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南渡时期唱和词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被词人们广泛运用于交际应酬,充分发挥了表达友情、交流思想、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交游娱乐、宴饮酬赠等重要功用;它向世人昭示词亦"可以群".南渡唱和词风的盛行,发扬了"诗可以群"的创作传统,增强了词人的群体意识,深化了"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推动了词体文学的更大发展,促进了南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其价值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2.
陈维崧发起,陈维嵋、陈维岳等人参与的陈氏昆仲唱和,顺治末年就已开始,早于康熙初年的江村唱和、红桥唱和、秋水轩唱和,是清顺康之际江南词坛具有独特意义的家族式唱和活动。陈氏昆仲的唱和词,运用豪放悲慨的长调,抒写家族情感,具有纪实性而非游戏文字,赋笔言志而非竞技逞才,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变革性。陈维崧及其诸弟还积极参与清初其他唱和活动,所作和韵词表现出鲜明的现实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陈维崧昆仲唱和的新取向及其唱和词的新格调,与陈氏家族文化背景和清初词坛审美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康熙朝中后期的唱和活动不多,也少有人关注。辛酉年(康熙二十年),唐梦赉、吴陈琰等人在游吴越途中,创作多人步韵唱和词354首,是清初词坛存群体步韵词数量最多的一次创作。通过考述"辛酉唱和"概况,展示当时词坛的一些创作现象,呈认为这次唱和的创作主题和内容,与清初三十年的多次唱和、甚至几年前的阳羡词人群唱和都有所不同,开始了走出易代风霜、追求生命智慧的"后易代"时期。在词风上并个性化的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4.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了许多写词的大家,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李清照在宋代的词坛上可谓独树一枝,形成了著名的易安体。她的词风可分为南渡前后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宋初文坛的唱和诗 ,不仅有切磋技艺、增进情感交流的功能 ,也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 ,尤其是增加了礼义教化功能。其倡导的雅正之风对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元吉是南宋政坛与文坛大家,与辛弃疾同为爱国人士.淳熙九年至淳熙十四年,辛弃疾因谗言被罢官免职,隐居于江西上饶,所居之处与韩元吉相邻,两人成为忘年交.在此期间,他们相知相惜,频繁唱和,往来词作有十余首之多.正是由于韩元吉赠词中对辛弃疾处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勉励期待,使辛弃疾在和词中将一腔不平之气及报国之情倾泄而出;两人志同道合的友情也成为词坛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宋室南渡后,福州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诗坛中心之一。福州诗坛的主要诗人有福建本土的李纲、邓肃、张元幹、李弥逊等人以及宦居于此的苏籀、朱松、吕本中、胡铨、叶梦得、富直柔等人。福州诗坛可以绍兴十年(1140)李纲病逝、李弥逊隐居连江为界点分为前后两期。福州诗坛前期最突出的文学活动就是两次大型的同题唱和活动:止戈堂题咏和王岩起乐斋诗,诗人通过这种诗歌唱和不仅是诗艺的切磋,更是一种精神的砥砺。李弥逊是纵跨南渡时期福州诗坛两个阶段的重要诗人,其诗歌以描写隐居生活之乐为主,兼有忧国忧时之情。宋南渡时期福州诗坛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文不坠,兴盛二十多年,与绍兴初期的临川诗坛以及绍兴中期的上饶诗坛繁荣一时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靖康之变不仅使南渡词人卷入到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中去,也使他们的心境与词境为之一变.南渡词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其创作风格上承苏轼的豪放雄迈,下开稼轩爱国词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清代女性词人的增多,促进了清代夫妻唱和词的兴盛,涌现了许多对具有代表性的夫妻唱和词人,徐灿和陈之遴就是其中的典型。通过把徐灿、陈之遴唱和词内容上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价值取向和处世心态上的相同和相异之处;通过艺术手法上的对比,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在词法技艺上的互相取舍。  相似文献   

11.
康熙四年"江村"唱和(亦称"三人唱和")是清初三大唱和之一,在顺康词坛具有重要地位。其"后期唱和"共存词103首,作者为社会中下层士人。他们在主题上进一步开拓,其浓郁的人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努力,推拥出直面人生的雄健词风。创作实践证明推动词风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社会中下层士人,"大有力者"往往顺应词坛潮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彝尊是清代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其早年创作唱和于江湖,康熙"博学鸿儒科"的征召给了朱彝尊出仕的机会。通过京师词坛的唱和,朱彝尊成功地把握住了朝廷对词这一艺术形式的指向和期许,通过对"雅正"词风的倡扬,加之其它多方面因素的合力作用,朱彝尊成为清康熙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北宋崇宁时期是词学发展新旧交替的时代,受党争影响,苏门词人遭遇坎坷,多受贬谪并相继离世。这样的遭遇对词人们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庭坚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创作了大量词作,其中,友朋唱和词显得尤为出众。在这些词中,黄庭坚表现了达观的心态和不屈的傲骨,风格清刚豪健,而艳情之词也一改往日流于浅俗之弊,显得清新婉丽。  相似文献   

14.
对宋南渡时期词作中的爱国热情和对家国的忧患意识进行了分析,指出时代变化对词体的影响,宋南渡时期的词扩大了表现的范围,也见出文人士大夫对家国的责任,是爱国文学作品中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秋水轩"唱和影响大,一部分作品结集梓行,一部分作品散落在各自的词册中。文章通过对后者的考论,阐述了其主题在创作过程中,有背离曹尔堪原唱的倾向,这种主题裂变现象对康熙朝中后期词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毓盘作为一位民国时期的教授词人,他既擅长词创作,有词集《噙椒集》流传至今;又长期从事词学研究,其撰写的《词史》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词史专著。同时,他又在大学讲授词史与词学课程,对推动大学词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刘毓盘对词籍的辑录也十分用力,曾辑录《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在对词体的认识上,刘毓盘更多的是受清代常州词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党争和主和的大背景下,南渡词继承了苏词以士大夫精神为底蕴的"呈现困境"和"超越困境"的内在逻辑,并将其发展为群体叙事.在"家园失落"和"英雄失路"的两大主题中书写士人价值悲剧,词成为士人从政治场退场后自证身份和实现身份认同的载体.但在受到政治摧抑后,南渡词人在诗酒风流和群体唱和中构建新的群体身份认同,从政治主体转向文...  相似文献   

18.
元稹、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向来以"元白"并称于世。二人自贞元十八年相识至大和五年元稹去世,唱和往来不断。文章试图从地理学、文化学、传播学等角度对元稹、白居易唱和诗进行剖析,认为诗人因仕历而产生的地理位移使他们的诗歌体裁发生了变化,并促进了地域间文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唱和诗研究》一书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中,对我国古代唱和诗的缘起、演变,特别是中唐以前唱和特点、体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如下三方面的突破或创新:1论证了中唐以前唱和诗“和意不和韵”的显著特点;2揭示出古诗唱和中的特殊体制及一般规律;3论定以中唐为界,唱和发生了由“和意”转向“和韵”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的杭州,已是江南颇为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宋室南渡之后,杭州更成为南宋王朝的都城,成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湖作为杭州的地域象征,是当时达官显贵和文化名流经常流连徜徉的地方,西湖也因此而更显文化底蕴。南渡词人作为当时一个特定的文学创作群体,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西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笔下的西湖词也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