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其实这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懂”。因为,“读懂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保证读的时间,加强读的训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教给读的方法,丰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相似文献   

2.
"老师,您给我们读读吧!"这是学生们常常恳求老师的一句话,每学一篇课文,学生们总是盼望老师范读给他们听,然后会津津有味地模仿老师的神情、语调、情感等朗读起来,范读就像石激碧水一样激起了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也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具有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的活动并有效地实施体验、感悟学习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 “语文课文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于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诚然,“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体验、感悟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每教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内涵,与作者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4.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5.
罗芳香 《新教师》2023,(2):42-43
<正>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想”,读是第一位的。但很多语文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往往忽略了品读的教学作用。他们认为,一篇课文是否能够学得好,主要在于是否把握了精髓,即课文的中心思想要准确掌握,要撷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学会、记住,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可否认,这些是一篇课文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如果只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精神上就无法与课文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鲁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三类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都是集中安排在每一册的后面。这三类课文的设置顺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基本规律。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到“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读书方法、尝试运用读书方法、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领逐步减少。学生的自主读书逐步强化。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全文5小节 ,讲的是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表现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 ,我选择好一个个问题的训练点 ,创设下一系列的问题梯度 ,让学生在问中感知与理解。一“问”课前出示问题一 :“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的呢?”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默读全文。修订版“大纲”指出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说的整体感知即是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自主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英 《江西教育》2004,(12):38-38
最近,笔者听了一堂语文阅读课,上的是《一夜的工作》(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一课,执教教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让学生动手从课文中涌出能反映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最后全班交流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把时间让给了学生,学生的活动量很大,又是自读,又是自找自画,还有自由讨论,你能说这不是自主学习吗?可我们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学生的活动都是接受老师的“指令”,并非真正的“自主”,说白了,学生还是听命于老师,处于被动的角色。这样的学习活动能说主动参与吗?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有多少?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认识 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凭借。“自读感悟——赏读积累——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就是围绕学习语言而展开,努力将课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尝试。 二、操作方法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感悟。 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感受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读二至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后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更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在课文的品读与感悟中。在情感的蓄积与释放中.在模仿与借鉴中,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2.
HUNANJIAOYUNUH一、从读入手,指导学生读“准”课文古人读书都是“读”字当头,这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现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练习设计中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利用所学课文,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熟。小学生是来学校读书的,他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是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从学拼音开始,就得读准声、韵、调,掌握好认读的工具,以利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读”作为教学的主旋律,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  相似文献   

13.
纵观当今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王崧舟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诗意的课堂”;窦桂梅老师让学生用语言的直觉来触摸多彩的人文世界;孙双金老师着力采撷个性解读的艳丽花朵;于永正老师倡导为学生留下解读的空间;勒家彦老师鼓励学生品味缤纷而鲜活的语文生活。在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都突出了品读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只有品读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品读,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14.
林春凤 《新课程研究》2009,(7):105-105,108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向承凤 《湖北教育》2003,(17):23-2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主体发展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荷花》一文的教学,老师布置学生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作者为什么说这幅画是“活”的画?为什么说荷花会“冒”出来。而不是“长”出来的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让学生带  相似文献   

16.
自读课文是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逐步学会“自己走路”的试验田。上好自读课,可以引导学生拿起在讲读课里老师交给的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步入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王国;可以通过自读、自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可以验收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本单元所确定的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因此,上好自读课文,让学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让学生心领神会。朗读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想象与联想是其重要的辅佐。通过朗读,可以复活艺术形象、再造艺术形象、升华艺术形象。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仅靠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模仿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必须让学生读懂课文,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发挥想象,感悟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读出真情实感。当然在朗读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读书技巧,把握语调的轻重快慢,让学生更好地读出文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镇教委组织了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作为评委之一,我有幸参加听评学习。他们的授课套路基本相同:让学生诵读课文为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教师还鼓励学生随便发言,不需举手。教师不进行任何讲授,只负责指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读课文。在评课时,大家一致称赞教学方法新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评课后,我感触颇深,语文课上以读为本应予肯定,但教师是否需要“讲”的问题,值得我们探究。不知从何时起,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  相似文献   

20.
西湖的“绿”》是人教版大修订本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八册第一单元新增的阅读课文 ,节选自现代作家宗璞的《西湖漫笔》。课文着重描写了“灵隐寺”、“苏堤”、“花港观鱼”三处景点“绿”的特点。作者被满眼的充满蓬勃生机的绿感动着 ,被这代表生命的颜色的绿感动着。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应指导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阅读课文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时可分三步走 :读通课文理思路 ,再读课文抓特点 ,感情朗读悟情感。可布置以下自读要求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如何描写西湖的“绿”的?反复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情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