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伤是阮籍咏怀诗的基本特征之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诗歌的感伤主题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其诗的感伤特质主要通过直言悲愁、感伤的物象、声音的渲染三个方面来表现。探析阮籍诗歌感伤特质的内涵、成因、影响,也可窥见古代文学感伤脉流的变化乃至文学风会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3.
阮籍《咏怀诗》中包含了大量的游仙诗,在高平陵之变前夜的现实生活中诗人痛感前途渺茫,而自己的青年时代行将逝去,因此寄意于神仙,幻想永葆青春,无忧无虑;在游仙诗发展的谱系中阮籍乃是郭璞直接的先行者。由于阮籍深知神仙世界也很渺茫,可闻而不可见,更不可入,于是他除了通过"仙心"之作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外,又通过玄言诗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后者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他的游仙诸作,这样就给后世读者留下了一个"阮旨遥深"的总体印象,他《咏怀诗》中的"仙心"反倒容易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4.
钟嵘在《诗品》中称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实陶诗大量的咏怀诗是人们探究陶渊明思想感情的另一把钥匙,从中可以窥见其时有闪现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人们全面认识末路英雄陶渊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阮籍是魏晋易代之际的诗人,他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其组诗中有体系庞大,纷繁复杂的意象系统。这类意象多从《诗经》、《离骚》、建安文人诗、魏晋游仙诗中汲取营养,再经过阮籍独特的艺术加工与创新,才得以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文人化、个性化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魏晋士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文和事迹历来为文人学者评论不已。本文从他的《咏怀诗》中所表现的悲情出发,揭示出阮籍对于世事无常、生命无常以及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并深入探究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以图展示出一个与历来文人学士眼中通脱潇洒所不同的愁情满怀的阮籍,并发掘其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咏怀"为诗之一类,当以《文选》为始,《文选》"咏怀"类诗作三题十九首。体现了编者的选录标准,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研究其标准,并且挖掘出《文选》"咏怀"诗有题材模糊、背景难寻,情感真挚、旨意隐晦,思想深刻、格调高远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哀情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本文从此类诗歌的几种翻译方法及技巧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向译语读者传达亡国咏怀诗歌的别样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归类及溯源的方法,分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含义,进一步探讨阮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运用归类及溯源的方法,分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含义,进一步探讨阮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回归时期写作了不少乡愁诗。他的乡愁诗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影响,将现代的诗歌表达方式与传统的诗情融汇在一起,达到了传统和现代臻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荡逸绳检、归趣庄老只是阮籍的外在表现。统观阮籍的一生,透过其“迹”而现其“心”,可以看出其内心一贯深厚的儒家情结。本文通过对《咏怀诗》其十五首的分析解读,得出结论:从思想本质上说,阮籍一直是坚持儒家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阮籍崇儒、宗玄的人格岐隔,是魏晋易代之际的特殊政治和时代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思想矛盾和人生态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了阮氏的诗歌创作,成就了《咏怀诗》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阮籍82首五言《咏怀诗》显示了政治压力下的诗歌特征,大梁和首阳两个重复率极高的地理名称,是其重 要的政治密码,它们从两个侧面,表现了阮籍既想逃避政治,又不能忘怀政治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6.
刘晨强 《考试周刊》2011,(11):18-18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因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在"竹林七贤"中最具诗名。据《晋书》记载,他"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庄;嗜酒能啸,擅长弹琴"。只可惜,这位多才多艺的名士,偏偏生于魏末晋初的乱世。在司马氏的高压政治下,当时不合作的名士很少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阮籍对司马氏的拉拢利用虽持敷衍的态度,内心却极度痛苦,终于忧愤而卒。  相似文献   

17.
徐颖瑛 《现代语文》2009,(12):23-23
阮籍《咏怀诗》(其十七)写诗人在一个无人的世界里寻觅“亲友”而不得,实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本质孤独、欲求抚慰而终不可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咏怀诗记叙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入世、用世、愤世、抗世这样几个思想和行动的阶段,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留心政治,关怀现实,放眼未来,济世苍生的豪情。  相似文献   

19.
羁旅诗长期遵循着言志抒情的咏怀思路,自然物象无法凸显独立出来,随着魏晋时代山水审美意识的勃兴以及山水游览风气的盛行,行旅诗也逐渐增加山水描写的比重,并将山水游赏与羁旅情思结合起来,二者融合才有谢灵运羁旅山水诗的出现。其间玄言山水诗以山水阐说玄理,注重祛情去累、以理遣情,将羁旅的困境体验导向证悟哲理玄境的解脱,山水显得外在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难以相契,至南朝尤其是谢朓的宦游山水诗篇,山水形象与世俗生活情感相交融,才有羁旅山水诗歌传统的正式定型。从羁旅咏怀到羁旅山水,情事相生转变为情景相照,正是山水诗诞生的内在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秦观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名常常被他的词名所掩盖,不可避免地,他填词的风格会影响到诗歌,这就造成了诗似小词的现象,现将秦观诗如词的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这种现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