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进步政治派别。他们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对于促进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对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创建,立下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反对奴隶制及反动儒家的斗争中,他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旧,建立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进步的历史进化论,制定了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推行统一战争的“法治”路线,提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挤、政治、文化主张。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闪耀着批判的战斗精神的光辉,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热情。 但是几千年来,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者和国内外一切反动派,一直把法家视为异端邪说。法家的代表人物遭到攻击,法家的著作受到歪曲,法家的历史作用被抹煞,儒法斗争的性质被颠倒。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法家的思想,对法家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给予科学的评价,弄清反动派为什么和在那些主要问题上攻击法家,对于识别尊儒反法思潮的阶级实质,识破儒家的反动面目,吸取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直隶(今河北省)南皮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十六岁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1863年(同治二年),二十七岁时考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同治、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治派别——清流派,它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张之洞是李鸿藻的直隶同乡,甚得李的器重和赏识,很快便投入了清流派的怀抱。他与张佩纶、黄体芳、宝廷等人常常上疏纠弹时政,被时人誉为“翰林四谏”。张之洞“遇事敢为大言”(《清史稿·张之洞传》),朝廷重大政事,必上奏评论得失、指摘弊端。1879年(光绪五年),中俄伊犁交涉,清廷使臣崇厚与沙俄擅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     
清道光十七年,张之洞出生在父亲张瑛的任所———贵州兴义府的知府衙门里。张之洞天资聪颖,在父亲、塾师的严格督促下发愤读书,十三岁便一举考取了秀才。十六岁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成为少年解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后因洪秀全的太平军兵乱和其族兄张之万两度任会试同考官,需近亲循例回避,使得此后十年间,张之洞在会试途中屡遭不利。直到同治二年,张之洞才通过会试、殿试,高中第四名。后受慈禧太后赏识,提为第三名探花,入翰林院。四年后,张之洞出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后奉旨任湖北学政。在三年的学政生涯中,他大…  相似文献   

4.
反动的《哥达纲领》胡说什么“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马克思针锋相对地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别看这只是一字之差,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 在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里,广大劳动人民终日辛劳,过的却是“破屋露着天,破衣露着体,破锅漏了底”的悲惨生活,而统  相似文献   

5.
6.
7.
张之洞送客     
<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的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之洞,因官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所以一向自命清高,对僚(liáo)属多不放在眼里,失礼之举时有发生。僚属虽然心怀芥蒂(jièdì),但又都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有一位姓肖的布政使对张之洞的这种做派大为不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利用评法批儒的机会,肆意歪曲和颠倒历史,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大吹大捧帝王将相,授意炮制了六篇关于吕后的黑文,说什么吕后是“杰出的法家”等等。为了揭穿江青吹捧吕后的反革命用心,我们不可不把吕后其人及其与江青的关系搞清楚。  相似文献   

9.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向媒体介绍本次全国两会上他将提出的建议,他对我国目前国学教育"虚火过旺"的现象提出看法。彭富春建议,国学教育必须和现代科学民主的公民教育相适应,而且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要警惕和防止一  相似文献   

10.
今天到学校接儿子,竟被老师告之:儿子画画很棒,是班里画得最好的小朋友。惊喜之余,有些意外:我和先生都自嘲是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怎么会冷不丁蹦出一个“小画家”?细细想来,儿子这个“小画家”竟是我在不经意间“吹捧”出来的。儿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会画的第一个图形是“1”,我很庆幸那时没有说,你画的什么呀,弯弯曲曲的,说是1吧,还躺着。而是对儿子说:“这不是个1吗,安安会画1了,真棒。”尽管儿子最初画的都是些无意义的曲线,我仍给他由衷的赞美。小家伙乱涂的兴趣水涨船高,兴之所至,笔不离手,我家和他爷爷家的…  相似文献   

11.
读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人们往往会产生疑问: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华南沿海地区,为什么辛亥革命却首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起义策划重点的武汉爆发?为什么武昌起义在没有同盟会领导人指挥的情况下,一炮打响获得成功?1912年,孙中山应黎元洪的邀请到达武汉,在游览张之洞的祠宇奥略楼时曾说过:“以南皮(张之洞是直隶即今河北南皮县人,时人称之为“张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也说过:“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张之洞号香涛)的合作。”在清末中…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败后,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在救亡和变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双方进行合作。张之洞在合作过程中坚持为我所用的方针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由于在思想等方面的矛盾,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合作关系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14.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晴雯这个人物曾经为不少人所注目;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更得到了“四人帮”的赏识,被吹捧到空前未有的高度。自称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公然声称:“我最喜欢晴雯”,晴雯是受“诽谤”、“迫害”的;甚至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病重、全国人民忧心如焚的日子里,她仍然兴高彩烈地窜到北京大学,再次喋喋不休地谈她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历官所到之处都极为重视人才,他认为人才对国家强盛具有根本性作用,兴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径,选用人才应不拘一格,因人而用。他的人才思想具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人才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末年的两江总督张之洞,幼年其貌不扬,学堂读书三年,先生和同窗们常予白眼。一日乡试,先生出对,点名要张之洞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1837~1909)是洋务派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主张,并付诸于行动。对此,经济史学界过去一概视为“对外依赖”、“对外投降”,尤为甚者,还追加过“洋奴哲学”、“卖国求荣”等大帽子。近年来,不少论者对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和活动进行了重新评价,对于张之洞的利用外资思想和活动,一些论者已有所论及,但还不够深入和准确,因此,需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阐发和评判。一、张之洞从抵制外资到利用外资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买画     
张之洞虽是晚清名臣,但长相确实不敢恭维,而且瘦弱矮小,怎么看都没有官样儿。他刚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的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这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个下属。画作完成后,画家公然把它挂在自己的画展上,以此聚敛人气。其他官员和百姓们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画展,想一睹张之洞的“芳容”。这幅画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将本来就长得寒碜的张之洞丑化得惨不忍睹,让人看后哑然失笑。不喜欢张之洞的人因此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20.
联惊张之洞     
光绪年间,孙中山出国留学归来,路过湖北武昌总督府, 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请他开设医院,为人民除病造福。走到门前,他便递上名片,上写:“学者求见之洞兄。”门官忙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