学化。教师只要扎实上好每一堂课。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我认为形、神、色、影具备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尺。我的《中国水资源》这堂课,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6.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7.
教材只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课程的再选择、设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下面是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带领学生“玩”出的一些做法和实践感想。  相似文献   

8.
以前我在备课时,常常根据教材上的题目和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些思考题穿插在讲课过程中,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大都在课本上可以找到。因此到了课堂上,学生只能在教师提出问题时被动地回答,主动参与性不高。实施新课程后,我把学生参与的活动贯穿在备课始终,而且体现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进行主动思考,甚至可以同教材中的“小朋友”展开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冰 《考试周刊》2009,(38):14-15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巾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甘怀喜 《甘肃教育》2006,(11B):31-31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对于每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难点,教材的其他内容一般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要突出针对性。要讲究问什么。怎么问,通过问要起什么作用等。通过问答.分清“枝”“叶”,达到正确全面理解教材的目的。如在教学《麻雀》时,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让学生明白空间是一种什么力量,为什么说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是该文的重难点。我在教学时,紧紧围绕重难点,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一名普通的校本课教师,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剪纸。说实在的,剪纸对我来说太陌生了,尤其是需要自编教材,难度就更大了。但是我深知: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课堂,不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扬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几年来我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剪纸教学方式。一、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惊喜编教材是为学生服务,让剪纸进入课堂,可以提  相似文献   

12.
从拿到高一化学新教材到现在,我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开心、困惑、迎难而上、初获成功。开心是指刚刚拿到高一化学新教材时,还没有翻开就感到开心。为什么呢?上下两册教材加在一起比原来的一本书还要薄,这意味着可以少备一点课。再翻开教材一看.很多彩图,一目了然,可以省很多事。实验也多,非常合学生胃口。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提倡一种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十分认同这一观点。教师要"授人以渔",首先要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使学生"得法于课内"。作文教学,亦应如此。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信手拈来的写作源泉,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教材,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在此,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篇目,谈谈我的些许做法。  相似文献   

14.
我向往的高中语文教材北京师大二附中吴林书听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要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作为曾经参与过实验教材编写的人,谈谈我向往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什么样的。语文教材的主要部分是选文。按照语文学界的前辈叶圣老的说法,教材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  相似文献   

15.
李永宁给李镇西的信镇西先生:今天我想与您就“例子”教材观做一探讨。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拿来做要改变教材观的强有力的证据。我并不反对把现在的教材看成是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就应当是个例子。“例子”教材观一方面借叶老的话巧妙地回避了现行教材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一厢情愿地肯定持有这样的教材观可以组织成功的教学,由此导致“例子”教材观的几个重大误区。一“正确的教材观要求师生把教科书当成活材料,而且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时还可以为达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辅助…  相似文献   

16.
使用新编《生物》教材后,深感教材以其新颖的结构特点,表明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学科。”这种改革在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方面有所突破。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开发学生智力和发展能力为主,组织教学探索。一、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创造思维情景,培养观察能力据统计,新编《生物》教材中有348幅插图,~幅画就是一个情景,能引起学生思维,使直觉与想象结合起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一幅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朱丽亚 《师道》2006,(7):6-8
教育是我的宗教,我为它而痴迷。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创办一所让学生永远怀念的学校。对语文来说,一篇文章、一幅油画、一曲交响乐、一部电影可以是教材,一个关于社会的、人生的题目也可以是教材,因为学生需要广博的知识。-王泽钊“朋友们都说我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我说我就是撞到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我把南墙撞倒了,我为什么要回头?”说这话的人叫王泽钊,今年44岁,山东青岛市一位有着18年教龄的高中语文教师。令王泽钊屡撞南墙的起因是:从18年前成为教师的那天起,王泽钊就嫌语文统编教材“课文没几篇有人文价值的”,而有的“简直就是在说谎!”从那…  相似文献   

18.
张主方 《现代教学》2006,(7):104-105
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与择优意识是一种能力,我认为学科教师可以从教材文本、物理学的史料、方法论范畴、经验和资源中着手完成这一项工作。 适合学生发展的就是最佳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历史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认为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没有学会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教材是中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特别是历史教材,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如何利用历史教材使学生学会阅读技能、理解潜在意义呢?根据学科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历史科的阅读主要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墨香飘溢的中学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当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留连忘返。我们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几大类型的美,又可以让学生享受教材中的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还可以让学生享受语言、结构等形式美和形象、意境等内容美。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挖掘美的因素,让学生把握美、追求美、创造美呢?一、在诵读中把握美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以感知的。因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语文课其内容是显性的。比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