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良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0,(10):32-34
近年来,随着高考、竞赛对能力要求的提高,用自然数n来描述物理过程、表达答案的“n型”题逐渐增多,能否鉴别“n型”题,确定“n型”题中的n,反映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能力的强弱,这类问题是检测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目. 相似文献
2.
3.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的最后一题,是一个有关电磁感应的问题,问题立足于教材所学知识,但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着重考查了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竞赛题.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掌握的体现,学生的能力主要通过分析和求解问题的正确性、灵活性和技巧性表现出来,高考又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而物理“证明题”是一类新颖而独特的能力型题目,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证明题”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清晰性。 相似文献
5.
物理综合题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途经,它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很大,解答好这类习题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中的第23题、第24题和第25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是属于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题!但学生普遍感觉有一定的难度,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有了正确的分析所谓“综合题”方法和对物理知识比较熟悉的理饵和掌握,做好这类习题也是不难的。下面就谈谈理综物理综合题的“综合”特征与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5年全国理综卷物理24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过程的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分析应用,是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较难的题。以下是该题的四种解法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题目:有7个外形完全一样的电阻,已知其中6个电阻的阻值都相同,另一个电阻的阻值不同,请按照下面提供的器材和操作限制,将那个阻值不同的电阻找出,并指出它的阻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同时要求画出所用的电路图,并对每步判断的根据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从繁杂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中思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是物理比较思维.物理比较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传送带的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类题目综合性强,灵活性大,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4题就是一道传送带的问题,下面就第24题的几种解法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高考始终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而能力要求中也明确提出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五方面的内容,除实验能力外,其余四种能力也常常体现在“变化”题中,这对许多考生来说往往是难点,觉得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5题的题目: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1。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化学实验探究题已成为理科综合测试卷的一个亮点.此类题目的特点是:试题思维量大、综合性强、信息鲜活、情境新颖、能力要求高、设问角度变化多端,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本文结合例题谈谈实验探究题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建华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35(4):58-5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程序和规则,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体会物理实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观近年来的物理中考试题,有关实验的命题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设计型实验题的比重逐年增大,加大了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2002年高考理综最后一题,是一道研究对象(有两个质点)所处的场复杂(重力场与电场复合),状态难以判定,解题过程复杂的难题.也是道考察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好题.据了解:一部分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也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从何下手,但由于过程复杂,涉及对象多,没能解得正确答案.下面笔者运用一种简易的方法解答该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国理科综合卷第25题是近十年来高考常考的题型,可谓不避陈题,它源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平淡中透新奇,体现能力要求,其特点是构思巧妙,突出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和运动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一些别具特色的几何作图题一图形的分割与拼合,这类问题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广阔,一般没有很复杂的计算,但却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无裨益的.中考中常见题型及解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国理科综合卷第25题是近十年来高考常考的题型,可谓不避陈题,它源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平淡中透新奇,体现能力要求,其特点是构思巧妙,突出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和运动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考题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考物理选择题中有一类是选项中有一项是“无法确定”的考题,由于考生对这类考题难以判定,导致失分严重.现结合1999年各地中考题,介绍几种解这类题的特殊方法.1 列式法:列式分析,导出结论 [例1]三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SA>SB >Sc),比较它们对桌面压强的大小,有 (A)pA >pB >pc. (B)PA =PB=PC· (C)pA<pB<pC·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简解是推导出一般的表达式:设圆柱体密度为ρ、质量为m、截面积为S、高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