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发展水平检验模型,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及其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应用到城市设施水平评价中,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城市设施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的综合排名,再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区城市设施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3.
从智慧城市六个建设领域发展水平角度出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智慧城市六个建设领域相对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在关联度的基础上对各个建设领域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三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建设领域。研究结果有效的揭示我国智慧城市各领域建设存在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智慧应用水平、公共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因素,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8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纲要及"十二五"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衡量和反映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以及比较各城市建设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型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九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了解圈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为科学地发展武汉城市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用变异系数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对圈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划分,并提出圈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生态型城市的内涵、特征以及对城市生态发展能力评价的要求,依据国际国内主要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在分析抚州市生态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构建抚州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地方城市生态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沈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服务业是决定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沈阳市为样本,采用科技服务业规模、投入、产出三个维度建立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比较沈阳市科技服务业在副省级城市中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国家绿色发展视域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如何突破长三角地区体制机制问题,减少协作壁垒,形成联动和协同效应,是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亟需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同模型进行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特征分析和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城市绿色创新“虹吸”和“溢出”效应影响城市间协同发展;城市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较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潜力大。最后,从人力资本、资源投入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构建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2005—2012年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浙江省11个主要地市2012年低碳发展进行测度和排序。结果表明:浙江省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浙江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同时低碳发展效果显著;浙江省各地市低碳发展水平不均衡。该研究为浙江省统筹地市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我国城市开展低碳发展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市化的本质内涵,构建一套可量化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差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显著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若干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13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具有较大差异,苏南城市化水平较高,苏北城市化水平较低,苏中城市介于两者之间;经济实力对城市化影响最大,潜在实力、发展能力、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协调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六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利用基于Yaahp软件的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12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算,最终得到了12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排名并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21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10个评价指标数据值进行了分析。由因子分析法,提取出规模因子、民生因子、发展因子,算出综合得分,最终得出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和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通过Q型聚类,把长三角26个城市聚为四类,分别是经济高等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经济初等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共进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对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民生社会、资源与环境3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就如何提升江苏省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11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0年连续4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浙江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进了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差异特征、局部差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度剖析。结果显示,浙江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整体差异较大,突出表现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杭州一家独大格局明显,衢州和丽水竞争力明显偏弱,宁波、温州、金华的旅游集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温州市,其城市旅游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淮海经济区8座代表城市宜居水平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Delphi法选择衡量城市宜居水平的评价指标.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不确定性因素对宜居城市的指标产生的重大影响,最终分析计算出淮海经济区城市宜居水平综合得分并排名,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呼和浩特市市区范围为研究区域,选取人口(Population)、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和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等城市PEEI系统的主要子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分别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在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论显示:由于目前单一子系统间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并不协调,使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还未达到统一的状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存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测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方维慰 《情报科学》2003,21(10):1028-1030
本文在已有信息化测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信息化的特点和趋势,构建了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索的权重,旨在为城市信息化的评估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唐楠  魏东 《未来与发展》2015,(2):106-113
针对一些地方盲目"造城"的现象,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及工业用地效益水平两个方面的6项指标,对陕西省26个开发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效益评价与结果分析,试图揭示影响开发区空间效益的因素,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开发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1中心城市对开发区的辐射能力与城市等级、开发区和中心地的距离及承载的开发区数量相关,产业基础是影响开发区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2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技术、市场条件对开发区竞争力的影响大于原料、能源等要素;3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应当与当地特色资源、产业基础及发展条件紧密结合,在不断完善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