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菲律宾外,古代铜鼓在泛北部湾地区各国均有发现。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铜鼓成为泛北部湾地区从事稻作生产的各民族两千多年来社会发展、文明交往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它是这一地区稻作民族积极进取、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蕴含着这些稻作民族朴素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该地区稻作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价值观。同样,古代铜鼓文化在该地区各国间的传播和发展,亦反映出该地区各国开放吸收、共同创造的文明交往观。古代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构建泛北部湾地区认同、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持续开展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
环北部湾地区曾是古代越族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而海南岛正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文化向东南亚海域延伸的咽喉要冲.海南岛历来被看做古代铜鼓文化分布的主要区域,尽管与大陆相邻的地区(环北部湾地带)相比,海南铜鼓的发现和出土在绝对数量并不占优势,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这一区域铜鼓的分布和发现情况.文章将海南地区铜鼓的发现情况以及近年来出土的材料整理出来,以期裨益于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打造、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力度加大的形势下,原来地处边缘的环北部湾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给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一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转型与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少数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重视活用国家的民族政策,以促进环北部湾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铜鼓的记载非常丰富,他们从不同角度记录了铜鼓的发现、使用及其有关的风俗民情.粤西北流型铜鼓生产于西汉末期,约隋唐时期停止铸造,是铜鼓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透过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出粤西北流型铜鼓的来龙去脉,大致分布范围,使用铜鼓民族的经济文化面貌等.铜鼓也是一种打击乐器具有突出的音乐性能,从古代到现代,铜鼓的演奏方式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铜鼓音乐.  相似文献   

5.
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典型的北部湾文化特征。本文立足于环北部湾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建设环北部湾旅游圈的构想,研究和分析环北部湾旅游圈的运行动力和发展的制约机制,并提出环北部湾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指挥、王权象征、财富功能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铸造和使用铜鼓已经成为这些地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具体反映,并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铜鼓文明。本文拟从滇式铜鼓的地理位置、分布区域、传播扩散路径等方面,分析制造和使用滇式铜鼓的古代民族的族属及其文化特征,包括该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流交往、融合汇聚、多元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至今还在广西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使用。广西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民族文化与汉族的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铜鼓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产生出特殊的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物。铜鼓纹饰体现了南方民族原始的太阳崇拜观念、云雷崇拜观念、河神崇拜观念、蛙神崇拜观念,这些原始崇拜观念以人类生殖崇拜文化和农业丰殖崇拜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泛北部湾地区的中国南方地区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在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探讨泛北部湾地区史前文化关系、民族文化共同特征及跨国民族的历史渊源关系,能为当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奠定良好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铜鼓是红水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在中国民族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活化石"。东兰县作为当今仍保留着使用铜鼓习俗的地区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的铜鼓分布最为密集、出土量最多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本篇文章主要阐述,笔者深入河池东兰县,对铜鼓的历史渊源、"铜鼓之乡"、铜鼓的作用、铜鼓的音乐、铜鼓的价值五个方面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1.
浅析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饮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饮食行为和饮食风尚。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考察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的饮食结构,从中窥测古代黎族的生活环境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而找出当前黎族饮食文化市场开发的魅力基因,为未来的黎族饮食文化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铜鼓舞在桂西北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较强的娱乐价值、健身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铜鼓舞进入体育课堂,不仅可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在查阅大量有关铜鼓舞研究文献基础上,探讨铜鼓舞进入桂西北民族地区中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灵山人化石、贝丘文化和大石铲文化等构成广西环北部湾地区的原始文化 ,它们对认识岭南地区史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铜鼓文化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生动地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但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铜鼓文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铜鼓文化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以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为例,介绍了政府、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民间力量在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中的积极举措,提出了目前政府主导下的铜鼓文化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铜鼓文化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红水河流域壮族铜鼓舞的历史性、民族宗教性、文化传承性等社会特征以及铜鼓舞自身所具有的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文化、健身娱乐、教育、表演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等社会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6.
河池民间传世铜鼓使用的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壮瑶铜鼓使用所体现的民族原始宗教意识、铜鼓使用所阐释的民族历史文化特征论述红水河流域壮、瑶族铜鼓使用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铜鼓纹饰作为一种表象和纯粹艺术,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同时它又是使用铜鼓民族其文化观念、艺术情趣、宗教信仰等的物化形式,隐喻着深刻丰富的涵义。粤西铜鼓是古代越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文物和艺术品。其纹饰展示了一种凝重美和神秘美,寓含着使用铜鼓民族的太阳崇拜、雷神崇拜和蛙崇拜等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同:环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合作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合作过程中,文化认同起到“助推剂”和“黏合剂”的作用。山水相连, 悠久的友好交往和文化融合,同属于一个文化圈,相同的语言生活习惯使环北部湾经济圈具有文化认同的良好基础。以文化认同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和文化共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灵山人化石、贝丘文化和大石铲文化等构成广西环北部湾地区的原始文化,它们对认识岭南地区史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北部湾旅游圈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典型的北部湾化特征。本立足于环北部湾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建设北部湾旅游圈的构想,研究和分析环北部湾旅游圈的运行动力和发展的制约机制,并提出环北部湾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