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小说多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这除了其现实理论要求外,远有一个原因就是茅盾对现代都市生活怀有无比的憧憬和热情。其作品对机械文明的理性的分析,实际上反映了茅盾富国强兵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茅盾小说创作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而且都几乎一致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取材,人物、故事、环境似乎都为当时的读者所熟悉。人们普遍认为茅盾的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道理正在于此。然而,是否有例外呢? 1930年8月至12月,茅盾连续创作了三个艺术风格相近的短篇:《豹子头林冲》《石碣》、《大泽乡》。它们在题材上既异于前也不同于后,是茅盾小说创作中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分析对比郑振铎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动机、时代精神及思想艺术特征,并与同时代历史题材小说(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对比,阐述了郑振铎历史题材小说的独特个性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本文从乡土文学创作的角度入手,较详细地考察了茅盾的乡土文学观,并分析《农村三部曲》独特的乡土文学品格,探讨作品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茅盾人生追求与文学创作历程的结合上,论析政治倾向始终是茅盾小说的精神脉系这一观点。茅盾的文学理论主张的创设、文学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等等方面,都有着明晰的政治眼光,强烈的阶级意识及浓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茅盾人生追求与文学创作历程的结合上,论析政治倾向始终是茅盾小说的精神脉系这一观点.茅盾的文学理论主张的创设、文学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等等方面,都有着明晰的政治眼光,强烈的阶级意识及浓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7.
茅盾的文学之路始于儿童文学,他一生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从视界融合的原则出发,探讨了茅盾儿童文学翻译之路上的选择。认为:茅盾的小说视域和爱国情怀使其最终走上了儿童文学翻译之路并选择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儿童小说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不仅鲁迅、冰心、沈从文等是卓越的小说文体家,茅盾也是出色的小说文体家。他较早地具备了文体的自觉意识,不论在长篇体式方面,还是在中短篇文体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作出了独特贡献;茅盾小说文体的现代特征。是茅盾研究界还未触及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茅盾的农村题材小说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洪深的戏剧题材小说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4、郭沫若的《女神》题材小说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小说史上,清末民初是小说创作的一个繁荣时期。研究者们对近代小说的诸多创作流派如公案小说、狭邪小说、谴责小说、讽刺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等已多有深入研究,唯独对近代战争小说研究涉猎不多,除了《中东大战演义》比较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外,其余战争题材的小说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择取近代小说中有关反侵略战争题材的作品,力图把它们置于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历史、文学发展的背景下,作粗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儿童化伴随儿童学的萌发而产生。儿童本位观念源于西方人主义思潮。贺宜于上一世纪50年代在我国首倡儿童化。茅盾主张儿童学顾及儿童特点,而不能“拔苗助长”。80年代班马提出“儿童反儿童化”观念和“小人读大书”现象,批评儿童学创作不能一味“浅显易懂”。成人化理论促使创作突破了昔日存在题材禁区,极大促进了我国当代儿童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2.
茅盾小说创作中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小说最大特点是“时代性和社会化”,然而随之而来存在令人深思的矛盾现象。茅盾中长篇小说的网状结构类型是中外小说发展到近代的较高艺术形态,但又是导致他多部作品难以完篇的原因之一。茅盾某些作品风格存在沉闷感,从中可以看出单纯追求艺术广度的缺陷。茅盾比巴金等作家更具有自觉的理性思考,然而理性既有助于组织题材、发挥想象力,也可以阻碍想象力,使主体失落,茅盾在理性思考中的优势和欠缺都表现得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文学革命的先驱者,茅盾是革命文学的代表者。他们的小说存在着两种现实主义:一种是伴随着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历史需求发展起来的,鲁迅小说是这种形态的杰出代表;一种是伴随着中国的社会政治革命的历史需求发展起来的,茅盾小说在这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中起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吏上。这两种形态小说从来是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的。本文从题材选择、叙述风格和对理想爱情的认识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两人小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茅盾小说的研究上,还是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化变革的关注和反思上,陈建华的专论《‘乳房’的都市与革命乌托邦狂想——茅盾早期小说的视象语言》都具有启发性,可以引起人们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鲁迅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面大旗,他们都是在为人生的旗帜下,从事小说创作活动的。鲁迅为人生的文学活动,多表现在创作实践上,两眼注视着社会下层的被压迫者,小说具有明确的启蒙目的。茅盾是为生派的理论代表,理论上阐述较多,和鲁迅一样,也着眼于下层社会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的作品描写的重心不同,鲁迅多以非重大题材写乡土破败、停滞的景象;茅盾则以重大题材,反映都市被时代政治浪潮激荡下动态的人生。鲁迅和茅盾都是开放型的现实主义者,顺应时代潮流,吸收中外传统艺术的精华。他们的经验,表现了艺术互通互补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发端于“五四”运动的现代小说强烈地感染着莘莘学子,在此之前小说理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酝酿。理论家呼吁应“专出一种小说,足备学生之观摩”,由是儿童小说便渐渐在当时的校园兴起。描写苦难人生,颂扬硬汉精神,表现童真童趣,是处于草创期儿童小说的三大题材取向。儿童小说是我国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产儿,它的诞生与发展,为我国现代儿童学的繁衍提供了宝贵的借。  相似文献   

17.
主题是儿童小说的灵魂,其统领着结构的模式、题材的提炼和题材的表现,没有主题的儿童小说是不存在的。百年中国儿童小说从诞生之初就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着力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主题,即“启蒙教育”、“青春成长”、“苦难新生”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贯穿儿童小说现代和当代两个发展时期,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儿童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1949年后任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作协主席.196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小说。出版有《茅盾文集》、《茅盾全集》等。茅盾之所以能够成为茅盾。这和他识大体、明事理的母亲有关。茅盾的父亲在他们兄弟童年时就去世了,坚强又善良的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以她自己独特的爱护方式,培养他们兄弟成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中,出现了贬低茅盾小说艺术价值的现象,有的研究者对茅盾小说艺术个性的认识以及在评价问题上,发生了一些偏差.有人甚至将“茅盾现象视为小说创作中某些不良倾向的代名词,而无视他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曾经有过、迄今仍然存在的审美魅力,企图将茅盾排除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大师之外.因此,重新审视茅盾的创作活动,探析其小说的艺术个性,并对其作出正确、公正评价,是有必要认真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茅盾小说人物性欲的描写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研究茅盾的小说,不能对这一问题避而不谈。虽然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却又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讳言莫深,不敢越雷池一步,无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茅盾小说中的人物性欲的文学描写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