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对“在L”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的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研究,并对“在L”从动词后转换至动词前或从动词前转换至动词后得以实现的条件以及原因等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2.
从量的语义关系角度考察发现,"VC"、"V得VP"与"V个VP"结构在语法意义上分别表达客观规约、客观具象和主观异态结果,在量的表达上分别体现为客观抽象量、客观具象量和主观异态量。由此,三者在结构意义的表现成分、肯定和否定、时态、疑问句和语用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表达持续体概念上,汉语有两种表达形式“VP+着”和“VP+中”,二者在表达意义上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又不可简单进行同义替换,还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格"是云南方言的一个有特色的词,基于田野调查我们对云南弥勒方言"VP"进行研究。云南弥勒方言"格VP"有一般式与特殊式,特殊的"格VP"问句有"格是VP"、"格有VP"、"格能VP"、"格消VP";弥勒"格VP"问句有两种否定形式,一种是在"格"的后面直接加上否定词来进行否定,另一种是在"格"的特殊句式中来表现;弥勒"格VP"的特指问句是在"格VP"中加入指示代词"那、哪、这"等构成;结合移民史及前贤相关研究我们对弥勒"格VP"的来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语言现象应是由明清时期江淮区的汉族移民将"K+VP"带入云南的。  相似文献   

5.
论"有+VP"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有 VP”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有 VP”句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有”的独特的语法语用功能,并对“有”语法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虽然两类就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7.
也说"有+VP"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 VP”句并不仅仅是“汉语内部港台语与大陆话相互接触影响的产物”,也不能算是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变异成分,只能算是方言句式,句式中的“有”是副词而不是助动词。  相似文献   

8.
李倩 《现代语文》2013,(5):84-85
本文在陈爽《祈使性否定副词》一文中提出的否定副词"少"单独构成的祈使句"少3+VP"句式及其语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地研究,并与一般意义的否定式祈使句的某些特点做了区分,总结出该句式独特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VP+来”中“来”的历时考察,认为这个句式自先秦就已产生,最初“来”表示“由远及近的到达义”。随着两汉以来“VP+宾语,+来”和“VP+来+宾语:”句式的出现,“来”开始实意虚化,直至唐代“到+处所+来”句式的产生,“来”完成了虚化的过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VP0呢?”有多种语义类别,这些类别能够概括为带有形式标记的各种句法格式,假设、推测、征询“VP0呢?”疑问句是这些类别中的重点。假设和推测“VP0呢?”的形式和意义都有较大差异,征询“VP0呢?”形式趋于固定。深入分析这些格式是研究“VP0呢?”疑问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V 个 VP"是汉语中结构非常独特的句法格式,有不少学者曾专门对其进行过描写与研究。一是对"V 个 VP"格式的描写;二是对"V 个 VP"格式结构关系的研究;三是对"个"的句法性质和语用功能的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还有待于语法学者们进一步开拓挖掘,将其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还X呢"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句式,普遍运用于口语交际中。构式中的"X"可以是体词性成分"NP",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VP"。关于构式"还X呢"的研究,先辈和时贤主要集中于对"还NP呢"的讨论,关于"还VP呢"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对"还VP呢"构式的分类及语用功能问题的探讨更是只言片语,比较零散,因而从"还VP呢"构式的分类及语用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贺子晗 《零陵学院学报》2014,(1):177-178,200
现代汉语常有“有VP”的表达方式,文章试图通过粗略介绍“有”的句法功能及含义,让人们对其有所了解;另外着重运用“大三角”动态分析法从两方面:以古证今,以方证普,证明“有VP”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中由疑问副词加上谓词性成分构成的问句(即通常所说的“K—VP”)是方言语法研究的热点,以江淮方言为主的如东方言是北方方言和吴方言过渡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疑问句由疑问副词“果”加“VP”组成“果VP”形式发问,用法相当普遍。本文分析疑问副词“果”的句法分布和“果VP”的已然态和未然态。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动不动VP”的句式中。一般情况下句子表达较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一主观色彩主要源自于“动不动”表身含有的语义特征。我们分析“动不动”和“VP”语义上的关联,并指出在不同句类中,“动不动VP”出现的机率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如东话"果VP"句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泰方言如东话的“果VP”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于焦点的不同 ,“果VP”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有所不同。当“果VP”存在疑问焦点时 ,若疑问焦点是成分焦点“VP” ,则基式“果VP”和变式“(果 )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复问句 ;若疑问焦点是命题焦点 ,则变式“(果 )VP嗒”、“果就VP啊”、“果还曾VP啊”、“不VP啊”接近于是非问句。当“果VP”不存在疑问焦点时 ,变式“(果 )VP啊”、“(果 )VP嗒”、“果不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问句 ,变式“就VP啊”、“还曾VP啊”则接近于感叹句  相似文献   

18.
潘明珠 《考试周刊》2015,(17):171-173
本文刻画了"小心+VP"结构的具体用法,将其分为状中结构中的"小心+VP"、述宾结构中的"小心+VP",后者又分为表"提示"和"警告"两类。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大纲中该知识点的设置,通过测试了解中级水平留学生对本结构的掌握情况,最后结合具体偏误给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狗”的意象图式发展使得流行语中多了大量“狗族”词汇,其中“VP成狗”更是风靡一时,为大众广泛使用“。VP成狗”的发展是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它的固定化、语法化与意象图式变化相关。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概述“VP成狗”的构式来源和演化路径,以及“狗”的意象图式的修正与再建对该构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差点儿+VP"结构一直是语法学界热议的论题之一。从语义方面入手,侧重分析语义指向,结合语用对该结构进行解构,探讨"差点儿没"的划分歧义的方法,有助于这一语法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